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4篇
外科学   149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评价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对39例胃癌新鲜手术标本,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GST-π的表达,用细胞生长抑制率测定(MTT)法检测原代胃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顺百(CDDP)、丝裂霉素(MMC)和阿霉素(ADM)4种化疗物的体外敏感性,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39例胃癌标本的GST-π表达阳性率为66.7%(26/39),GST-π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大小、浸润深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无明显相关。表达阳性者对CDDP和MMC显示了较强的体外耐药性,但与5-Fu和ADM的体外敏感性无明显相关。结论: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是造成其对CDDP和MMC等药物耐药的原因之一,GST-π表达检测结合MTT体外药敏试验对判断化疗效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UPRT/ 5 FU前药转换酶系统对小鼠胃癌细胞MFC的杀伤效应。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K12基因组中扩增UPRT基因 ,并构建pLXSN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进一步转染MFC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转导UPRT基因前后 ,MFC对 5 FU的敏感性的变化。建立 6 15小鼠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 ,腹腔内给于 5 FU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体外MTT法检测结果显示 ,转导UPRT基因后可使MFC对 5 FU的敏感性提高约 17.2 6倍。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 ,转导UPRT基因不影响MFC的致瘤性 ;经 5 FU治疗后 ,转UPRT基因的肿瘤 ,生长明显受抑 (P <0 .0 0 0 5 ) ,抑瘤率为 89.6 2 %。结论 UPRT基因修饰小鼠胃癌细胞株MFC ,能明显提高MFC对 5 FU杀伤的敏感性 ,增强 5 FU的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83.
目的采用重组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分析法(SEREX法)寻找胃癌相关肿瘤抗原的编码基因.方法抽提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1例胃癌组织标本PolyA+RNA,分别构建2个胃癌cDNA表达文库,用含有抗体的胃癌患者血清对2个文库进行筛选,并对筛选所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测定2个原始文库滴度分别为1.6×106pfu和2.5×106pfu,重组率为95%和98%.2个文库经3轮筛选共获得14个胃癌肿瘤相关抗原编码基因,其中一个为未知基因.13个已知基因编码产物包括代谢酶、RNA转录和翻译调控蛋白、蛋白代谢相关分子、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抗原及未知功能蛋白分子.结论胃癌相关肿瘤抗原编码基因的筛选和鉴定,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和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了靶点,有助于对胃癌发生机制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84.
为构建TIMP-2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LAK细胞,研究其表达及对胃癌浸润转移的抑制作用.我们以人TLMP-2 cDNA克隆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通过磷酸钙-DNA共沉淀的方法将TIMP-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L(TIMP-2)SN转染兼性包装细胞PA317包装形成病毒颗粒.用病毒液  相似文献   
85.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GST-MPS-1融合蛋白并制备兔抗GST-MPS-1抗体。方法将MPS-1全长cDNA克隆至pGEX-5X载体内,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GST-MPS-1融合蛋白的表达。以分离纯化表达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GST-MPS-1抗体。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兔抗GST-MPS-1抗体的特异性。结果经测序和酶切鉴定确认,MPS-1基因以正确的方式插入到载体中。此重组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后,可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为36000的GST-MPS-1融合蛋白。以融合蛋白免疫兔获得的抗血清,经ELISA检测效价达到1×105。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证实,该多克隆抗体能与MPS-1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兔抗MPS-1特异性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检测MPS-1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肿瘤相关抗原MAGE-A3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相关抗原MAGE-A3广泛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而在正常组织中(除睾丸和胎盘外)不表达。该抗原经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后能被HLAⅠ类或Ⅱ类分子递呈,引起针对MAGE-A3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近年来,MAGE—A3抗原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免疫治疗,本文就MAGE—A3抗原在肿瘤中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胃癌中MUC1与β-catenin异常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胃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指数等临床病理学关系。方法收集外科胃癌手术切除标本61例,应用HE染色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与核分裂指数评价,EnVision两步法行MUC1与β-caten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0%以上肿瘤细胞出现胞浆聚集及细胞核着色被视为异常表达。结果本组胃癌中32例(52.46%)有MUC1异常表达,29例(47.54%)有β-catenin异常表达,MUC1与β-catenin异常表达一致率为73.77%。MUC1异常表达组核分裂指数增加(P=0.027),肿瘤在胃底贲门部相对好发(P=0.068)。MUC1或β-catenin单项异常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学指标无明显关系。MUC1与β-catenin共同异常表达时核分裂指数增高较MUCl单项异常表达以及MUC1与β-catenin无异常表达组更加明显(P=0.004)。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表明部分胃癌出现Wnt/β-catenin信号通道异常活化。MUC1通过Wnt信号通道辅助活化因子作用促进β-catenin对胃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两者共同异常表达明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MUC1与β-catenin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标记。  相似文献   
88.
内镜超声检查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9例经胃镜活检修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EUS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0.3%,其中T181.8%,T270.4%,T388.9%,T471.4%。EUS鉴别粘膜和粘膜下癌的准确率为63.6%,而对粘膜和粘膜下癌的阳性预到值分别达90%和70.6%。EUS对胃癌淋巴结状况的判断准确率为81%,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9%和89.5%。而EUS对胃癌N分期的准确率仅65.1%,其中N089.5%,N159.4%,N232.4%。EUS对远处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5.4%和100.0%。EUS对胃癌TNM分期的判断准确率仅58.6%,而对Ia/Ib、Ⅱ/Ⅲa、Ⅲb/Ⅳ的总体判断准确率、高估率和低估率分别为76.7%、5.3%和18%。结论:EUS对胃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为更新确的判断TNM分期,EUS必需联合螺旋CT、腹腔镜等检查。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Wnt信号通路的靶基因GS mRNA及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实时定量PCR(FQ-PCR)检测52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GS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97例胃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及10例肠化生组织中GS蛋白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GS 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25.508±5.090 vs 13.001±2.040,P<0.05). 癌组织GS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Lauren分型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 26.994,54.929,5.173,均P<0.05),与肿瘤大小、TNM分期、远处转移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无明显相关.结论: GS mRNA和蛋白高表达同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0.
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17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口的增加及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骨折己成为了创伤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科技进步,各种内固定的材料及方法亦层出不穷,相应地也出现了较多的并发症。其中迟发性感染己严重影响着内固定的治疗效果,骨折端的感染干扰血管再生及血运重建,使骨折延迟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