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7-71岁,平均43.5岁.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6例(陈旧性骨折7例,新鲜骨折9例),Ⅲ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横韧带断裂4例,上颈椎肿瘤1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不稳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影像学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JOA评分5~12分,平均8.6分.其中3例难复性脱位患者先行前路松解术;22例同时行植骨融合,5例单纯行内固定.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共置入螺钉108枚,其中有3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后弓破裂,直接将螺钉固定在寰椎侧块上.手术时间1~3h.出血量100-400ml,术中有2例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成功止血.术后X线片及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1例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均无神经症状,其余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复位满意.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13~17分,平均14-8分.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同定松动或断钉现象,22例植骨者术后随访时均已达到骨性融合,5例未行植骨患者1年后拆除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比较颈椎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拔出强度.方法 取1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_3~T_1),游离成三个颈椎运动节段(C_(3,4),C_(5,6),C_7T_1).在椎体两侧随机进行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或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置入直径3.5 mm皮质骨螺钉.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以上位椎骨侧块外下象限中点为进钉点,在直视椎弓根下,螺钉在冠状面内倾约45°、矢状面尾倾约50°.由上位椎骨下关节突经关节突关节、下位椎骨的椎弓根,进入下位椎骨的椎体内.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以侧块外上象限中点为进钉点,在直视椎弓根下,螺钉方向参考CT测量结果 ,尽量与椎弓根倾斜角度保持一致,在横断面上内倾约45°、矢状面上螺钉指向椎体的上1/3.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行拔出强度试验,比较两种螺钉固定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 颈椎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平均最大轴向拨出力为(694±42)N,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为(670±36)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拔出强度大干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从生物力学强度方面考虑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作为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83.
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取20具胸椎标本,男12具,女8具,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以清楚地暴露胸椎椎板和椎弓根。以椎板下缘向上,外缘向内各7mm为进钉点,在T1,2,T5,6,T9,10直视下置入经关节螺钉,通过CT重建,测量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进钉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均成功置入,螺钉固定方向在矢状面呈尾倾,冠状面呈外倾。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平均角度在矢状面尾倾(52.6±5.9)°,在冠状面外倾(12.4±2.9)°。螺钉钉道长度(22.5±1.9)mm,各固定节段间角度略有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上、中、下不同胸椎节段之间的钉道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具有解剖学可行性,可以作为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内固定方法,但置钉时要求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枢椎棘突作为第三锚定点枕颈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一位健康成年人的C0-C3 CT资料,利用Mimics、Hypermesh和Abaqus等软件建立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完整模型)。模拟寰椎Jefferson骨折后进行枕颈固定,分别为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棘突螺钉+枕骨螺钉钉棒固定(第三锚定点枕颈固定组)和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钉棒固定(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枕颈固定组)。在骨折模型前和固定后,分别施加50N垂直载荷,模拟头部重力作用,施加1.5N·m纯扭矩,从而模拟颈椎前后屈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屈6种状态。在动态加载中,计算固定前和后C0/1、C1/2、C2/3关节间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6个方向上的活动度(ROM)。结果:本研究建立的上颈椎(C0-C3)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外形与正常上颈椎解剖结构相符,韧带连接一致,能较好地体现上颈椎的解剖特点。在边界范围和载荷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本研究完整模型的ROM在体外标本实验研究参考文献的实验数据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和第三锚定点固定组在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C0-C2 ROM结果均较完整模型组显著降低,其中差异最大的在C1/2旋转活动上。可见,两种固定方法都可以对骨折模型起到较好的稳定作用。除C0/1的侧屈活动外,第三锚定点固定组在其余各个方向上C0-C2固定后ROM均较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降低,其中差异最大的在C0/1屈伸活动上。结论:枕颈固定融合中枢椎棘突作为第三锚定点也许可以进一步加强枕颈屈伸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单双侧椎间隙松解治疗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5月手术治疗的4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单侧椎间隙松解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47~75(59.3±6.4)岁;Meyerding分级Ⅰ度9例,Ⅱ度7例,Ⅲ度2例。双侧椎间隙松解组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51~76(58.2±5.7)岁;Meyerding分级Ⅰ度11例,Ⅱ10例,Ⅲ度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临床指标。在X线和CT上测量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顶点前后位移距离5项放射学参数,并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2个月,41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2个月时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滑脱角、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顶点前后位移距离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术后滑脱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滑脱角、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顶点前后位移距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45、0.001)。两组患者术后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增高,滑脱率较术前减少,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结论:单双侧椎间隙松解治疗腰椎滑脱,都能明显减少滑脱率,恢复椎间孔高度,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双侧组能更好的恢复滑脱角,增加椎间隙后缘高度,减少椎间孔顶点前后位移距离。尤其对于Ⅱ度或者Ⅱ度以上滑脱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结合锁定钢板(LCP)外固定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03—2014-07诊治的13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取出内固定、清创、扩髓并置入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6~12周后改用LCP外固定+自体骨、Wright人工骨混合万古霉素植骨。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13~24个月,平均15.6个月。所有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在拆除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时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正常。受伤至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置入的时间为8~12个月,平均10.3个月。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放置时间为6~12周,平均8.3周。骨折最终均愈合,其中1例延迟愈合,LCP外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8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0例,良3例。结论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结合LCP外固定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简单实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双侧肋骨截骨结合后路广泛松解椎弓根钉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2010年3月采用后路广泛松解结合双侧肋骨截骨(凹侧肋骨截骨抬高,凸侧肋骨切除胸廓成型术)矫治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18例。结果每例凹侧肋骨抬高数为3~6根,平均4.5根,凸侧肋骨切除数为3~5根,平均3.5根,肋骨切除长度为5~6 cm。术后主弯Cobb角冠状面为45.3°(38~87°),矫正率平均为54.1%;"剃刀背"畸形7~16°,平均11.2°,双侧背部高度差3.3 cm(1.8~4.3 cm),术后1年肺活量1.3~4.5 L,平均2.5 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 0.8~3.8 L,平均2.0 L。2例出现胸腔积液,2枚胸椎弓根钉误入椎管,未累及硬脊膜。结论后路广泛松解和一期双侧肋骨截骨术可显著改善侧凸的柔韧性,提高矫形效果,对肺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比较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拔出力强度.方法 取8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C2).于椎体两侧随机进行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置入直径为4.0 mm的皮质骨螺钉.枢椎棘突螺钉进钉点选择为棘突的基底部、棘突及椎板的交界处,进钉角度为水平置钉,螺钉由对侧棘突基底部穿出,形成双层皮质固定;枢椎椎弓根螺钉在直视椎弓根下置钉.置钉后行拔出强度实验,比较2种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强度.结果 枢椎棘突螺钉的平均拔出力强度为(387.56±137.73)N,稍小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平均拔出强度(465.25±214.32)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2,P =0.403);枢椎棘突螺钉的平均钉道长度为(21.42±1.14) mm,稍短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23.16±1.0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8,P <0.05). 结论 枢椎棘突螺钉具有椎弓根螺钉相近的生物力学拔出力强度,枢椎棘突螺钉在生物力学上具有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
下腰椎(L3~5)骨折在胸腰椎骨折中仅占4%[1],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往往需要前路减压联合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但由于前后联合入路,创伤大,出血多,因此,要求术中及时补充血容量.宁波市第六医院对这一类术中出血多的手术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后路多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或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腰椎严重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下腰椎严重爆裂骨折37例(不全瘫患者19例),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多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7例(多节段组),一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前路减压重建20例(短节段组).结果术中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未发现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