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在肌肉水平神经再生动物模型中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局部应用对肌肉水平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切断9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前肢的尺神经。将失神经支配的尺侧腕屈肌与正常屈指深肌浅头在分别切除肌膜后沿肌肉全长缝合在一起,并在一侧局部应用HGF,对照侧不应用HGF。通过肌电图、苏木精-伊红染色、运动终板染色、肌球蛋白ATP酶染色进行电生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观察肌肉之间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应用HGF后(实验侧)诱发的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为(10.8±0.8)mV,明显高于对照侧(8.1±1.2)mV,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25,P<0.01),可观察到有运动神经末梢从正常的屈指深肌浅头向失神经支配的尺侧腕屈肌生长,并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建立新的终板联系。运动终板计数显示实验侧再生的运动终板数量多于对照侧。结论:HGF可以促进正常肌肉与失神经肌肉之间运动神经末梢的再生,加速再生的神经末梢与失神经肌肉建立新的终板联系。  相似文献   
72.
背景:一种有效的保存方法必须能够保存组织的完整结构.目的:比较玻璃化法和低温冷冻法保存对动脉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1-0912004-08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新两兰兔18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玻璃化法保存组,低温冷冻法保存组,新鲜血管组,每组6只.方法:切取股动脉标本,置于平衡液中备用.玻璃化法保存组血管在4℃条件下经25%,50%和100%梯度玻璃化溶液浸泡后,直接投入液氮中.低温冷冻法保存组血管由常温状态下,经过0,-20,-70℃梯度降温,平衡60 min,直接投入液氮中.样本在液氮中保存14d以上.主要观察指标:进行大体形态和显微形态观察,以了解保存后动脉形态结构的改变;观察动脉的滞后环和应力松弛,测定其断裂强度.结果:两种方法均较好地保存了动脉的结构,玻璃化法保存组完整率为91.67%,低温冷冻法保存组完整率为54.17%(P<0.01):3组动脉均具有滞后环和应力松弛现象,玻璃化法保存组的断裂张力为(2.286 3±0.417 6)N,低温冷冻法保存组的断裂张力为(1.951 0±0.413 0)N,新鲜血管组的断裂张力为(2.543 5±0.5454)N,3组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法和低温冷冻法对动脉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无显著影响;玻璃化法保存造成的组织断裂较少,适合大段血管的保存.  相似文献   
73.
目的: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胸椎椎弓根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其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2000-10/2004-10解放军总医院骨科需要手术矫正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14~19岁。18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矫正内固定治疗,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①患者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侧弯的Cobb角。②根据1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CT断层扫描DICOM数据,采用Mimics和3DView软件进行脊柱数字化三维重建和显示,直接在计算机上观察胸椎椎弓根的形态,测量胸椎椎弓根的横径、椎弓根-肋骨头结合体横径、椎弓根矢状径。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8例患者全部纳入实验。①脊柱侧弯度数测量结果:18例患者主胸弯凸向右侧,X线和CT均未发现椎体和肋骨畸形。Cobb角45°~125°,平均68.3°。②椎体形态观察:随着脊柱侧弯和椎体旋转的变化,上下关节突、横突、椎板及椎体都出现不对称变化,一般凹侧关节突和横突小于凸侧。从冠状面断层可观察到椎弓根内侧壁皮质骨厚度明显比外侧壁皮质骨厚。③胸椎椎弓根的横径、椎弓根-肋骨头结合体横径、椎弓根矢状径测量结果:椎弓根横径为3.27~7.94mm,T4左侧最小,凹侧椎弓根横径小于凸侧;胸椎椎弓根-肋骨联合体横径为11.32~15.91mm,T5右侧椎弓根-肋骨联合体横径最小;双侧椎弓根矢状径自T1~12逐渐增大,双侧无明显差异。T1右侧矢状径最小,为7.97mm,而T12左侧矢状径最大,为12.92mm。结论: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精确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患者椎弓根的各项径线。一般情况下凹侧关节突和横突小于凸侧,凸、凹侧椎弓根各个节段的形态变化存在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74.
局部麻醉下经皮摘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后外侧入路椎间盘镜下经皮摘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患者俯卧位,棘突旁开10~15cm做一个0.7cm纵行皮肤切口。C臂X线机引导下,从Kambin氏三角穿刺椎间盘置入导丝。工作套管逐级扩张,显露极外侧的椎间盘组织,在椎间盘镜下予以摘除。结果: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7.6岁。平均手术时间50min,平均术中出血5mL。平均住院3d,全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疗前Oswestry为(58±19)分,治疗后为(12±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手术方法入路简单,局部麻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楚,操作精细,能达到优良的手术效果,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75.
