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景: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GD-2000是国内自主研发的基于术中X线透视影像的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可用于辅助完成经皮股骨颈空心螺钉和骶髂螺钉置入的内固定术。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完成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1例骨盆骨折后环不稳定型损伤患者,均采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男16例,女5例;年龄27~52岁,平均(38.2±6.9)岁。按Tile分型,B1型7例,B2型6例,B3型5例,C1型3例。记录每枚螺钉的置入时间、X线透视时间、钻孔次数,术后CT检查评价螺钉置入位置,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进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21例患者共置入27枚螺钉,全部患者均一次钻孔完成螺钉置入,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8~56 min,平均(38.6±9.5)min;X线透视时间为12~21 s,平均(16.5±3.5)s。所有螺钉位置满意,无螺钉切出骨皮质、误入骶孔或骶管,未出现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术后6个月随访的Majeed评分,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应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定位准确、稳定性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放射性损害,是一种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52.
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孔抗美齐伟力卫云涛刘黎军桡骨远端是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由于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骨肿瘤,局部刮除术后的复发率可达50%。自1985年4月以来,作者采用瘤段切除带血管蒂的游离腓内移植重建腕关节的方法,治疗11例...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12例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镜检查,并在关节镜下行清理术。结果:随访时间为10个月~40个月,参照刘玉杰等的疗效评价方法,优良率为86.6%,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特点,是诊治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12例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镜检查,并在关节镜下行清理术。结果:随访时间为10个月~40个月,参照刘玉杰等的疗效评价方法,优良率为86.6%,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特点,是诊治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手术规划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肱骨近端骨折连续病例30例(研究组15例,对照组15例),研究组病例的CT影像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三维重建肱骨近端骨折数字模型,对模型进行分型、数据测量及分析、分割骨折碎片、初步计算机模拟手术复位效果、立体显示。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评分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重建所得的肱骨近端骨折三维数字模型,可任意角度展现及观察骨折移位的方向、程度等特点,实现了术前手术规划设计、手术效果模拟及数据测量。本组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onstan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维数字技术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模型可清晰展现骨折情况,并助于明确分型,有利于术前手术技术的设计,亦利于患方及手术团队了解病情,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中损伤、降低医患纠纷风险。  相似文献   
56.
刘黎军  朱家恺  肖建德  王大平  杨雷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3):168-170,F0003
背景: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是从许旺细胞胞浆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0的神经营养物质,具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能对抗一氧化氮神经毒性物质。 目的:建立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观察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脊神经根性撕脱所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 设计:重复观察测量。 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三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外科。 材料:实验于2003—03/05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3-4月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0只。两组动物均以左侧为正常侧,右侧为损伤侧。 方法:①两组大鼠均建立颈6、7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②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将一小块预浸有质量浓度为1g/L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40μL的明胶海绵覆盖于损伤侧硬膜囊表面,生理盐水对照组将一小块预浸有等量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覆盖于损伤侧硬膜囊表面。③明胶海绵表面置硅胶管,硅胶管一端与明胶海绵缝扎,另一端用凡士林封闭固定于皮下,关闭切口后伤口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术后两组动物分别通过硅胶管定期注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或生理盐水20μL,1次/周,3周后取材。 ④切取颈6.7脊髓节段,观察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和形态学变化。②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结果:实验选用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和形态学变化:颈6.7神经根性撕脱术后3周,生理盐水对照组损伤侧68.6%的运动神经元死亡,存活率31.4%,明显低于正常侧(P〈0.01),且存活的神经元胞体严重萎缩;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死亡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减少35%(P〈0.01),存活率为66.4%,且存活的神经元胞体代偿性增大,基本与正常侧相似(P〉0.05)。②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脊髓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后角浅层,中央导水管周围、中间外侧柱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内脏传入神经元,前角运动神经元不表达一氧化氮合酶。颈。神经根性撕脱术后3周,生理盐水对照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增多,而其正常侧和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均未见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加。 结论:脊神经根性撕脱可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则对受损的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抑制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提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神经元的一些细胞分子例如一氧化氮合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7.
