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天津及周边地区胆道闭锁的发病趋势。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作者收治的经术中胆道造影确诊的168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通过检索病历、电话随访及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研究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天津及周边地区胆道闭锁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②天津市各郊县基层医院发现或怀疑胆道闭锁并转诊的患儿数量呈现明显差异。 ③首次就诊于基层医院的患儿平均手术年龄明显高于首次就诊于本院的患儿(P≤0.05),平均手术年龄呈现逐年降低趋势。结论近年来胆道闭锁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手术年龄明显降低,分析原因可能与迅速上升的经济水平、不断增强的健康意识及广大家长和医师对胆道闭锁认识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2.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肺[1].但IMT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腹部IMT比较少见,腹膜后IMT极其罕见[2].我们治疗1例患儿腹膜后巨大IMT,经手术治疗后好转,现报告如下: 患儿,男,12岁,主诉发现腹部肿物1个月.人院体检:神志清,反应好;皮肤、巩膜无黄染,颈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腹部膨隆,可以触及肿物,肿物边界不清,活动度差.B超检查提示:腹腔内巨大实性肿物,肿物边界无法测量.  相似文献   
53.
患儿:男,10岁.因黄疸、腹痛15d,伴有呕吐腹泻,大便色浅人院.检查:皮肤巩膜黄染.HBsAb(+),TBil 129.3 μmol/L,DBil 107.8 μmol/L,ALT 531 U/L,AST328 U/L.在外院经保肝抗炎治疗不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入院后CT:胆总管中下段占位性病变并胆管扩张;B超示:胆总管内实行肿块;MRCP检查示:胆总管下段充盈缺损,上段管腔及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考虑结石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4.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如何区分内科和外科黄疸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重大问题。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对于成功治疗胆道闭锁意义重大。B超、CT及MRI对于胆道闭锁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与影像学医生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小切口术中胆道造影是近年来应用到临床诊断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创伤小、诊断明确的优点;对于临床确诊胆道闭锁具有一定意义。我院开展这项工作以来,诊治患儿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联体畸形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介绍2例我院近10年收治的不对称性联体畸形的临床资料,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经验。结果 2例不对称性联体畸形诊断明确,经多学科会诊,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不对称联体分离术,术后继续多学科协同治疗。出院后随访,生长发育良好,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征象。结论 不对称性联体畸形临床罕见,目前唯一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术前可通过影像学相关检查对患儿联体部位的局部解剖进行充分的评估,制定完善的手术计划,术中注意操作精细,术后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计划。出院后需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活瓣式小肠造瘘术在降低新生儿及婴儿小肠造瘘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入选的患儿分为活瓣式肠造瘘术组(13例)以及常规肠造瘘术组(10例),其中活瓣式肠造瘘术组采用袢式造瘘的方法,先将肠管浆肌层与腹膜及腹壁肌层缝合固定,在与该缝合层面约一个肠管直径距离处将肠管浆肌层与皮肤、皮下、腹壁肌肉一并缝合固定,使处于腹壁内的肠段形成类似回盲部的“瓣样”皱襞结构。对比活瓣式小肠造瘘术组与常规肠造瘘组术后水电失衡情况,皮肤糜烂、肠管脱出的发生率及排便情况。结果与常规造瘘术组相比,活瓣式造瘘术组患儿每日每百毫升进奶量对应的排便质量显著降低[(25.95±3.39)g vs.(22.23±2.49)g,P<0.05],每日每千克体质量对应的排便质量显著降低[(27.05±3.31)g vs.(23.23±2.64)g,P<0.05],每周体质量增长量显著提高[(136.42±20.23)g vs.(154.27±16.74)g,P<0.05];同时可以有效预防肠管脱出,并减轻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程度。结论活瓣式小肠造瘘术可以减少肠造瘘口排便内容物中的水分含量,降低新生儿及婴儿小肠造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护理负担,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7.
射频消融治疗术对兔肝脏肿瘤影响的实验研究及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对肿瘤组织的治疗效果及其意义 .方法 :通过外科手术将VX2肿瘤组织混悬液穿刺注射建立新西兰兔肝脏肿瘤模型 ,按照射频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射频治疗前 (对照 )、射频治疗后 1 ,3,5 ,7和 1 4d 6个时间组 ,分别对其肝功能、肿瘤B超影像学及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 .结果 :1wk内肝功能出现明显异常改变 ,多数指标在 2wk左右恢复 (P <0 .0 5 ) ;射频治疗 1wk内B超影像学提示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 ,之后逐渐缩小 ;RF治疗后肿瘤组织会形成坏死区、损伤区和炎性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 ,部分坏死区会形成液化区 ,部分损伤区会出现坏死 .细胞凋亡大量存在于治疗区内 .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术对肝脏肿瘤疗效确切 ,细胞凋亡可能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一项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8.
普通外科医师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科学的基础是普通外科,而临床基本技能又是普通外科的基础。普通外科医师要具备良好的外科基本技能。有针对性地对普通外科医师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对于提高普通外科医师的基本技能水平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1a-Gln)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表达及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谷氨酰胺提供依据。方法经体外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株,加入不同浓度的A1a-Gln后收集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1a-Gln处理后SW480细胞FasL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FasLmR-NA表达水平随A1a-Gln作用浓度增加而下调,A1a-Gln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随A1a-Gln作用浓度升高,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降低,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la-Gln可下调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的表达,并能抑制肿瘤细胞反向攻击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60.
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聚集及释药特性的体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场和加热作用下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在体外的聚集及释药情况。方法:实验按水浴加热温度分为6组,分别为21、33、39、42和45℃组以及对照组,同时每一组又分为施加磁场组与未施加磁场组2个亚组。利用LY荧光标记阿霉素后,制备成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采用外加磁场定位对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进行聚集引导,水浴加热使其释放阿霉素,通过荧光分析仪观察其聚集、释放药物及与腺癌细胞(腺癌细胞株HT-29)结合情况。结果:在体外强磁场作用下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出现定向聚集,在水浴加热至33℃时阿霉素开始释放,并可与腺癌细胞结合,42℃时药物释放量可达到90%以上。其中21、 33和 39℃时释放药物与腺瘤细胞结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在39、42和45℃药物释放率施加磁场亚组与未施加磁场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磁场可以明显提高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的体外定向聚集性,温度可以控制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对阿霉素的释放及其与腺癌细胞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