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ransarticular screws combined with lateral mass screws or pedicle screws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 in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03 to October 2007, 22 patients were treated using transarticular screws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lateral mass screws or pedicle screws in Axis plating system and Vertex system. There were cervical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in 13 patients,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n 4, cervical canal stenosis associated with dentoid process fracture in 1, and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stenosis in 4 patients. Lamina or facet bone grafting were used to achieve a long-term stability, with decompression and anterior approach or not. The starting point for screw insertion was located 1 mm medial to the midpoint of the lateral mass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screw was 40° caudally in the sagittal plane and 20° laterally in the axial plane. Results All screws insertion was successful. A total of 45 transarticular screws were inserted, with 2 in C4,5, 39 in C5,6 and 4 in C6,7. A total of 12 lateral mass screws were inserted, with 6 in C3 and 6 in C4. A total of 41 pedicle screws were inserted, with 4 in C2, 2 in C3 and 6 in C4, 21 in C7 and 8 in T1. There was no complication related to screw insertion, such as injury to the vertebral artery, nerve roots or spine cord. The follow-up period ranged from 10 months to 3 years and 8 months (mean 17 months). All cases got bone fusion. Only one instance of screw partial backout was identified, but fusion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In the follow-up period, only one instance of screw partial backout was identified, but fusion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use of transarticular screws and lateral mass screws or pedicle screws fixation in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can enlarge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stability,relatively simple, and reduce operating risk when performed appropriately.  相似文献   
72.
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对78例不稳定骨盆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和"C"型臂X线机或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及TSRH系统固定.按照AO分型:B2型3例,B3型4例,C1型12例,C2型34例,C3型25例.患者入院后均在抗休克、输血等治疗的同时急诊用骨盆外固定架暂时固定复位,以稳定病情、减少出血.伤后7~10 d手术,20例前路手术后1周行后路手术,58例为一期前后路同时手术内固定.后路经皮"C"型臂X线机引导下骶髂复合体空心螺钉固定10例,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20例,切开复位TSRH系统固定48例.手术时间2~5 h,平均3 h.结果 术后浅表感染5例,经换药愈合;深部感染2例,经清创引流愈合.3例术中损伤膀胱行及时修补,2例术后发现膀胱损伤行膀胱造瘘后愈合.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经溶栓等保守治疗治愈.术前合并骶丛损伤的患者术后3~6个月功能大部分恢复.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0个月,无骨折不愈合.下肢长度差异在10 mm内72例,10~20 mm 6例.复位根据Tornetta和Matta评定标准,优58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94.9%.术后功能按照Majeed评分系统,优45例,良20例,可13例,优良率83.3%.结论 对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患者采用前后环切开复位内固定,稳定性好、并发症少,可使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3.
枢椎椎板螺钉内固定被认为不仅固定可靠,而且操作相对安全[1-3],但已有一些椎板螺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出现的临床报道[4-5].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10年2月,进行枢椎后路经椎板螺钉内固定术23例,临床疗效满意,未出现螺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现就这项技术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43例,其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组(A组)21例,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B组)22例。所有患者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均使用颈椎后路Vertex钉棒系统固定。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神经、血管、脊髓损伤和内固定松动、断裂失败并发症,是否出现复位丢失和植骨融合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1~3h,平均1.5h,出血量100~650ml,平均240ml。B组手术时间1.2~3h,平均2h,出血量120~800ml,平均350m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有2例、B组有3例术中在剥离时损伤C1-2间静脉丛,均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成功。术后CT显示B组1例单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横突孔,但无症状,余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椎板螺钉均位置良好,未见椎动脉、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并发症。43例术后获12个月~3年随访,平均20.3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4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未见复位丢失,亦未见内固定松动退出或断裂。结论:对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不仅具有椎弓根螺钉同等的固定疗效,而且相对安全、简单,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75.
