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槲皮素对H_2O_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效果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降低H2O2损伤PC12的效果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MTT比色法检测槲皮素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H2O2诱导PC12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通过MTT和LDH比色法以及TUNEL法检测分析槲皮素保护PC12细胞免受H2O2损伤的效果;对比分析槲皮素保护组和对照组PC12细胞内ROS水平和MDA的含量检测抗氧化的效果;比较分析SOD、CAT、GSH-PX活性初步探讨槲皮素的抗氧化机制。结果检测浓度范围内槲皮素对PC12细胞没有毒性;通过提高细胞内SOD、CAT和GSH-PX活性,槲皮素能够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减少MDA的产生,保护H2O2对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结论槲皮素对PC12细胞没有毒性,能够通过减弱H2O2产生的活性氧保护PC12细胞。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的细胞模型,并探讨β淀粉样蛋白_(25~35)(Aβ_(25~35))对细胞骨架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β_(25~35)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应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和鬼笔环肽(phalloidin)染色观察细胞骨架的形态变化。结果 Aβ_(25~35)经过"老化"处理后,可以明显引发PC12细胞死亡,导致PC12细胞发生凋亡,并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Aβ_(25~35)也可以引起细胞骨架解体,同样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PC12细胞的细胞骨架对Aβ_(25~35)的神经毒性非常敏感,细胞骨架的解体很可能是AD重要的病理学改变,同时Aβ是AD发病机制的关键分子。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活血化瘀方药防治肾纤维化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和复方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活血化瘀类药物能够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延缓肾衰竭进程。结论:活血化瘀方药能防治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汤配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老年脑梗塞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老年脑梗塞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疏肝解郁汤配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28、42、56天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有效率70.27%,两组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HAMD、HAMA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42、56 d后,治疗组患者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第28、42、56天时TESS不良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汤配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脑梗塞后抑郁症有较好临床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早产、胎次、妊高症、婴儿性别的聚集与甘肃省临夏县发生低出生体重危险性的关联性,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甘肃省临夏县整群随机抽取的6乡共3 195名婴幼儿的父母进行面访调查。结果调整母亲民族和婴幼儿出生地区前后,妊高症、生育胎次≥2次、早产和女婴均与低出生体重危险性相关联,其O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整母亲民族和婴幼儿出生地区后,危险因素聚集1、2和≥3项的OR值分别为1.919(95%CI=1.268~2.904)、5.333(95%CI=3.391~8.387)和5.706(95%CI=2.025~16.08)。结论甘肃省临夏县低出生体重危险性随着危险因素聚集项数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6.
传统上再灌注损伤包括三种情况:心肌顿抑(stunning)、再灌注心律失常(arrythymias)和致死性损伤(lethal injury)。前两种似乎并没有受到临床上足够的重视,一是发生率较低,二是容易防治。就心肌顿抑而言,它只是心肌功能可逆性的改变,细胞结构未受明显影响。虽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但总能恢复至心肌功能的正常水平。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多见,目前研究发现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均可减少或抑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7.
凋亡在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亡是机体组织细胞的一种自主调节行为,其发生受基因调控。凋亡在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对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作用、可能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