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东北藜蒿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东北藜蒿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东北藜蒿提取物水煎剂、醇提物对13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判定抗菌效果。结果:东北藜蒿水煎剂、醇提物对13种临床常见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结论:东北藜蒿提取物在体外有一定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42.
周彤  刘进军 《实用全科医学》2014,(4):633-634,63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3年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自身的体会,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经验。结果应用IABP治疗过程中,本组9例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均明显好转,3例死于泵衰竭,1例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由于监测密切、诊断及时、治疗护理措施恰当,所有患者均未因IABP并发症死亡。结论通过严密病情监测,周密细致的护理,尤其要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同时要做好血流动力学监测、体位的保持、球囊的护理以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等,能帮助病人顺利度过置管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3.
以问题为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案例机制图用图显示案例各个因素相互之间的规律、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体现PBL学习过程,总结案例相关知识.构建案例机制图有助于加强学生知识整合能力、促进知识内化、激发创新性、开放性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构建案例机制图时,学生容易将案例机...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中20例经禁食、抗炎、解痉、肠外营养、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痊愈,缓解时间平均7d;4例再次手术,1例为内疝,2例为肠管壁疝,1例为束带形成。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①多于术后3~30d开始出现梗阻症状。②以炎性肠梗阻多见,腹胀为主,腹痛较轻,较少发生绞窄。为腹腔炎症引起黏连所致,大多经保守治疗有效。③少数病例为机械性因素造成梗阻,多需手术解除梗阻。对绞窄性梗阻应及早手术。再次手术宜从简,以解决梗阻为目的。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人工合成A型肉毒毒素Hc段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方法 人工合成Hc段基因,选择宿主细胞偏爱的同义密码子替换其原有稀有密码子,使AT含量降至57.3%,然后将其克隆入pQE-60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可溶性表达.结果 可溶性表达产物占细菌可溶性蛋白的11.5%左右,表达产物可被A型肉毒毒素马血清抗毒素识别.结论 成功地表达并鉴定了A型肉毒毒素Hc蛋白,为进一步进行A型肉毒毒素的疫苗或抗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18F-FDG显像、CT及肿瘤标记物测定等检查在确诊肺癌单发骨显像转移病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88例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进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示单发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同时行18F-FDG显像(53例)、CT(106例)、肿瘤标记物的测定(168例),各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以组织病理学、MRI等检查以及临床随访结果为确诊依据。结果 188例患者最终84例(44.68%)证实为骨转移,104例(55.32%)为良性病变。18F-FDG显像、CT及肿瘤标记物检测的敏感性为95.23%、71.70%、84.85%(χ2=6.477,P<0.05),特异性为93.75%、73.58%及66.67%(χ2=9.125,P<0.05),准确率为94.34%、72.64%及73.81%(χ2=11.009,P<0.05),阳性预测值为90.91%、73.08%及60.87%(χ2=7.321,P<0.05),阴性预测值为96.77%、72.22%及87.18%(χ2=9.948,P<0.05)。其中53例患者利用三种方法相结合综合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88%、准确性为98.11%、阳性预测值为95.45%和阴性预测值为100%。单发浓聚灶中以胸部骨(38.10%)和中轴骨(36.90%)转移最为常见。各种类型肺癌中,腺癌的骨转移率最高(56.99%)。结论 18F-FDG显像在对全身骨显像单发异常浓聚灶的诊断中较其他方法更好,并且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能够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DHTC)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转移及其分期的可行性,并与CT结果进行对比,方法:159例确诊NSCLC患者均在2周内完成FDG,DHTC和CT检查,1个月内完成外科手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或纵隔镜,穿刺活组织检查等,以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FDG DHTC和CT检查结果均与最终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159例NSCLC患者中103例有淋巴结转移,FDGDHTC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98%和94%)均较CT(分别为82%,64%,和75%)高,在淋巴结转移的分期评估中,FDG DHTC低估10例(6%),仅1例(0.6%)高估;而CT则高估23例(14%),低估21例(13%),结论:FDGDHTC用于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其分期是一可靠的非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67Ga显像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67Ga胸部显像、胸部X线平片和胸部常规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67Ga在肺内放射性浓聚占全肺面积的百分数为^67Ga指数(以UI表示),^67Ga指数〉50UI为阳性。^67Ga显像阳性率为82.9%,明显高于胸部X线平片和胸部常规CT的阳性率(36.6%、62.2%,P〈0.05)。结论 ^67Ga显像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在减轻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成年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缺血后处理+5-羟葵酸组(I-postC+5-HD)。采用结扎左冠前降支30 min/复灌60 min的方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并比较各组动物在缺血前、缺血30 min、复灌60 min时LVSP和LVEDP值、血浆CK活性和MDA含量,测定心肌缺血和梗死面积。结果在复灌60 min时,与I/R组相比,I-postC组LVSP明显升高(P<0.05);LVEDP明显降低(P<0.05);血浆CK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浆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比较I/R组和I-postC+5-HD组LVSP、LVEDP、血浆CK活性和MDA含量未见明显差异,梗死面积也未见差异。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关系及对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发病时间<12h)入院诊断为AMI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GDF-15及BNP浓度,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技术测定cTnI浓度。记录患者住院和平均随访12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AMI组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发生心血管事件组GDF-15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表明GDF-15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0.79,95%CI:0.67~0.84,P<0.05)。结论: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GDF-15水平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