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如何确定LISS-DF近端螺钉单双皮质合理搭配的固定方式,以便达到骨折两端螺钉固定强度的相对平衡,降低锁定钢板、螺钉和骨皮质之间的剪切应力,避免螺钉的应力集中,产生更有效的治疗结果是避免内固定失败的关键。目的:对LISS-DF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的固定方式进行有限元分析及力学评价。方法:在ANSYS9.0软件中建立LISS-DF钢板固定股骨远端骨折(AO/OTA33-A3型)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在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固定方式下,通过模拟生理应力做轴向加压、扭转实验,同时评估近端螺钉的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在16种不同组合方式中,当近端螺钉组合为1,3单2,4双皮质固定时,近端4枚螺钉的应力均值最小为24.21975N,同时剪切应力均值亦为最小,位移变化与其他组合固定方式相当且均较小。提示近端螺钉靠近骨折端处双皮质固定,其余螺钉依次单双皮质交替固定时,LISS-DF系统应力分散,抗拔出和抗扭转效果好,从而减少钢板螺钉早期的松动脱落。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混合与单独接种对各自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小鼠肌组织内单独或混合接种编码HBV主蛋白、HCV-CE2抗原的两种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取不同时间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混合接种后相应蛋白均能够表达,但表达强度及持续时间明显不及单独免疫。结论:两种真核表达质粒可以在小鼠肌细胞内表达,但其程度较弱,可能与相对较弱的体液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33.
乙型及丙型肝炎DNA疫苗联合重复接种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由编码 HBs Ag与 HCV- CE2 抗原的两种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制备的 DNA疫苗重复联合接种 BAL B/c小鼠后 ,其诱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方法 :应用上述两种 NDA疫苗重复联合免疫小鼠 ,动态观察血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特异性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CTL )体外杀伤活性 ,并进行 CTL杀伤活性活体诱生实验。结果 :两种 DNA疫苗联合重复免疫小鼠 ,能够诱生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完全应答。其小鼠荷瘤表达目的抗原的靶细胞后 ,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免疫鼠 (P <0 .0 5 )。结论 :乙型及丙型肝炎联合 DNA疫苗的重复接种 ,可有效地诱生小鼠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DNA疫苗诱生的 CTL应答可与体液免疫应答分离存在 ,可能是 DNA疫苗免疫保护的更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合理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方法制作成年男性尸体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模型12个,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使用前侧6.5 mm拉力螺钉、胫骨平台外侧L型4.5 mm解剖锁定钢板、后侧T型3.5 mm锁定钢板固定。对标本模型进行轴向加压250、500、750、1000 N,检测其轴向位移及应力。结果在相同应力下,前侧螺钉组轴向Y轴位移最小,分别与外侧钢板组和后侧钢板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外侧钢板组与后侧钢板组之间Y轴位移没有显著差异;前侧螺钉组在标识点的应力分布最为均衡。结论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固定中,前侧螺钉能够有效增加轴向稳定,骨折块周围应力分布均衡,是一种有效的力学固定方式,外侧钢板在横向的稳定性控制上具有一定优势,后侧钢板对于后方需要复位的平台骨折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5.
36.
背景:如何确定LISS-DF近端螺钉单双皮质合理搭配的固定方式,以便达到骨折两端螺钉固定强度的相对平衡,降低锁定钢板、螺钉和骨皮质之间的剪切应力,避免螺钉的应力集中,产生更有效的治疗结果是避免内固定失败的关键。 目的:对LISS-DF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的固定方式进行有限元分析及力学评价。 方法:在ANSYS 9.0软件中建立LISS-DF钢板固定股骨远端骨折(AO/OTA33-A3型)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在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固定方式下,通过模拟生理应力做轴向加压、扭转实验,同时评估近端螺钉的应力变化。 结果与结论:在16种不同组合方式中,当近端螺钉组合为1,3单2,4双皮质固定时,近端4枚螺钉的应力均值最小为24.219 75 N,同时剪切应力均值亦为最小,位移变化与其他组合固定方式相当且均较小。提示近端螺钉靠近骨折端处双皮质固定,其余螺钉依次单双皮质交替固定时,LISS-DF系统应力分散,抗拔出和抗扭转效果好,从而减少钢板螺钉早期的松动脱落。 关键词:应力分布;LISS-DF;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有限元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4.002  相似文献   
37.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症较多,承受能力差,围手术期风险高,因此,需要治疗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与评估。 目的:比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与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两种方法,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治疗预后准确性的差异。 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治疗前进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及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治疗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结论: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48例及97例,而实际发生并发症89例。前者预测值显著高于实际值,后者预测值和实际发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预测死亡例数分别为27例及6例,实际死亡3例,前者预测值明显高于实际值,后者预测值和实际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可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有一定误差,但评分系统在临床上应用简便。与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比较,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并且能够较为客观的预测治疗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8.
