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 建立以C57BL/6小鼠为供体、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小鼠为受体的aGVHD动物模型.将小鼠分成6组:PBS组(单纯放射组)、BM组(单纯输注骨髓)、GVHD组(输注骨髓+脾细胞)、MSC-A组(输注骨髓+脾细胞,并于移植当天输注1×10~5 MSC)、MSC-B组(输注骨髓+脾细胞,并于移植当天输注5×10~5 MSC)、MSC-C组(输注骨髓+脾细胞,并于+7 d输注1×10~5 MSC),观测各组的生存状态;绿色荧光蛋白基因(Ad-EGFP)转染MSC,输入aGVHD模型小鼠,观察MSC在靶器官组织中的分布.结果①供体MSC可显著控制小鼠的GVHD症状,延长aGVHD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PBS组为(13.5±2.6)d、GVHD组为(11.1±4.0)d,MSC-A组为(26.4±7.7)d、MSC-B组为(22.7±9.2)d,MSC-C组为(22.9±8.2)d,MSC各组与GVH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MSC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28).病理评估显示MSC可明显减少小肠及脾脏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减轻损害.②MSC可明显减少aGVHD环境中Th1类炎性因子的分泌:GVHD、MSC.A、MSC-B、MSC-C各组+14 d外周血上清中IFN-γ的水平分别为(607.9±157.1)、(143.6±37.5)、(117.0±77.8)、(131.4±63.4)ng/L,各组TNF-α的水平分别为(52.31±17.95)、(6.02±3.99)、(5.21±0.28)、(22.39±18.21)ng/L;MSC不影响aGVHD环境中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增殖,但促进其凋亡:GVHD、MSC-A、MSC-B、MSC-C各组的CD3+ Annexin V+ PI-细胞率分别为(10.3±6.6)%、(13.5±13.8)%、(19.7±6.0)%、(16.6±7.3)%,其中MSC-B组与GVH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d-EGFP成功高效转染MSC,输注入aGVHD模型鼠6 d后,共聚焦显微镜下发现MSC可大量分布至肺及小肠,而肝、脾及肾脏有少量分布.结论 MSC可促进异基因T淋巴细胞凋亡、抑制其二次活化功能、减少Th1类炎症因子的分泌表达、参与修复aGVHD靶器官组织,可有效防治aGVHD.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探讨急性减压病时机体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建立以新西兰大白兔为模型的急性减压病动物模型,观察该模型在加压前、减压后的生存率及减压病症状。在加压前及减压后0、3、24小时抽取动脉血,以胶乳凝集半定量法动态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an,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 product,FDP)、D-二聚体的数值;ELISA法测定各个时间点实验兔血浆中的纤维蛋白肽A(fibrinopeptideA,FPA)、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动态变化。ELISA法测定不安全减压后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的变化。结果显示:成功建立急性减压病兔模型;减压后15分钟即出现血浆APTT、TT延长,Fib含量增高,减压后3小时尤为显著,24小时较前恢复,但有明显减压病症状者24小时后仍存在显著改变;血浆FDP含量在减压后3小时显著降低;有明显减压病症状者在减压后24小时D-二聚体显著增高。ELISA测定显示,FPA在减压后15分钟明显增高,与加压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4小时恢复至接近基值;PAP在减压后呈现升高趋势,但与加压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AI-1低于检测值,未检出。TM在减压后明显升高,加压前为0.12±0.03μg/ml,减压后15分钟为0.42±0.15μg/ml,两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35)。结论急性减压病时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出现显著变化,表现为凝血时间的延长、纤溶系统的激活,呈动态变化。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导致急性减压病时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变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3.
