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近端胃癌根治术中食管胃前壁吻合在改善术后胃食管反流和营养状况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78例近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近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吻合术,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食管胃前壁吻合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胃液引流量和住院时间。采用DeMeester法评价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采用胃镜观察吻合口狭窄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胃液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b水平交互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FHb交互=0.242,PHb交互=0.867),组间(F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会阴尾骨前辅佐性切口行骶前清创并压迫止血治疗低位直肠吻合口漏合并感染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人所收治的低位直肠吻合口漏合并感染出血患者11例,全部患者均为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合并感染出血,给予近端肠管造瘘并局部冲洗等非手术处理后,止血效果差,最终行经会阴尾骨前辅佐性切口给予清创并压迫止血治疗。 结果11例患者均经会阴尾骨前辅佐性切口给予清创并压迫止血。中位手术时间20 min,中位出血量为110 ml,骶前留置棉垫压迫止血中位时间为5 d。术后6~12个月,7例给予预防造口还纳,造口还纳后6个月内肛门排便每天约3~6次。2人吻合口周围局部狭窄增厚,需要排除肿瘤复发,建议延迟造口还纳时间。2人放弃造口还纳。 结论经会阴尾骨前辅佐性切口行骶前压迫治疗低位直肠吻合口漏合并感染出血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保留肛门功能,操作简单易行,可作为保守治疗止血无效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盆腔联合脏器切除术肝经阴道拖出带带大网膜预防膀胱阴道残端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于本院行后盆腔联合脏器切除术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后盆腔联合脏器切除术后膀胱后壁因切除肿瘤肌层受损或溃破,均经阴道拖出带蒂大网膜预防膀胱阴道残端瘘。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术后7~14天拔除盆腔引流管,中位拔管时间为10天;术后14~30天拔除尿管,中位拔除尿管时间为20天。术后随访6个月,15例患者均未出现膀胱阴道残端瘘:另外1例患者术后20天拔除尿管,拔除尿管2天后出现膀胱阴道残端瘘,重新留置导尿管60余天后拔除,随访6个月未出现膀胱阴道残端瘘。结论经阴道拖出带蒂大网膜预防膀胱阴道残端瘘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病史、症状、体征不典型的病例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来误诊6例报告如下。 例1,31岁,农民,因劳动后突然下腹阵痛并扪及包块14天,加重一天。于1987年6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癌术后复发并肠梗阻病人的外科理念及术中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46例卵巢癌术后复发并肠梗阻病人,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5.5岁。病人均有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症状。胸腹部CT提示:44腹盆腔肿瘤转移;2例胸腔有转移灶;术前腹部平片均提示肠梗阻。术前病理明确,均为卵巢腺癌,二次手术前行PT方案化疗6个周期。分析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总结外科临床处理经验与教训,归纳该类疾病的外科处理及术中操作技巧。结果 46例卵巢癌术后复发并肠梗阻病人中,31例病人肉眼观完整切除肿瘤,切除率为67.4%。11例病人术后腹腔肿瘤结节小于1.0 cm,占23.9%。4例仅行小肠中段造瘘,占8.7%。42例二次减瘤病人,手术时间平均为150.9 min,术中出血平均为450.4 ml。术后病人腹腔感染2例,无死亡。结论多数卵巢癌术后复发并肠梗阻病人仍具有肿瘤整体切除或有效减瘤的机会,术前应多学科联合给予论证,不轻易放弃手术或局限于单纯肠造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在骶前囊肿切除术后促进骶前残腔及会阴切口恢复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0例接受骶前囊肿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骶前引流方式不同,分为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组(67例)和传统骶前引流组(63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骶前残腔、会阴部切口并发症及治疗效果,骶前残腔、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处理及效果等。结果 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组会阴部切口感染、骶前积液并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骶前引流组[3例(4.5%)vs 10例(15.9%),1例(1.5% )vs 7例(11.9%);P均<0.05];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组骶前残腔恢复时间及会阴部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传统骶前引流组[14(12,24)vs.16(14,40)d,12(10,28)vs. 14(12,48)d;P均<0.05]。两组共21例术后骶前残腔及会阴部感染,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组切口拆开引流处理低于传统骶前引流组[0 vs.10例(58.8%),P<0.05];其骶前残腔及会阴部切口感染症状转归时间短于传统骶前引流组[(5.0±1.4)d vs.(7.2±2.6)d,P<0.05]。结论 骶前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可降低骶前积液及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加速骶前囊肿切除术后骶前残腔及会阴部切口恢复,促进病人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7.
1984年Dixon创建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是较为理想的保肛手术方式,近年来吻合器的应用使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得以保肛,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但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包括吻合口出血、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黄芪注射液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微淋巴管密度及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裸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组,分组给予相应处理,7天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MLVD)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3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与黄芪组裸鼠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的表达水平与HIF-1α表达阳性率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组分化型甲状腺癌中MLVD的表达水平与HIF-1α表达阳性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管的生成以及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的转移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DC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78例,术后每月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按Harris标准评判关节功能。结果78例中有63例获得随访,随访6~20个月,平均14个月,63例均获得骨愈合。按Harris评分,优良率达95.8%,无一例发生髋内翻、下肢短缩、骨不连和钢板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