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31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3篇 |
外科学 | 82篇 |
综合类 | 33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3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神经断端肌内埋入防治残端神经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切断端发生神经瘤是周围神经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约10%患者有顽固性疼痛。为研究神经断端肌内埋入防治残端神经瘤的机理,选用SD大白鼠16只,将双侧坐骨神经切断后,左侧神经断端肌内埋入为实验侧,右侧神经断端自然回缩不作处理为对照侧,运用组织学和电生理学检测。结果表明,对照侧的神经近端在术后1个月就有神经瘤形成,而实验侧其神经断端的神经纤维分散长入肌纤维间,无明确的神经瘤形成。说明,神经断端肌内埋入可以防治残端神经瘤形成。 相似文献
62.
影响周围神经修复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在神经断端不能找到相对应的神经束。最近,作者发现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arRse,CA)活性能区分鼠的脊髓背侧感觉根和腹侧运动根。如果人的周围神经具备相似的染色特性,即可用组织化学方法在3~4小时内帮助手术修复神经一次完成。 相似文献
63.
64.
65.
形状记忆合金脊柱侧凸矫正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脊柱侧凸矫正系统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评价其疗效。[方法]1980年以来本院骨科相继进行了记忆合金棒结合椎板下钢丝矫正系统和记忆合金棒结合椎弓根螺钉矫正系统的设计和临床应用,共计治疗7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前者后路一期手术矫形共计68例,后者后路一期矫治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5例。[结果]采用一代系统的68例患者中,完成5a以上完整随访的58人,Cobb角由术前平均54·2°矫正至25·8°,术后5a随访时平均28·3°。采用二代系统的5例患者经过1~4a的随访,Cobb角由术前平均57·8°矫正至17·8°,术后1a以上随访未见矫正丢失。[结论]利用形状记忆和超弹性的属性,形状记忆合金脊柱侧凸矫正系统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矫正效果,结合椎弓根钉可以取得更好的三维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66.
先天性脊柱侧弯术前影像学评估与术中观察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术前影像学检查与术中直接观察结果,评价术前影像学评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2—07/2004~09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3~29岁,平均15.8岁。其中接受脊柱前路手术7例,接受脊柱后路手术28例。根据患者术前X射线平片和CT三维重建图像,按照Winter先天性脊柱侧弯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描述脊柱畸形的部位、性质和范围,与术中记录进行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前根据X射线平片分类判断为脊柱成形障碍、脊柱分节障碍和混合型障碍分别是21,8和6例;根据CT三维重建判断分别是14,6和15例;术中观察结果与CT三维重建判断分类完全一致。结论:术前X射线平片判断畸形的准确性较差,术前CT三维重建影像能够准确和全面判断脊柱畸形的类型和范围,可减少术中遇到脊柱后部意外畸形的机会。 相似文献
67.
背景:一种有效的保存方法必须能够保存组织的完整结构.目的:比较玻璃化法和低温冷冻法保存对动脉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1-0912004-08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新两兰兔18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玻璃化法保存组,低温冷冻法保存组,新鲜血管组,每组6只.方法:切取股动脉标本,置于平衡液中备用.玻璃化法保存组血管在4℃条件下经25%,50%和100%梯度玻璃化溶液浸泡后,直接投入液氮中.低温冷冻法保存组血管由常温状态下,经过0,-20,-70℃梯度降温,平衡60 min,直接投入液氮中.样本在液氮中保存14d以上.主要观察指标:进行大体形态和显微形态观察,以了解保存后动脉形态结构的改变;观察动脉的滞后环和应力松弛,测定其断裂强度.结果:两种方法均较好地保存了动脉的结构,玻璃化法保存组完整率为91.67%,低温冷冻法保存组完整率为54.17%(P<0.01):3组动脉均具有滞后环和应力松弛现象,玻璃化法保存组的断裂张力为(2.286 3±0.417 6)N,低温冷冻法保存组的断裂张力为(1.951 0±0.413 0)N,新鲜血管组的断裂张力为(2.543 5±0.5454)N,3组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法和低温冷冻法对动脉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无显著影响;玻璃化法保存造成的组织断裂较少,适合大段血管的保存. 相似文献
68.
局部麻醉下经皮摘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后外侧入路椎间盘镜下经皮摘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患者俯卧位,棘突旁开10~15cm做一个0.7cm纵行皮肤切口。C臂X线机引导下,从Kambin氏三角穿刺椎间盘置入导丝。工作套管逐级扩张,显露极外侧的椎间盘组织,在椎间盘镜下予以摘除。结果: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7.6岁。平均手术时间50min,平均术中出血5mL。平均住院3d,全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疗前Oswestry为(58±19)分,治疗后为(12±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手术方法入路简单,局部麻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楚,操作精细,能达到优良的手术效果,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69.
70.
钛网笼、钢板在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和椎体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应用钛网笼、钢板在椎体次全切除和椎体融合术中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放射学检查结果。方法2003年9月~2004年9月在椎体次全切除术中应用钛网笼、钢板治疗颈椎病35例。其中脊髓型28例,神经根型5例,混合型2例,切除1个椎体28例,2个椎体7例。结果35例患者中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4±1.2)个月。术后31例患者3~5个月随访时,植骨出现融合,1例于术后9个月出现融合。植骨融合率达100%。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评定脊髓功能,JOA评分从术前的(11.3±1.6)分提高到术后的(16.4±1.1)(P<0.05)。术后获得的颈椎前凸平均为7.36。,范围为3~16。。结论钛网笼、钢板应用于椎体次全切除脊柱融合术可以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前凸,使固定节段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并可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