背景:一般认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2 cm以上才会出现功能影响,但近年来许多文献认为短缩5 mm以上就会出现功能和生活影响,争议颇多。 目的:调查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功能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4例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去除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患者后有86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闭合复位满意后,以3枚平行空心钉固定。以短缩≥5 mm,短缩≥10 mm,短缩≥20 mm为3个参考点,考察短缩(双侧股骨颈中心线对比)发生情况,以及多个因素对股骨颈短缩发生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86例患者股骨颈短缩中位数2.6 mm,平均(5.21±5.49) mm。股骨颈短缩≥ 5 mm的发生率为36%(31/86),股骨颈≥ 10 mm的发生率为19%(16/86),股骨颈短缩≥ 20 mm的发生率为3% (3/86)。3种短缩形式分组结果的Harris评分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短缩≥ 5 mm就会影响髋关节功能。性别、年龄、singh指数、Garden指数、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因素。提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率较高,股骨颈短缩≥ 5 mm就会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39.
背景:如今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已由起初的内外侧“双轨道结构”逐步转型为“360°全方位立体结构”,国内外学者们更关注平台后侧结构的稳定性、复位情况以及对复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后侧平台的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仍无明确定论,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后外侧1/4骨折。分别使用前侧2枚6.5 mm拉力螺钉、外侧4.5 mm L型钢板以及后侧3.5 mm T型钢板置入内固定骨折块。在胫骨平台中心处加载500 N纵向应力,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状态。结果与结论:在1/2骨块模型中,前侧拉力螺钉与后侧钢板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较小,外侧钢板的位移较其他两种固定方式大。而在1/4骨块模型中,前侧拉力螺钉在各方向的位移优势更明显,后侧钢板的位移居次,外侧钢板的位移最大。1/2骨块上,前侧拉力螺钉的最大应力为36.523 MPa,外侧钢板为153.372 MPa,后侧钢板为115.922 MPa;而在骨块上的最大应力前侧拉力螺钉模型为4.309 MPa,外侧钢板为4.37 MPa,后侧钢板为3.124 MPa。1/4骨块上前侧拉力螺钉的最大应力为36.803 MPa,外侧钢板为153.336 MPa,后侧钢板为104.234 MPa;而在骨块上的最大应力前侧拉力螺钉模型为1.195 MPa,外侧钢板为0.827 MPa,后侧钢板为1.196 MPa。提示前侧拉力螺钉能够承担更大的应力,并在受到应力后位移变化较小,可提供较稳定的支持。而后侧钢板在骨块较大(1/2骨块)时,能够提供较强的稳定性,与拉力螺钉相仿;而在骨块较小(1/4骨块)时,稳定性不如前侧拉力螺钉。外侧钢板在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时,稳定性较差,不如前侧拉力螺钉和后侧钢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0.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修复方案包括后侧钢板螺钉、外侧钢板螺钉和前后拉力螺钉内固定;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主要是靠医师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也大多是临床报道,缺乏力学实验的依据。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3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 方法:采用6具成年男性防腐尸体胫骨标本共12个进行干骺端骨密度测定。电动摆锯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模型,模型随机分3组进行前后拉力螺钉固定、外侧钢板螺钉固定、后侧钢板螺钉固定。利用有限元法和生物力学方法在250,500,1 000 N的轴向载荷下测试骨折块的轴向位移值及最大位移值分布区。 结果与结论:3组标本干骺端平均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轴向载荷为250 N时,有限元实验中骨折块的位移值,前后拉力螺钉组最小,为0.013 521 mm;后侧钢板螺钉组居中,为0.016 991 mm;外侧钢板螺钉组最大,为0.138 200 mm,在500,1 000 N时情况类似。实验生物力学结果显示,前后拉力螺钉组的位移值明显小于外侧钢板螺钉组和后侧拉力螺钉组(P < 0.05);后侧钢板螺钉组与外侧钢板螺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种测试方法最大位移值分布区域都在近侧胫腓关节交界区。提示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前后拉力螺钉组最具优势,外侧钢板螺钉组较差。临床可以考虑将前后拉力螺钉固定作为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首选方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