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4篇
  2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通过对2012年5月本科290例行胃镜诊疗术的患者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使胃镜诊疗顺利完成并尽量避免出现并发症。方法对行胃镜诊疗患者给予术前安慰、鼓励性心理护理、询问病史、设备准备等,术中紧密配合、细心观察生命体征、面色,术后给予健康指导性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经内镜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细心护理、观察、准备、配合,全部患者均能克服恐惧心理顺利完成诊疗术。结论本组病例无发生严重并发症,在整个胃镜诊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优选消渴健脾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包合时间及包合温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6h;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1∶8,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1h.结论 优选的挥发油提取与包合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病变所致眼外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了明确诊断的17例糖尿病动眼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球后注射治疗组(n=8)和常规治疗组(n=9),分别进行甲钴胺药物球后注射和常规静脉药物治疗。比较了两组治疗方法对患眼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指标有患眼睑裂、眼周疼痛、第一斜视角、眼球运动和复视等指标。结果在第一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上睑下垂(U=4.00)、眼周疼痛(U=12.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第二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第一斜视角(U=14.00)、眼球运动(U=18.00)及复视程度(U=15.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球后药物治疗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CK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分析其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K5、ER、PR及HER2在218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依据CK5表达情况分为BLBC组(三联阴性且CK5阳性)、n-BLBC组(非三联阴性且CK5阳性)及Null组(CK5阴性),比较3组之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218例乳腺癌中,ER阳性105例(48.2%),PR阳性92例(42.2%),HER2过表达67例(30.7%),CK5阳性78例(35.8%),CK5表达与ER、PR和HER2呈负相关.BLBC组46例(21.1%),n-BLBC组32例(14.7%),Null组140例(64.2%).BLBC组与n-BLBC组及BLBC组与Null组在组织学分级、核级及核分裂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BLBC组与Null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BLBC中CK5表达不具有预后意义,诊断BLBC应采用三联阴性且CK5阳性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用于幽门螺杆菌快速定量检测和分型的TaqMan MGB探针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采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分析设计引物和探针,采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扩增幽门螺杆菌CagA和VacA基因片段,建立循环数与拷贝数关系的标准曲线。检测临床标本中所含幽门螺杆菌的循环数,用该方法对临床胃黏膜标本进行检测并与标准曲线对比,计算所含幽门螺杆菌的拷贝数。结果建立的TaqMan MGB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质粒的线性范围是10~2~10~8拷贝/μl,CagA和VacA基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77 8和0.990 4。29份临床胃黏膜标本的CagA和VacA基因循环数Ct值分别在29~35和30~35之间,幽门螺杆菌拷贝数分别在1.0×10^(1.39)~1.0×10^(3.87)和1.0×10^(3.06)~1.0×10^(3.91)之间,且临床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均为I型。结论建立的TaqMan MGB双重荧光定量PCR法具有敏感、精确、快速的特点,可用于幽门螺杆菌的快速定量检测与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6月至2021年06月我院收治的184例多原发恶性肿瘤病例资料。结果:184例MPMN中,78例为同时性肿瘤(synchronous MPMN,SMPMN),106例为异时性肿瘤(metachronous MPMN,MMPMN);男性78例,女性106例。最常见的肿瘤依次为消化系统肿瘤、乳腺癌、妇科肿瘤,其中消化系统肿瘤最常见为结直肠癌。SMPMN组中第一肿瘤分期以中晚期为主,而MMPMN组中第一肿瘤分期以早期为主,68%的MMPMN在原发恶性肿瘤诊断后5年内出现第二原发恶性肿瘤。MMPMN组生存时间较SMPMN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消化系统肿瘤相关MPMN预后较其他部位相关MPMN预后更差;乳腺癌相关MPMN预后优于其他部位MPMN。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第一肿瘤分期、吸烟史、SMPMN或MMPMN是影响MPMN生存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第一肿瘤分期是影响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MPMN的生存率有所提升。原发恶性肿瘤诊断后通过随访以及定期检查早期能够发现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中晚期第一肿瘤、SMPMN、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7.
<正>宫颈癌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中国每年死于宫颈癌的人数近5万,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1-2])。宫颈癌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密切相关,SIL进展为宫颈癌需要数年的时间,有效的筛查和早期干预可大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3])。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且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4])。传统宫颈癌筛查方法虽然提高了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但过程繁锁,耗时耗财。光  相似文献   
68.
妇科名中医杨家林教授认为在女性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中,冲任二脉为枢纽。冲任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不仅与诸脏腑经络相系,更与诸脏腑功能盛衰息息相关。调治冲任,以治疗肝肾脾(胃)为基础,加入直达冲任的专方专药,疗效更确切。并根据妇科临床实践,提出冲任受病的常见的九大病因,并总结出冲任调治的六大方法。总结杨家林教授从冲任论治妇科疾病的思辨特点,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9.
对EV71感染患者实施分级分层治疗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EV71感染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方法对就诊及住院的患儿采取分级分层治疗护理。结果治愈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危重患儿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分级分层治疗护理在暴发EV71感染的流行中,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让EV71感染患儿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12~15岁青少年纵跳能力的年龄与性别特征,分析纵跳能力与身体形态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区域分层方法选取中国9省(市)15所中学的12~15岁青少年1 280名,采用Smartjump纵跳测试系统测量半蹲跳高度(SJ-H)、下蹲跳高度(CMJ-H)、左腿下蹲跳高度(LCMJ-H)、右腿下蹲跳高度(RCMJ-H),通过CMJ-H和SJ-H的比值计算出离心利用率(EUR)。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小腿围和足长5项身体形态指标。分析12~15岁青少年纵跳能力的年龄和性别特征,以及与身体形态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男生纵跳高度随年龄增加而上升,12~15岁SJ-H(29.3~37.0 cm)、CMJ-H(30.8~39.9 cm)、LCMJ-H(15.1~19.2 cm)、RCMJ-H(14.8~18.9 cm)呈上升趋势。而女生纵跳高度仅有14与13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岁SJ-H(25.3 cm)、CMJ-H(27.0 cm)高于13岁(24.5,26.1 cm)(t值分别为2.01,2.19,P值均 < 0.05);男生SJ-H、CMJ-H、LCMJ-H、RCMJ-H均优于女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差异逐渐加大;EUR在各年龄男、女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6~1.09)(t值分别为-0.11~0.94,P值均>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全体12~15岁青少年SJ-H、CMJ-H、LCMJ-H、RCMJ-H与身高(r=0.38~0.43)、足长(r=0.22~0.29)存在中、低度相关,与体重(r=-0.17~-0.14)存在低度负相关(P值均 < 0.01)。  结论  12~15岁男生纵跳高度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而女生14岁之后纵跳高度无增长趋势,12~15岁青少年纵跳能力与身高、体重、足长存在显著相关性;较大的体重对纵跳能力会产生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