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穴位敷贴中药治疗各科疾病,具有简、便、廉的优点.在中医传统治疗领域内独树一帜,对部分疾病疗效可与内服药媲美,在预防保健方面更是优于内服药。近年来其应用见诸报端颇多,但多局限于临床验案的介绍,对治疗机理的探讨很少。笔者认为对其治疗机理缺乏认识,必然限制该疗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灌洗法及白芨灌洗液在结肠人工肛门术后病人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以来笔者采用灌洗法及白芨灌洗液治疗20例结肠人工肛门术后病人。结果:用灌洗法及白芨灌洗液治疗的病人每日排便次数基本1次,不随意排屁气减少,人工肛门周围皮炎消失,心理负担明显下降,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结肠人工肛门灌洗法简单易学,经济实用,能明显减少结肠人工肛门术后病人的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A1 c(HbA1 c)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ESS)评分,测定FBS、HbA1 c、LDH及中性粒细胞(NEUT)比例,按疾病类型及FBS与HbA1 c联合两种方法分组,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脑出血组的ESS评分低于脑梗死组,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脑梗死组(P<0.05),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组ESS评分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结论高FBS伴HbA1 c正常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LDH水平高,病情重。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分析培唑帕尼新辅助治疗在减瘤性肾切除术治疗转移性肾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4月接受培唑帕尼新辅助治疗的5例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0(48~69)岁,4例患者存在肺部转移,2例患者存在骨转移(分别为腰椎和肋骨)。培唑帕尼新辅助治疗方案:800 mg口服1次/d,连续性服用12~14周,每4周通过CT检查评价药物疗效,明确临床疗效后接受减瘤性肾切除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疗效、围手术期患者一般情况等。结果:培唑帕尼靶向治疗12~14周后,2例患者原发肾肿瘤病灶缩瘤(缩瘤率分别26.9%和12.4%),处于部分缓解(PR)状态;1例患者原发肾肿瘤病灶处于稳定(SD)状态;1例患者原发肾肿瘤出现疾病进展(PD),终止了培唑帕尼新辅助治疗;1例患者新辅助服药期间出现严重的腹泻不良反应,患者放弃培唑帕尼新辅助治疗计划。靶向获益的3例患者接受了减瘤性患肾切除术治疗,2例肿瘤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1例为成人肾母细胞瘤。术后恢复良好,无出血、伤口愈合延迟、血肌酐升高等常见并发症。术后2~3周继续服用培唑帕尼。术后随访,远处转移灶(肺、骨)控制良好,尚未见PD。结论:培唑帕尼新辅助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减瘤性患肾切除术,但仍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6.
刘溪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21-21
本文对我院2008年收治的4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且均入院48小时内血钙检测降低患儿。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亚急性期,分析部分患儿给与钙剂治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是一种新兴的转录组学研究方法,是现今药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能够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组织类型、不同环境条件以及不同生理状态等各个不同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差异及调控模式差异,快速、准确地提供药用植物的转录本信息,获得有效的基因编码序列。参考近年来药用植物转录组研究文献,简要介绍了转录组测序技术方法及其在药用植物中的研究现状,并从药用植物自身发育机制、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和SSR分子标记开发等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转录组测序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侧卧位经臀部入路阴部神经阻滞在成人后尿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行后尿道成形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部神经阻滞组(PNB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PNB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侧卧位双侧PNB。两组均行喉罩全身麻醉,术后均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esthesia, PCIA)。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第一次追加时间及总用量,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补救镇痛次数,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PNB组首次阻滞成功率96.67%,平均操作时间为(7±2.1) min。与对照组相比,PNB组首次追加舒芬太尼的时间明显延长,舒芬太尼的总用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1、6、12、24 h镇痛效果较好(P<0.05);术后24 h内追加镇痛药物次数明显减少,首次疼痛时间(VAS评分≥4分)延长(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侧卧位经臀部入路PNB操作便捷、成功率高,可降低后尿道成形术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并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效果,加速患者下床活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睡眠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86例,年龄60~80岁,BMI 20~27 kg/m2,ASA I-III级,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n=43)和对照组(对照组,n=43)。麻醉诱导前30 min,SG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C6-7水平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给予0.5%罗哌卡因7 mL;对照组在相同位置给予生理盐水7 mL。我们需要通过BIS-Vista监测术前最后1晚、术后第1晚及术后第2晚的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指数和N3睡眠阶段;记录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2天的主观睡眠阿森斯失眠(AIS)评分;采取患者静脉血样,测定星状神经节阻滞前(T1)、拔管后5 min(T2)及术后第1天早上6:00(T4)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的浓度;采取患者晨尿样本,测定手术当天早上6:00(T3)、术后第1天早上6:00(T4)、术后第2天早上6:00(T5)晨尿中6-羟基硫酸褪黑素(6-HMS)的浓度;我们还需要记录VAS评分、术后谵妄发生率、术后抑郁发生率、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最后SGB组有36例患者,对照组有35例患者纳入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大多出现失眠,但与对照组相比,SGB组患者术后第1晚及术后第2晚的睡眠持续时间更长(P<0.05),睡眠效率指数更高(P<0.05),N3阶段睡眠时间更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SGB组患者术后AIS评分更低,术后失眠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SGB组患者在T2、T4时间点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浓度更低(P<0.05),T5时间点晨尿中6-HMS浓度更高(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拔管时间、VA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谵妄、术后抑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引导下SGB可以改善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客观及主观睡眠,使应激反应与睡眠障碍间的恶性循环关系有所缓解,减少术后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管残株结石的预防方法。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8月LC术中对25例胆囊管结石采用全面显露胆囊管并对其进行刮推、钳夹、切开、冲洗、造影等方法取石。结果 1例术后发现胆囊管残端有黄染,放腹腔引流2d后拔管;1例造影时发现在汇合部有一结石残渣用水冲出。无结石挤入胆总管病例。25例胆囊管结石全部取净。2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7.4月,未发现胆囊管株残结石的发生。结论对胆囊管认真解剖和探查,恰当的操作可有效预防胆囊管残株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