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足跖骨伴皮肤缺损的良好修复方法,恢复足部功能。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肩胛骨皮瓣移植,一期修复创伤后跖骨伴皮肤缺损6例。结果:6例骨皮瓣完全成活,术后2-4个月X线显示骨端骨痂生长,足部行走自如,肩部功能无影响。结论:肩胛骨皮瓣的血管走行恒定、口径,铁切取和吻合,移植后骨皮瓣血供良好,成活率高,抗感染力强,为修复跖骨伴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切口入路结合多块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9年3月~2006年4月,笔者采用多切口入路结合多块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1例,随访3个月~6年(平均28.3个月)。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按改良Cassebaum系统评定术后疗效:优7例,良9例,可4例,差1例。结论多切口入路,骨折显露充分,软组织破坏小;多块钢板固定牢固,能适应复杂骨折变化,为早期功能煅练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部队官兵的常见病,腰髓核摘除术为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总结我院常规手术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2006-06-2009-06,我们遵循微创外科技术,采用小切口有限椎板间开窗法为部队官兵施行腰髓核摘除术68例,经过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微创手术治疗价值。方法我科近7年来采用微创小切口、有限骶棘肌剥离和椎板开窗法施行腰椎间盘手术2397例。其中L4~51356例,L5S1637例,L3~494例,L2~32例,L1~22例,L2~3和L3~44例,L4~5和L5S1双突出235例,L3~4和L4~5突出64例,L3~4和L5S13例。结果本组无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伤口一期愈合,腰腿痛症状消失,优良率达98.5%。结论小切口、有限骶棘肌剥离和开窗法,遵循微创外科技术施行腰髓核摘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外生物力学实验评价腰椎矢状面固定角度对相邻节段应力强度的影响。方法9具成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L1~S2用于实验。完整脊柱测试后,在每个标本的L3、4、5用椎弓根螺钉随机顺序地进行矢状面三种角度的固定:①原位(前凸10o);②后凸位(后凸5o);③超前凸位(前凸25o)。每组分别进行加载,记录相邻节段L2/3、L5/S1椎间盘和关节突的应力强度,并加以比较。结果在前屈试验中,所有固定组的相邻节段应力强度均显著高于完整脊柱组(P<0.05),后凸位固定组的应力强度最高。在后伸试验中,后凸位固定的应力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固定组(P<0.05);但原位固定和超前凸固定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侧屈位试验变化规律与后伸试验相似。结论脊柱固定可导致相邻节段的应力强度增加,并且矢状面异常固定角度更破坏其生物力学环境。在腰椎稳定重建同时,应该获得正常腰椎前凸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颈椎内固定的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一种新型的脊柱固定器 (MCSF)。经临床治疗下颈椎损伤 15例 ,并用10具新鲜尸体脊柱标本 (C1~T1)进行力学测定 ,比较MCSF、关节突钢板及正常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在抗轴向压缩、弯曲及旋转应力方面 ,MCSF明显优于关节突钢板及正常脊柱。而临床应用显示术后颈椎的生理曲线和伤椎高度完全得到恢复 ,平均随访时间 2 4 3个月 ,未见固定器松脱及畸形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 MCSF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有良好的固定作用 ,手术操作安全简便 ,是颈椎后路理想的固定器之一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吻合血管的肩胛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83~1998年,我院采用吻合血管的肩肿皮瓣和骨皮瓣移植,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82例,完全成活73例,部分皮肤坏死2例,失败7例,经随访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63例,女19例。年龄3岁~58岁,平均24岁。应用肩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70例,其中肘部2例,前臂3例,手腕9例,胭窝1例,小腿9例,足背踝部32例,足跟部12例,足底 2例。创面 8 cm × 4 cm~28 cm × 14 cm,肩皮胛面积8·5scm×4.5cm~30cm×15cm。应用肩胛骨皮瓣移植修复骨和软组织缺损1…  相似文献   
18.
1985~1999年,本院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离旋股外血管降支,并将该血管植入股骨头骨骺内,治疗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6例,经过1年以上随访,取得初步效果。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男52例,女4例,年龄5~13岁,平均8岁。3例为双侧股骨头坏死,余例为单侧。早期患者觉大腿下端和膝酸痛,随后出现髋部酸痛,大腿肌肉萎缩和行走跛行,髋关节外展和内收轻微受限。按邸建德报道的X线片表现标准为依据分期,Ⅰ期12例,Ⅱ24例,Ⅲ期12例,Ⅳ期8例。1.2方法患儿采用氯氨酮麻醉,取髋关节前外侧切口显露髋关节,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枚融合器单侧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椎间盘切除单枚cage置入、单侧钉棒内固定治疗18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结果本组经0.5-5年的随访,无神经根损伤,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76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7.8%。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椎间盘切除单枚cage置入,单侧钉棒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创伤较小、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与恢复工作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方法近5年来我科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62例。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出现反应性脊髓水肿3例,脑脊液漏1例,食管漏1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肺部感染5例,其中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随访6个月~5年(平均3.5年),按JOA评分,术后12~16分,平均14.6分。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颈前入路解剖,严格规范化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