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了解皖南山区并殖吸虫病流行状况及易感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皖南山区黄山市黄山区、休宁县和池州市石台县各选择2~3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6岁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法对调查人群进行血清并殖吸虫抗体检测;对调查人群进行并殖吸虫易感因素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与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人群易感因素。采集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镜检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1113人,人群血清并殖吸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0.96%(122/1113),黄山区、休宁县和石台县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74%(79/575)、10.05%(22/219)和6.58%(2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0,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职业、饮用水源以及是否喝生水人群血清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225、11.079、10.274、10.812,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年龄组、饮用非自来水以及喝生水与并殖吸虫感染高度相关。三地共捕获溪蟹348只,溪蟹并殖吸虫平均感染率为20.1%(70/348),黄山区、休宁县和石台县溪蟹感染率分别为25.64%(40/156)、18.09%(17/94)和13.27%(1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7,P<0.05)。三地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度分别为黄山区0.126个/g组织、休宁县0.117个/g组织和石台县0.066个/g组织,平均感染度0.108个/g组织。结论皖南山区为并殖吸虫的重要自然疫源地,应开展针对性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2.
评价市县疾控系统、基础卫生医疗机构了解、掌控及使用《钩虫病的诊断》(WS439-2013),以及流行区居民掌握钩虫病相关知识的情况。选择安徽省市、县疾控系统人员80人,乡村医生70人,流行区居民100人作为评价对象。使用统一问卷进行评价,采用卡方分析和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以及不同调查对象钩虫病诊断知识得分和钩虫病的诊断标准使用情况的差异。27.8%的疾控系统人员和7.4%的乡村医生在开展工作中使用过标准,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1,P=0.004)。疾控系统人员培训前钩虫病知识平均得分为7.04±1.71分,培训后为10.20±1.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96,P0.001)。乡村医生培训前钩虫病知识平均得分为4.07±2.00分,培训后为7.78±2.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36,P0.001)。关于"钩虫病确诊病例的条件"的知识点,疾控系统人员和乡村医生经过培训后均无显著提升(P0.05)。72.37%的疾控系统人员和46.88%的乡村医生未接受过宣贯,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0,P=0.002)。参与调查的流行区居民中,仅2%的正确回答钩虫感染的主要危害,且无人正确回答构成的感染途径和预防知识。未来出现钩虫病的相关临床症状后,仅有10.10%的居民选择去县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并且有6.06%的居民选择不治疗。疾控和医疗系统对钩虫病诊断标准的了解不清楚,通过宣教大幅度提升了他们对钩虫感染的诊断知识。  相似文献   
33.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可引起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是导致人类和幼畜严重腹泻的重要致病原.隐孢子虫在自然环境中以卵囊的形式存在,主要通过污染的水(90%)和食物进行传播,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腹泻病人中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6%~20%和4%~20%[1],我国腹泻病人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0.32%~15.22%[2,3].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隐孢子虫,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感染或自限性腹泻.婴幼儿、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者感染隐孢子虫可引起严重的霍乱样水泻,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在艾滋病患者中隐孢子虫感染率高达48%左右,长期的严重腹泻是艾滋病病人的重要致死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黄山市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感染情况,为全市防控肺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水系分布特点和以往调查情况确定调查点,在调查点内根据当地环境,选择调查溪流,采用人工和地笼捕捉境内溪流中的溪蟹,实验室解剖镜下检查肺吸虫囊蚴。计算溪蟹的感染率及囊蚴感染指数。结果调查了11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捕捉溪蟹275只,检出阳性溪蟹57只,阳性率20.73%。感染度平均每只蟹3.51个,感染性溪蟹每克含囊蚴数0.958个,蟹囊蚴感染指数为0.194 06。随着溪蟹体重的增加,阳性率和感染度随之增高(r_(阳性率)=0.905,P0.02;r_(感染度)=0.929,P0.01)。雄性溪蟹的阳性率和感染度均高于雌性溪蟹(x~2=136.53,P0.01)。不同水系溪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P0.05)。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黄山市仍存在着较高的肺吸虫病流行因素。新安江水系流域是今后肺吸虫病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5.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为弓形虫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本文综述了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衍生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基因芯片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等在弓形虫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安徽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在全省56个县(市、区)设立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开展调查.在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人数不少于200人.收集调查对象的...  相似文献   
37.
细胞生长因子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被认为是骨组织工程中最有应用前景的理想种子细胞[1].由于BMSCs具有分化多方向性的特点,而骨组织工程学要求其向单一方向分化,所以,BMSCs的定向诱导具有重要作用.就其成骨方向来说,常用的具有诱导作用生长因子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它们不仅可单独作用,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复合使用.本文就细胞生长因子对BMSCs分化及增殖的诱导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掌握安徽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特征,分析其易感因素。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48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蛔虫、鞭虫和钩虫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行为因素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使用χ2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人群总体感染率为2.41%,以钩虫感染为主。性别、年龄、职业、生活地区、人均收入及使用新鲜粪便施肥等因素与土源性线虫感染有关。结论 我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已大幅下降。老人、农民、家庭妇女和低收入人群是土源性线虫病易感人群,粪便无害化处理是降低农村人群感染率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体外分离、诱导培养及增殖特点,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BMSC,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观察Ⅰ型胶原表达,并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矿化作用。结果:体外培养的兔BMSC贴壁生长,10~14天后形成克隆。细胞形态为均一的长梭形并呈漩涡状排列,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5阴性,CD44阳性。免疫组化可检测到Ⅰ型胶原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且出现矿化结节。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BMSC,操作简单,细胞易于成活,诱导条件下成骨能力肯定,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