刘黎军  朱家恺  王大平  肖建德  杨雷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7):147-149,F0003
背景: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是从许旺细胞胞浆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活性蛋白质,能明显的维持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目的:观察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高位损伤所致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材料:选用清洁级出生3周SD幼鼠3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营养因子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5只。两组动物均以左侧为正常侧,右侧为损伤侧。方法:实验于2003—05/2003—07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两组大鼠均建立L4.5,神经根高位离断动物模型,并将近侧神经残端与硅胶管吻接。根据分组,胶管内分别注入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60mg/L)或生理盐水各20μL,凡士林封固硅胶管两端。②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材,观察损伤神经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鼠损伤侧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大体观察。②两组鼠背根节神经元存活情况。②背根节神经元形态学变化。 结果:30只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鼠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大体观察:营养因子组神经新生轴突沿硅胶管生长,长度达1cm;对照组新生轴突较细少,长度约0.8cm。②两组鼠背根节神经元存活情况:营养因子组背根节内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神经元丢失不明显,存活率是91.8%,对照组背根节内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神经元大量丢失,存活率是58.6%,营养因子组神经元存活率较对照组高33.2%(P〈0.01)。③背根节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对照组背根节神经元的直径和面积显著低于营养因子组和正常侧[(21.8&;#177;1.4)μm,(373.1&;#177;50.9)μm^2(24.8&;#177;1.1)μm,(482.8&;#177;42.2)μm^2(24.5&;#177;1.3)μm,(471.5&;#177;51.4)μm2P〈0.01],而营养因子组神经元直径和面积与正常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受损的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  相似文献   
58.
人参皂甙Rb1及Rg1对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人参皂甙可以促智抗衰老,保护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但作用机制不清.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和Rg1对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4-03/06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材料:成人新鲜离体神经取自创伤离断无法再植的肢体,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提供.人参皂甙Rb1、Rg1由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提供.方法:剥去神经外膜,剪成1.0~2.0 mm碎块,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许旺细胞,双30 min差速黏附法去除成纤维细胞,获得纯净度达95%以上的许旺细胞,将纯化的许旺细胞按每孔10万个细胞接种在预先涂有多聚赖氨酸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上,设立3组:人参皂甙Rb1组分别加入含量为10,20,40,60,80 μg的人参皂甙Rb1 20 μL;人参皂甙Rg1组分别加入含量为10,20,40,60,80 μg的人参皂甙Rg1 20 μL;对照组加入PBS液20 μL.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榆测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培养48 h后人参皂甙Rb1组、人参皂甙Rg1组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当人参皂甙Rb1和Rg1质量浓度达60 mg/L时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率最高.人参皂甙Rb1及Rg1相同剂量组之间比较,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率差异无显著件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甙Rb1和Rg1可以通过促进许旺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而具有潜在加速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背景:组织工程支架为组织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低温快速成型技术(LDM)是一种3D打印支架成型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可用于制备新型的多孔支架。目的:采用LDM制备新型3D打印PLCL/Col多孔复合支架。方法:采用新溶剂系统六氟异丙醇/1,4-二氧六环(HFIP/DIO)同时溶解天然材料Ⅰ型胶原蛋白(Col)和合成材料左旋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CL),配置的溶液被LDM打印成PLCL/Col复合材料支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支架形貌结构,红外光谱检测支架组分,并对其进行初步力学观测。结果:通过形态结构表征证实3D打印复合支架有规则的相互连通的一级大孔隙,并且在所打印的线条内还有微米级的次级孔隙。虽然所打印支架有收缩,但其孔径尺寸较大,孔隙率均在85%左右。通过红外光谱检测证实Col的存在,证实所打印支架为复合材料支架。初步的力学观测表明所打印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形变恢复能力。结论:所制备新型3D打印多孔PLCL/Col支架有良好的结构和力学性能,有用于组织缺损修复的潜能。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改良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带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食指7例,中指3例,环指2例。皮瓣蒂部不经皮下隧道穿过,而由刃厚皮片包裹后置于皮肤之外。结果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12月,外形及屈伸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与传统掌背动脉皮瓣比较,改良掌背动脉皮瓣可减少蒂部压迫,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