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间隙再突出的病因分析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单纯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证实的患者,术后2年内出现原手术间隙髓核再突出的临床资料,为一期手术时减少腰椎间盘手术失败综合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995~2005年我科收治的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单纯髓核摘除的患者中,术后2年内发生原间隙髓核再突出的6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该患者第1次手术时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其中男41例,女22例。初次手术在我科进行的9例,于外院进行的54例。行椎间盘镜及小开窗手术者21例,半椎板及全椎板手术者42例。单间隙手术者51例,2个间隙及以上者12例。结果17例患者再次手术时仍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治愈,41例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PLIF),5例患者行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TLIF)。所有病例均于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再突出是一临床常见的难题,不论早期和晚期均有可能发生,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及恰当的手术方式有利于减少再突出的发生,二次手术可获得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02.
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1,他引:38  
目的:比较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后的各种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2000~2003年的168例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选择可能常见或少见的危险因素,确定患者从术后至出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早期并发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8%的患者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病程长短对其影响较大;其中16.1%为非感染性手术并发症。病程和手术时间不同者差异有显著性;1.2%为感染性并发症,7.7%为其他医疗并发症,1例在住院期间接受无计划的二次手术,无院内死亡。手术持续时间过长和病程超过1年者被确定为危险因素,手术持续时间过长OR值为1.5,病程超过1年者OR值为2.8。结论:病程超过1年和手术时间过长者容易出现前路颈椎手术早期并发症,其危险性成倍增加。应努力缩短手术时间,避免过于繁琐的手术操作。尽量采用如异体骨移植等减少术中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CT引导下脊柱微创手术技术在诊治脊柱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微创手术在诊治各种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1997年7月至2002年2月在CT引导下微创手术诊断和治疗的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诊断性手术53例;治疗性手术85例,包括骶神经根囊肿穿刺医用生物蛋白胶注入术55例,脊柱结核及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灌注冲洗术30例,结果:诊断性手术中,骨肿瘤和肿瘤骨转移28例,炎症和良性病变25例,首次确诊率为98.6%,恶性肿瘤没有发生活检通道种植转移。治疗性手术没有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没有出现窑道和伤口不愈,随访8个月-4年,经过治疗的骶神经根囊肿呈现皱缩,纤维化;脊柱结核及椎间隙感染患者,未进行二次手术。结论:CT引导下经皮微创手术技术在诊断上可以获得足量的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上对早中期脊柱结核和椎间隙感染可以取代切开手术,对骶神经根囊肿的治疗可经一次注射治疗成功,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4.
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与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本院 1997年~2003年的 250例颈椎病前路择期 [1]手术病人的出院病历, 确定术后早期并发症; 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所有病人中 24%的病人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其中 17. 6%为非感染性手术并发症, 4. 0%为感染性并发症, 6. 8%为其它医疗并发症, 1. 2%在住院期间接受无计划的二次手术, 1例病人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包括: 女性、高龄、全费、手术持续时间过长和既往有颈椎手术史者。结论: 对于高龄、女性、全费、手术持续时间过长和有既往颈椎手术史的患者, 应该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应尽量采用简单实用手术时间少的术式, 以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5.
经皮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从1994年4月~2002年4月,收治椎间隙感染患者21例,L_(1~2)1例,L_(2~3)2例,L_(3~4)7例,L_(4~5)8例,L_5S_13例。其中15例在影像学引导下按照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的入路进入病灶,清除和冲洗椎间隙坏死组织。应用McGill表定量动态评价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定期复查X线、CT和MRI。结果:接受微创手术患者在术后1~2d剧烈腰痛消失,冲洗时间为7~50d。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例占40%。8~12周椎间隙基本融合。治疗后McGill分值在1~2d内即开始下降。结论: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及时有效控制症状,促进椎间融合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选择性神经根损伤对大鼠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前根和后根观察单纯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损伤对骨代谢影响的病理特征。方法:Wistar大鼠分成前根组、后根组、混切组和对照组,选择性切断一侧L4~L6前根或/和后根,分期观察术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1)前根组干骺端骨密度下降明显;后根组中段骨密度下降严重,而且皮质壁厚度明显减少和髓腔面积明显增大。(2)前根组骨的力学强度明显下降,后根组骨的弹性指标变化异常。结论:(1)感觉神经损伤后以皮质骨改变为主,运动神经损伤后以松质骨改变为主。(2)感觉神经损伤后骨基质胶元变化明显,运动神经损伤后骨基质无机盐变化显著。(3)感觉纤维对骨代谢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7.
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髋膝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远期观察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观察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髋、膝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远期临床效果. 方法在动物实验基础上,于1987年2月~1996年8月,采用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52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患者,其中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7例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6例,创伤性髋关节炎6例,股骨头低毒性感染1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膝关节内骨折6例,骨性关节炎4例,创伤感染后膝关节僵直2例.术前有髋关节脱位者行松解牵引术,术中切除病变的软骨组织达出血骨组织;从胫骨前内侧切取大于软骨缺损10%~15%的骨膜,生发层朝向关节腔,缝合固定在软骨缺损表面;双侧移植骨膜的关节间放置硅胶膜;术后进行CPM练习,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为4~6周;出院后6个月内避免负重,可主动练习关节活动. 结果术后37例获7~15年随访,平均10.5年.功能评价标准按有无关节疼痛、关节活动角度、日常生活能力和X线片测量关节间隙宽度进行评价,结果:优11例,良18例,差8例. 结论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经远期随访应用于临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8.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并与开放手术病灶清除病例进行比较。方法:1993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开放手术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78例(A组),2002年1月~2003年10月应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患者36例(B组)。两组均无严重脊柱畸形和神经症状患者。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发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占同期所有脊柱结核住院患者的62.9%;B组占85.7%,高龄患者明显增加,同期没有施行单纯病灶清除术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局部化疗的时间、全身化疗的时间、手术复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未合并严重脊柱畸形和神经症状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癌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 组织E- 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 白(Vimentin)的表达与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2018 年3 月收治的126 例ESCC 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ESCC 患者肿瘤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E-cadherin 和 Vimentin 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检测ESCC 患者肿瘤和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 和Vimentin 的相关性。 分析E-cadherin 和Vimentin 与ESCC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ESCC 患者癌组织中E-cadherin 的表达水平 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 <0.001),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Vimentin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组织(P <0.001)。相关性 分析结果显示,ESCC 患者肿瘤组织中E-cadherin 和Vimentin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 - 0.574, P <0.001),而癌旁正常 组织中E-cadherin 和Vimentin 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 =0.096, P =0.510)。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E-cadherin 表达的 降低和Vimentin 表达的升高与ESCC 的病理分型、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均显著相关(P <0.001)。结论  检测E-cadherin 与Vimentin 对ESCC 患者具有潜在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CodmanACP颈前路钢板结合Harms钛网植骨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和钛网植入后中 期的融合及沉降情况。方法:对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CodmanACP颈前路 钢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钛网植骨融合率及钛网沉降率。结果:术后进行12~22个月(平 均17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优23例,良14例,中7例,无效4例,JOA评分由术前(9.1± 2.4)分上升至术后(16.5±3.1)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78)。结合Zdeblick标准和FDA影像学判定椎体间 融合的标准:术后6个月钛网植骨融合率达到92%,术后1年钛网植骨融合率达到96%。术后6个月沉降出现率 10.4%,术后1年沉降出现率16%。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CodmanACP颈前路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术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沉降率低,没有供骨区并发症,钛网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