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适应证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 5例 ,其中左侧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2例 ,右侧 3例。结果 :5例后腹腔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 ,4例肾上腺肿瘤为单发 ,1例为多发 (4个肿瘤 ) ;肿瘤最大直径 2 .5~ 8.0 (4 .2± 1.8)cm ;手术时间35~ 10 5 (5 9± 2 7)min ,估计出血量 10~ 30 (19± 7)ml,术后镇痛剂吗啡用量 0~ 2 0 (8± 8)mg ,2例未用镇痛剂 ;排气、恢复进食时间 1~ 3(1.4± 0 .5 )d ;术后住院时间 4~ 7(5 .4± 1.5 )d。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安全可行的 ,能充分体现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腹腔镜手术很好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超声刀在新生儿及小婴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新生儿及小婴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使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完成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4例,肠回转不全矫治术3例. 结果 本组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超声刀在新生儿及小婴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满意,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体内重要的氧自由基的清除剂。本实验意在研究缺血肝脏复流后血清谷胱甘肽及其相关酶水平变化,及L-精氨酸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左中肝叶先行缺血70min,后恢复血流,于复流前静脉给予生理盐水(损伤组),或复流前静脉给与L-精氨酸(200mg/kg)(处理组);假手术组只给与暴露左中肝叶之肝蒂。各组动物在复流后0、1、3、6、12h取血清标本,用以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MDA、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ST)。并取肝组织标本做光镜和电镜观察,了解组织病变特点。结果 损伤组血清ALT、MDA、GSH-ST和GSH-PX含量较假手术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而在复流后3h血清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给与L-精氨酸处理可以明显减轻这种变化(P<0.05)。结论 L-精氨酸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有关。血清GSH-PT、GSH-ST活性受到肝细胞损伤后释放增加的影响,与肝脏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噬菌体抗体库和导向选择技术,以抗HAb18G嵌合抗体轻链为模板,筛选人源性抗肝癌抗体Fd片段.方法:利用RT-PCR自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全套人抗体重链Fd基因片段,克隆入含嵌合L链的展示载体pComb3X,建立人-鼠杂合Fab噬菌体抗体库.然后,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非融合HAb18GE为抗原进行亲和筛选,利用pⅢ融合抗体的形式进行克隆鉴定,并对筛选出的杂合抗体进行初步的功能检测.结果:构建成功库容量为2×107PFU的杂合人-鼠噬菌体抗体库,利用非融合表达的HAb18GE进行6轮筛选.ELISA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7个克隆呈特异性阳性反应.其中克隆AP6-2和AP6-7亲和力较高,测序显示其基因序列相同,且与亲本抗体恒定区序列相同,属IgG2亚类,可变区属VH3家族.结论:通过本实验,利用嵌合轻链为模板,进行Fd片段替换,成功筛选到人源性抗体Fd片段.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胃泌素拮抗剂和CD28/CD80单克隆抗体共刺激活化的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s)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杀伤作用.方法:分离与体外培养外周血PBLs,并用CD28/CD80共刺激活化PBLs;用含活化的PBLs和(或)胃泌素拮抗剂CI-988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HT-29细胞.MTT法检测2者对HT-29细胞的杀伤率,并用电镜观察效应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超微结构及HT-29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胃泌素拮抗剂与活化PBLs合用,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杀伤率((95.81±1.99)%)大于单用胃泌素拮抗剂((66.36±1.31)%)(P<0.05).电镜结果显示,效应细胞作用12 h肿瘤细胞就发生部分坏死,部分肿瘤细胞可见凋亡.结论:联合应用活化的PBLs和胃泌素拮抗剂CI-988可以提高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 杀伤作用.活化的淋巴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2条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泌素受体拈抗剂和CD28/CpG ODN活化PBMC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杀伤作用机理。方法用含共刺激活化PBMC或(和)C1-988(胃泌素受体拈抗剂)的100mL/L胎牛血清的RPM1 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测生长曲线;MTY法检测活化细胞的体外淋巴细胞毒作用,并用电镜观察效应细胞杀伤的结肠癌细胞超微结构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胃泌素拮受体抗剂本身对SW480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P<0.05),CD28/CpG ODN共刺激活化PBMC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杀伤作用明显(P<0.01),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与CD28/CpG ODN共刺激活化PBMC合用,对SW480 CEA的杀伤作用显著大于胃泌素受体拮抗剂本身对SW480细胞杀伤作用(P<0.01),亦大于单独应用CD28/CpG ODN共刺激活化PBMC对SW480细胞的杀伤作用(P<0.05),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增加了SW480细胞对共刺激活化PBMC的敏感性。电镜结果显示,效应细胞作用24小时肿瘤细胞就部分发生坏死,部分肿瘤细胞可见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效应细胞SW480 CEA细胞72小时明显凋亡。结论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与共刺激活化PBMC联合应用,提高了CD28/CpG ODN共刺激活化PBMC对结肠癌细胞SW480的靶向性杀伤作用。活化的淋巴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是通过坏死及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外科临床教学效果,并使PBL教学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者在教学时重点解决了设问问题的提出、时机和形式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结果表明,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巧妙地应用PBL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小肠移植术后血清及移植肠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动态变化与病理组织变化,来探讨HMGB1在小肠移植术后变化意义及原因。方法选用近交系SD大鼠与近交系Wistar/A大鼠,建立异位小肠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组。A组:对照组(SD)大鼠36只,仅行开关腹及左肾切除术;B组:同基因移植对照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36只;C组:异基因移植组(供体为SD大鼠,受体为Wistar/A)36只。术后2h、12h、1d、3d、5d、7d处死6只大鼠,采血分离血清,同时获取移植肠。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HMGB1及IL-2水平,Westernblot法及RT-PCR法测定移植肠中HMGB1及IL-2的表达水平;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肠的病理变化。结果小肠移植术后能致大鼠血清及肠组织中的HMGB1表达升高。在血清中,B组HMGB1在手术后出现了1次高峰,12h达高峰,而后至术后第3天时下降至正常;C组HMGB1于手术后出现2次高峰,分别于术后12h及术后第5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组织中,B组手术后移植物内HMGB1水平略有升高,但与A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组,术后5d,移植物内HMGB1水平明显升高,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移植术后血清HMGB1水平与移植损伤有密切关系,小肠移植术后检测血清中HMGB1水平可能成为一个对预测小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评估急性排斥反应程度的一个潜在、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A)对兔VX2 肝脏移植瘤的治疗机制。方法 通过VX2 肿瘤组织混悬液肝内注入法建立兔肝脏肿瘤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分别予以RFA治疗及假性处理 ,于治疗结束后 0、12h、1、2、4、8、16d共 7个时间点分别切取肿瘤中心组织及边缘组织为检测标本 ,进行HE染色、透射电镜检查并运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治疗组毁损区边缘部组织中有大量阳性细胞 ,中心部分亦有较多的阳性细胞 ,两者凋亡细胞指数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对照组标本中仅发现极少数阳性细胞 ,且其中心区与边缘区无统计学差异 ,其凋亡细胞指数与治疗组标本相比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于不同时间点观察 ,治疗组细胞凋亡高峰在 2 4h左右 ,而对照组细胞凋亡则无明显时间分布特征。结论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一项重要机制。其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肿瘤周边区 ,时间高峰在RFA作用后 2 4h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