重症患者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可能需要在舱内进行生命体征监护与急救, 高压氧舱的特殊环境对相关医疗设备提出了安全要求。目前国内放置于高压氧舱内的经过临床测试的医疗设备较少, 国外仅有少部分医疗设备通过了欧盟认证。笔者就高压氧舱的特殊环境、医疗设备在高压氧舱内使用面临的风险、高压氧舱内医疗设备的安全要求、高压氧舱内重症患者所需医疗设备配置要求及目前可应用于高压氧舱内的医疗设备进行分析, 以期为后续的医疗设备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在氧惊厥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氧惊厥组、惊厥前组、氮氧组、抑制剂+高压氧(HBO)组,每组8只.氧惊厥组:实验动物放入动物高压氧舱内,用纯氧加压至600 kPa,当动物发生惊厥大发作时减压.惊厥前组:纯氧加压至600 kPa,动物出现惊厥前期症状时开始减压.氮氧组:动物在含氧3.5%的氮氧混合气下,在600 kPa停留30 min,再减压.抑制剂+HBO组:动物进舱前10 min腹腔注射L-NAME(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其他处理同氧惊厥组.正常对照组:动物置于加压舱内,模拟除压力和氧浓度以外的其他实验条件.各组动物出舱后取海马组织,抽提RNA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iNOS、nNOS的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 相对于正常对照组(0.3563±0.1036,0.5625±0.1035),氧惊厥组和抑制剂+HBO组海马组织中的iNOS(0.5513±0.1253,0.8588±0.1062)和nNOS(0.9300±0.1061,1.2238±0.1374)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氮氧组NOS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NOS抑制剂可诱导氧惊厥动物海马组织的NOS基因表达.结论 NOS抑制剂可通过不完全阻断NOS的合成,延缓氧中毒的发作及降低发作程度,在氧惊厥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通过测定高压氧暴露不同时间后大鼠的血气分析值,探究肺型氧中毒时体内酸碱平衡的动态改变.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暴露于2.3绝对压(ATA)、100%氧气中3、6、9、12 h,空气暴露组作为对照.出舱后观测大鼠生存率、行为改变、肺组织湿干比.抽取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在2.3 ATA、100%氧气暴露后大鼠体内酸碱平衡呈现动态改变.与空气暴露组相比,血气分析值在暴露后3h无明显改变;暴露6及9h组与暴露3h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暴露12h组与6及9h相比又有显著性差异.肺湿干比的结果显示,暴露3h组与空气暴露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暴露6、9及12 h组显著上调,12 h组与3、6及9h组相比明显增高.结论 高压氧导致的肺型氧中毒动物体内酸碱平衡紊乱,从代偿期向失代偿碱中毒过渡,最后发展至失代偿性酸中毒.血气分析值在判断肺型氧中毒的疾病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27.
28.
29.
目的 建立稳定的模拟大深度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致减压病大鼠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压暴露2、4、8 min组,每组20只.高压暴露各组置于空气加压舱内以2t/8指数速率加压至150 m,分别停留2、4、8 min后,以3m/s匀速减压至常压出舱.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和肺、脑、脊髓组织病理结果.结果 高压暴露2、4、8 min组大鼠出舱后均出现竖毛、搔抓、行动迟缓、反应性差等行为状态.病理结果显示,大鼠肺泡和肺间质及脊髓组织出血明显,细胞水肿,脑组织未见明显改变.暴露2、4、8 min组大鼠发病率分别为20.0%、55.0%、10.0%,死亡率分别为0、20.0%、85.0%,3个高压暴露组大鼠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于8 min方案暴露时间过长,制备的大鼠模型出舱后死亡率较高,而2 min方案高压下停留时间不够,制备的大鼠模型发病率较低,高压暴露4 min方案大鼠死亡率低且减压病发病率高.结论 本实验以高压暴露4 min方案成功地建立了大深度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致减压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γ射线外照射对大鼠潜水减压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0、2、4、6Gy辐射后脱险组),实验组动物先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外照射(0、2、4、6 Gy),再进行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实验(以2t/4指数速率加压至表压1.5 MPa,稳压停留137 s,以30 kPa/s匀速减压至常压),统计分析不同辐射剂量组大鼠快速上浮脱险后30 min减压病发病率、死亡率、肺湿干重比(W/D)以及血浆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 4和6Gy辐射后脱险组大鼠脱险后30 min减压病发病率(均为50%)、死亡率(40%和30%)与0 Gy辐射后脱险组(发病率30%;死亡率20%)比较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快速上浮脱险组大鼠脱险后30 min肺W/D均升高,其中2、4、6Gy辐射后脱险组的肺W/D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4、6 Gy辐射后脱险组大鼠脱险后30 min血浆IL-1β浓度较空白对照组和0Gy辐射后脱险组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IL-10浓度较0 Gy辐射后脱险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2 Gy以上γ射线外照射能显著增加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大鼠肺损伤的程度,4 Gy以上γ射线外照射大鼠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后减压病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