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4篇
  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背景:目前,国际上针对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钛金属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比较已有较多临床研究,但尚无针对该研究方向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比较可吸收材料内固定系统和钛金属材料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主题词检索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有关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和钛金属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应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3篇研究,共涉及患者1 7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可吸收内固定系统组植入物移除率显著低于钛金属组(P=0.000 2),两组骨折I期愈合率、骨折断端固位不良发生率、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颌面部骨折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且可降低二次手术移除植入物的比例,该结论仍需更多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支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2.
刘煜  朱雄伟  王毅  刘航  沈中阳 《武警医学》2015,26(7):677-679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4至2013-12武警总医院28例DCD和5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DCD属于国际标准Maastricht Ⅲ类,共获取肾脏52个并实施肾移植52例。热缺血时间为(11.2±9.1)min,冷缺血时间为(4.1±2.2)h。12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发生率23.08%,均于术后20~72 d肾功能恢复正常。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3.85%(2/52),分别于术后1、2周因移植肾破裂切除肾脏。受者死亡3例(术后3个月因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死亡1例,术后移植肾原发无功能并肺部真菌性肺炎1例,肾破裂术后感染性休克1例)。移植肾存活的47例受者,随访13~23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DCD 供体可以扩大供体来源,缓解器官短缺困难,但应注意并发症发生,提高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内隐职业偏爱及其加工机制,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和在职人员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法 内隐联想测验和纸笔版反应与不反应联想任务.结果 ①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0.649,P=0.424),任务主效应显著(F=1141.930,P=0.000),性别和任务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109,P=0.743...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血压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6例睡眠打鼾患者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其中OSAHS 168例,单纯打鼾患者38例,同时对30例无睡眠打鼾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行PSG检测,分别观测各组睡前、晨起血压变化,同时对OSAHS组晨起舒张压与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_2)、夜间平均SaO_2、SaO_2低于90%时间(T90)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及单纯鼾症组相比睡前、晨起血压变化不明显;OSAHS各组睡前、晨起收缩压变化不明显,而舒张压晨起较睡前明显升高,晨起舒张压变化与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AHI、T90成正相关,与夜间最低SaO_2成负相关。结论 OSAHS患者血压变化主要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睡眠呼吸紊乱对于OSAHS血压升高有着重要的意义,OSAHS可能为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樟科植物银叶桂中桂皮醛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250×4.6mm,5mm);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检测波长为290nm,柱温为35%,流速为1.0ml/min。结果:桂皮醛在0.009487~0.948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7%(RSD=0.6%)。结论:本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银叶桂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早期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 (CA19-9)、糖类抗原125 (CA125)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对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收治的5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分析患者化疗前、化疗后(化疗三期后)血清AFP、CEA、CA19-9、CA125水平的变化情况;按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9例和未转移组4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化疗后,患者的血清AFP、CEA、CA19-9、CA125水平分别为(9.28±2.27) ng/mL、(13.05±0.15) ng/mL、(82.32±8.06) U/mL、(76.08±7.32) U/mL,明显低于化疗前的(15.76±2.37) ng/mL、(35.25±2.27) ng/mL、(105.45±1...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扶正强督灸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代谢及其相关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方法对4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温针灸及督脉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骨质代谢指标、内分泌激素变化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骨密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内分泌激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含量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骨质代谢指标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水平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扶正强督灸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成骨细胞活性增加及成骨细胞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其相关的内分泌激素分泌亦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骨代谢负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8.
目的提高肺泡微结石症(PAM)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收治的2例PAM的临床和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总结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1活动后呼吸困难2个月,入院时已出现肺源性心脏病表现,肺部CT提示双肺弥漫性密度增高及钙化表现。患者2无明显症状,但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组织病理学发现肺泡腔内及间隔有大量钙化小体,并且其肺部CT也提示两肺弥漫钙化影。2例患者最终均诊断为PAM。结论 PAM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典型的临床影像学和经支气管肺病理活检表现有助于诊断。目前PAM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9.
非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环境水体和土壤中广泛存在,在公共场所(特别是游泳池、公共浴池、洗浴温泉等场所)普遍检出。该文就目前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公共场所污染现状、暴露途径及对人群健康影响、检测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开展公共场所非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状况调查与相关检测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ASP)对高糖状态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培养并收集第3代BMSCs进行成骨成脂分化诱导鉴定。将BMSCs分为3组进行培养: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 -1)、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5 mmol·L -1)、ASP+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5 mmol·L -1+40 mg·L -1 ASP)。CCK8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成骨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标记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x)、骨钙蛋白(OCN)、Ⅰ型胶原酶(COL-Ⅰ)mRNA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因子CyclinD1及β-catenin的mRNA表达。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糖尿病组(糖尿病大鼠)、糖尿病+ASP组(糖尿病大鼠,ASP喂养),制备大鼠胫骨骨缺损,进行组织学检测,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高糖组、ASP+高糖组的BMSCs增殖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糖组和ASP+高糖组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糖组中BMSCs钙结节数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Runx-2、OCN、Osx、COL-Ⅰ、CyclinD1、β-catenin的mRNA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ASP+高糖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ASP+高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骨小梁数量少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ASP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ASP组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SP可促进高糖状态下大鼠BMSCs的成骨分化及2型糖尿病大鼠的骨缺损修复,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