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从成年大白鼠坐骨神经分离培养许旺细胞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从成年大白鼠坐骨神经中培养出纯的许旺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以下几种培养方法:⑴常规方法进行大白鼠坐骨神经组织块培养(A法)。⑵应用常规的胰酶消化方法进行坐骨神经细胞培养(B法)。⑶是经过改良的细胞培养方法(C法)。实验组:从坐骨神经束抽取单条神经纤维,剪碎后用高浓度的双酶(0.5%胰蛋白酶和0.06%胶元蛋白酶)经80-90min的消化后进行细胞培养。对照组:把抽取神经纤维后剩余的神经束膜和神经鞘膜,常规胰酶消化后进行细胞培养。用S100抗体和成纤维细胞抗体对培养物进行鉴定,并用MTT测定和H^3胸腺嘧啶核苷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在A,B法的培养物中,虽然有少量许旺细胞,但同时出现大量的成纤维细胞;用C法分离培养的细胞经鉴定证实全为许旺细胞,MTT和H^3测定证实生长良好,而对照组的培养物均全部为成纤维细胞,从而保持许旺细胞的正常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索成年SD大鼠激活态雪旺细胞(SC)在体外在胶元几丁糖膜上的生长规律。方法 成年SD大鼠的坐骨神经切断预变性7天,采用复合酶分步消化法,接种于胶元几丁糖膜上,通过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S-100染色鉴定细胞的纯化程度。结果 200μl浓度为2×10~4/ml的激活态的SCs接种于胶元几丁糖膜上和培养皿上,2周后细胞浓度分别达到30×10~4/ml和20×10~4/ml,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显示SCs在胶元几丁糖膜上贴壁生长情况良好,体外倍增时间为4天。绘制其生长曲线。结论 胶元几丁糖膜和高度纯化的激活态雪旺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以其为工艺材料制成的组织工程支架很有可能在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中发挥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激活态雪旺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及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选用20只SD大鼠,将大鼠右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在腋部切断进行激活(实验组),左侧的正常神经为(对照组)。采用双酶消化法获取雪旺细胞并进行激活后提取-mRNA,应用RT-PCR的方法比较BDNFmRNA的变化。结果 激活态雪旺细胞BDNFmRNA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 激活态雪旺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BDNF增多,具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尝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收集纯度高、活性强的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探讨是否可以加快上皮细胞培养的速度。方法根据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比重上的差异,将经过胰酶处理后的小白鼠皮肤,用镊子把上皮和真皮层撕开,收集两层之间的基底细胞,并把这些细胞悬液加入淋巴细胞分层液(LP)中,收集中间层的细胞作为实验组进行体外培养,以传统方法分离的细胞培养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进行对细胞生长速度的三种测试:上皮细胞生长曲线测定、Lowry蛋白测定和H~3-胸腺嘧啶核甙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证明,实验组的细胞生长速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加快的表现。结论淋巴细胞分层液能获得活力强、生长快的细胞,可缩短培养成上皮细胞皮片的时间,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5.
组织工程神经导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缺损,目前临床上仍采用自体感觉神经移植修复作为治疗的金标准.然而,该方法有其难以克服的缺点:(1)来源有限,管径不相匹配,供区感觉功能障碍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96.
71例血管球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血管球瘤的发病情况,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71例血管球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50例,男21例。肿瘤发生部位:手指指端61例,其中甲下57例。病程为9个月~30年不等。主要症状以肿瘤部位局限性压痛为主,遇冷加重。结果71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肿瘤切除术,术后无1例复发,疼痛消失。结论血管球瘤多见于女性(占70.4%)。发病年龄平均为45.1岁。肿瘤好发部位为手指指端(占85.9%),且以甲下多见(占80.2%)。手术切除肿瘤尤其是显微外科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
肌腱粘连是指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周围组织的增生和侵入。早在1918年,BunneH就提出肌腱愈合的过程就是粘连形成的过程。在手外科领域中,肌腱问题占很大比例,损伤肌腱修复术后极易导致粘连,一定的粘连有利于断端获得血管输送血液的营养,同时还使肌腱周围增生结缔组织膜的成纤维细胞接触肌腱而发挥修复作用。但粘连过多又使修复后的肌腱功能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手的各种运动功能。因此,防止粘连成了手部肌腱外科的一个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98.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臂丛神经损伤是我国常见的上肢严重损伤,其预后较差。目前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在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治近50年的研究中总结了一些治疗方法。神经移位仍是我们首选的手术方案,其中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肋间神经移位于胸背神经与桡神经三头肌肌支,健侧C7神经通过患侧尺神经桥接移位于正中神经已成为治疗全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固定术式。而对于臂丛神经不全损伤的治疗,我们更多地运用丛内移位的方法,例如对于单纯上(中)干根性损伤的患者,我们常利用Oberlin手术来恢复屈肘功能;而对于下干撕脱伤的治疗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我们已在临床开展了肱肌肌支移位于前骨间神经以及旋后肌肌支移位于后骨间神经等全新的术式,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
本刊曾于2002年第2期刊载过有关AO的专题,就手部骨折如何治疗和AO微型钢板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结论是:利用AO微型钢板,能获得稳定的固定,便于尽早活动,加速骨折的愈合与功能的恢复。这些都是AO微型钢板治疗手部骨折的优点。缺点是AO微型钢板的价格较贵,微型钢板还需第二次手术取出。此后,我们陆续刊载了AO内固定在手外科应用的文章多篇。本期再次刊载的专题包括4篇论文,讨论了AO内固定在手外科中的应用,应用面较前广,手术方法较前成熟,手术效果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0.
Mu趾甲床游离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