胸椎关节突关节解剖学测量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量胸椎关节突关节的相关数据,并探讨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关系。方法选取20具福尔马林液体浸泡保存的成人尸体胸椎标本,去除所有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对胸椎每个节段从椎间盘和关节间隙进行游离,清楚暴露出各个关节面。测量胸椎关节突关节上、下关节面的高度、宽度和厚度,分析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关系。结果胸椎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面高度、宽度和厚度的左右侧数据稍有不同,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上关节面的高度9.10~11.21mm,宽度8.45~11.07mm,厚度3.87~5.71mm;胸椎下关节面的高度10.65~12.59mm,宽度9.80~12.60mm,厚度4.20~6.01mm。结论胸椎关节突关节复合体有着足够的皮质骨供螺钉行跨关节固定,胸椎经关节固定也许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应用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测量成人C7棘突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解剖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0具C7标本,仔细解剖以清楚地暴露椎板和棘突。用游标卡尺测量解剖学数据,包括C7棘突根部1/2、棘突中部、棘突后部1/2的高度,C7棘突根部头侧1/2、棘突根部中缘、棘突根部尾侧1/2的中点厚度,钉道长度、钉尖至椎动脉孔及脊髓的距离。随机抽取100名正常成年人CT图像测量C7棘突相关数据。结果:所有棘突螺钉均成功置入C7棘突。C7棘突平均高度和厚度分别为(11.25±2.28)mm、(12.53±3.11)mm。螺钉钉道长度平均为(9.83±2.23)mm,钉尖与椎动脉、脊髓的距离分别为(6.88±1.31)mm、(22.53±3.73)mm。下位螺钉钉道长度平均为(11.42±2.64)mm,明显长于上位螺钉钉道长度的(8.24±1.8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名正常成年人的C7棘突CT测量值与手工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7棘突螺钉具有解剖学可行性,有可能作为C7后路固定的一种补充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劈指伸肌总腱入路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5例闭合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8例;年龄20~67岁,平均39岁。所有患者使用劈指伸肌总腱入路暴露桡骨头骨折,其中钢板内固定重建21例,桡骨头置换4例。根据Mason分型:Ⅱ型19例,Ⅲ型6例。术后患者获临床随访和影像学评价直至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进入平台期。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29个月。平均屈伸范围120°,伸直受限10°,屈曲135°;平均前臂旋转范围142°,旋前75°,旋后67°。末次随访时MEPI评分平均93±7(80~100分),其中19例功能为优,6例为良。根据Broberg和Morrey系统创伤性关节炎分级:0级19例,1级6例,无2、3级。无一例发生桡骨头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失败,未见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无明显肘关节旋转功能受限。4例出现肘关节周围异位骨化,但活动无明显受限。4例桡骨头假体置换患者术后未见假体松动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劈指伸肌腱入路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桡骨头手术暴露路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8.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7-71岁,平均43.5岁.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6例(陈旧性骨折7例,新鲜骨折9例),Ⅲ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横韧带断裂4例,上颈椎肿瘤1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不稳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影像学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JOA评分5~12分,平均8.6分.其中3例难复性脱位患者先行前路松解术;22例同时行植骨融合,5例单纯行内固定.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共置入螺钉108枚,其中有3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后弓破裂,直接将螺钉固定在寰椎侧块上.手术时间1~3h.出血量100-400ml,术中有2例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成功止血.术后X线片及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1例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均无神经症状,其余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复位满意.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13~17分,平均14-8分.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同定松动或断钉现象,22例植骨者术后随访时均已达到骨性融合,5例未行植骨患者1年后拆除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通过2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缩短了卧床时间,提高了自理能力。结论对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0.
1972年由Roy-camille第一次报道了在下颈椎成功运用经关节螺钉固定,尽管存在明显的优点,但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2003年Takayasu等[1]对25例患者中此项技术应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脊柱其他部位经关节螺钉Magerl等[2]首次提出经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