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颈椎前路异体骨移植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体骨移植结合钛钢板、一体化钛钢板融合器及钛网进行颈椎前路重建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999年12月至2002年3月应用冻干异体骨移植结合前路钛钢板固定、一体化钛钢板融合器固定或钛网结合前路钛钢板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治疗126例颈椎病患者,共随访67例,平均随访时间13.6±2.7个月,按JOA评分及Nurick分级评定手术效果,X线检查判定融合效果。结果:所有病人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JOA评分从术前的12.37±1.60分提高到16.28±1.09分(P<0.05);Nurick分级从术前的2.47±0.58级提高到术后的0.77±0.81级(P<0.05)。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得到恢复,颈椎生理前凸部分或全部恢复,植骨块无移位、脱落、塌陷,无融合器或钛网脱出、移位及突入上下椎体中的情况,钛钢板及螺丝钉无移位及松脱。结论:颈椎前路异体骨移植内固定重建治疗颈椎病近期观察证实,颈椎稳定性获得重建,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2.
火器伤后灼性神经育的神经内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3.
为了增加随意皮瓣的长度,于1991年1月~1994年7月,设计了双蒂随意皮瓣。在皮瓣纵轴的两侧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达深筋膜浅层,游离其皮下组织,而皮瓣纵轴的两极不作切口,即形成两极双蒂皮瓣。于皮瓣下放置医用硅胶膜,以阻隔皮瓣血液循环产生延迟效应。10~14天后切断其一蒂,即形成单蒂超长随意皮瓣,然后将其旋转覆盖受区创面,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临床应用8例,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30岁。因车祸致小腿骨折、皮肤缺损或瘢痕5例,因机器挤压致伤3例。皮瓣的长径、宽径和蒂宽为20cm×7cm×4cm~29cm×10cm×3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及其外露的骨、肌腱、神经及血管等深部组织均得到覆盖和修复。认为“延迟术”是制作超长随意皮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4.
金属网球后凸成形装置生物力学检测及体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记忆金属网球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金属网球后凸成形装置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不同直径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高弹金属网球,将两端圆孔和周围固定后检测金属网球抵抗压缩力,并制作金属网球拉伸和挤压后凸成形装置,观察其进行后凸成形术的效果。结果随镍钛记忆合金丝直径的增大,其最大抵抗压缩力逐渐升高,直径0.38mm合金丝编织的金属网球抵抗压缩力达到162.39N,金属网球后凸成形装置可通过椎弓根进行后凸成形术。结论金属网球后凸成形装置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新方法,其临床治疗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5.
骨科创伤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从人类早期对骨科创伤的简单认识,到创伤骨科以一门三级学科出现在医学领域,其间的曲折兴衰无不令人思考,给人以启迪。1 古代骨科学阶段1.1 人类的生产实践是创伤性骨科产生的源泉与动力:人类早期对创伤骨科的认识,源于古希腊和中国,是人类对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知识的初步总结。由于生产方式简单、生产力水平和医学水平低下,医学家只能凭借自己的头脑和直观,总结实践经验,所以只是停留在止痛、消肿、包扎、敷药等简单的处理上。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向创伤骨科领域提出新问题,而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使…  相似文献   
86.
应用袖带压迫法建立新的筋膜间室综合征动物模型,观察用药前后血CPK、MDA、组织压以及病理学变化,研究甘露醇和山莨菪碱对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治疗组血清酶含量及组织压较对照组下降(P<0.01);神经、肌肉组织变性程度减轻、范围缩小.说明本法建立的模型是成功的;甘露醇对筋膜间室综合征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并可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山莨菪碱对改善微循环、减轻肢体肿胀有确切疗效;血CPK可做为判断筋膜间室综合征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7.
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后伤口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2例为浅层伤口感染,采用单纯清创换药;8例为深部伤口迟发性感染,其中5例采用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3例植骨已获得融合的患者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Ⅰ期关闭切口.结果 10例患者中的8例经过上述治疗后获得治愈,2例深部伤口感染患者经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分别于治疗后4个月、8个月再次发生深部伤口感染;复查X线片,植骨均获得融合,给予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Ⅰ期关闭切口,深部感染获得痊愈.结论 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后伤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伤口浅层感染可经过单纯清创换药获得治愈;对于深部伤口迟发性感染,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为早期感染植骨融合赢得时间;内固定取出为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50例需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试验过程遵循双盲对照原则.P组患者术后给予帕瑞昔布静脉推注4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2次/d.C组患者术后在相同时间给予生理盐水2 ml.P组和C组术后,给药时间为2d.两组患者术后均不限制其他镇痛药物(本试验采用阿片类药物吗啡)的使用,作为一种镇痛补救措施.术后(2、6、12、48h)对患者进行疼痛强度视觉模拟(VAS)评分,镇痛满意度评价,其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瘙痒、消化不良、头痛、呼吸抑制(<8次/min)、心血管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P组6、12、24、48 h VAS评分低于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镇痛满意率优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阿片类药物(吗啡)的使用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C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后的镇痛,并且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术后患者的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各节段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 年4 月-2011 年1 月手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T10-L3) 椎间盘突出59 例,其中T10-T11 组5 例,T11-T12 组19 例,T12-L1 组12 例,L1-L2 组13 例,L2-L3 组10 例.结果 各个节段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根性放射痛(44/59,74.6%),行走障碍(40/59,67.8%),下肢麻木(37/59,62.7%) 下肢无力(35/59,59.3%) 腰背痛(29/59,49.2%) ;T10-T11 组和T11-T12 组以下肢麻木无力表现为主,主要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体征;T12-L1 组多伴有腹股沟区域感觉平面(6/12,50.0%) 和鞍区感觉障碍(4/12,33.3%),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和混合型损害体征为主;L1-L2 组和L2-L3 组表现为神经根症状,累及范围主要在大腿前外侧,主要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体征.不同节段腰背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位节段腰背痛发生率高于上位节段.结论 T10-T11 组和T11-T12 组表现为上神经元受损,T12-L1 组表现为明显感觉平面和广泛下肢力弱,L1-L2 组和L2-L3组表现根性感觉和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90.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并与开放手术病灶清除病例进行比较。方法:1993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开放手术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78例(A组),2002年1月~2003年10月应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患者36例(B组)。两组均无严重脊柱畸形和神经症状患者。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发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占同期所有脊柱结核住院患者的62.9%;B组占85.7%,高龄患者明显增加,同期没有施行单纯病灶清除术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局部化疗的时间、全身化疗的时间、手术复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未合并严重脊柱畸形和神经症状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