目的:采用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arbonatedhy-droxyapatitecement,CHC)作为椎体强化的充填材料,观察椎体成型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及疼痛的改善情况。方法:2000-10/2003-08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对3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型术治疗,其中23例采用CHC作为椎体充填材料,11例充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作为对照,观察CHC的生物相容性、椎体高度恢复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CHC充填到椎体内生物相容性良好,椎体压缩率由术前(43.1±21.4)%恢复到(31.8±16.7)%,椎体高度恢复率为(27.3±18.5)%,术前VAS评分为91.5±21.7)分,术后为44.5±27.2)((分,并随手术时间延长VAS评分逐渐降低,4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CHC作为椎体成型术充填材料安全、有效,可恢复患者的椎体高度,并缓解疼痛症状,但短期缓解疼痛效果不如PMMA。  相似文献   
76.
目的比较应用保留部分椎体后方皮质的椎体次全切除术式治疗颈椎病病人与传统椎体次全切除术式的优缺点。方法2004年6月-2010年3月间应用改良的椎体次全切除术式治疗有明显的两个间隙以上的颈椎间盘突出病人43例,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34-76岁,平均54岁,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依据日本骨科医师协会(JOA)评分分析疗效,通过X片必要时通过二维CT观察有无骨性愈合。结果43例病人JOA评分术前为9±2,术后1周13±2,术后1年为14±2,41例病人症状获得明显改善,1年后的颈椎X片上钛网周围骨痂形成良好,达到骨性愈合。2例病人症状未见好转,其中1例术后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逐渐恢复至术前,1例病人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结论此改良手术具有术中操作简便、减少并发症、有利于骨性愈合和避免钛网或植骨块后移压迫脊髓的优点。属于传统的两种方式的较好组合。  相似文献   
77.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MRI可多方位、多参数扫描的技术特点,因应了脊柱解剖上的复杂性和脊柱脊髓疾病的多样性,使MRI在脊柱外科的诊断、治疗、预后预测和随访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近些年来,MRI不断改进扫描序列和相关设备,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展。下面就国外文献中有关MRI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MRI在术前诊断术前计划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MRI通过常规扫描、增强扫描以及动态扫描等技术手段对脊柱脊髓的外伤、肿瘤、感染、结核等疾病病变范围、程度、相邻结构,肿…  相似文献   
78.
甲基强的松龙在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22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的不同剂量和用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7例,根据MP不同剂量和用法分为4组,A组:小剂量术后组,22例;B组:大剂量术中组,25例;C组:大剂量术后组,24例;D组:未用MP组,16例。术后近期(1周)、远期(半年)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计算4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率,统计并发症。远期神经功能评分增加按ODOM分级评分。结果:A、D组分别和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D组、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均未发生创口和肺部感染,B组发生1例胃大部切除吻合口溃疡,C组1例出现黑便。各组远期随访未发现骨质疏松、骨坏死等并发症,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大剂量MP连续应用能明显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率;MP的上述用法是安全的,但对消化道并发症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79.
经皮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从1994年4月~2002年4月,收治椎间隙感染患者2l例,Ll~2 1例,L2~3 2例,L3~4 7例,L4~5 8例,L5Sl 3例。其中15例在影像学引导下按照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的人路进入病灶,清除和冲洗椎间隙坏死组织。应用McGill表定量动态评价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定期复查X线、CT和MRI.结果:接受微创手术患者在术后l~2d剧烈腰痛消失,冲洗时间为7~50d。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例占40%。8~12周椎间隙基本融合。治疗后McGill分值在l~2d内即开始下降。结论: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及时有效控制症状,促进椎间融合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0.
目的运用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的方法,建立单纯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成熟雌性Wistar大鼠分成前根切断组、后根切断组和混切组,选择性切断1侧L4-L6脊神经前根或/和后根,术后3周进行一般情况、电生理及神经组织学等观察,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前根切断组远端的运动纤维发生溃变而感觉纤维仍正常;后根切断组远端的感觉纤维发生溃变而运动纤维仍正常;混切组远端的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均发生溃变.结论选择性切断大鼠前根或后根完全能模拟单纯运动神经或者感觉神经的损伤效应,是进一步研究特殊类型神经鼠伤或疾病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