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5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230篇
耳鼻咽喉   88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80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591篇
内科学   312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236篇
外科学   552篇
综合类   1491篇
预防医学   540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562篇
  14篇
中国医学   638篇
肿瘤学   122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目的评估新型椎弓根螺钉撑开效果和生物力学稳定性,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新型椎弓根螺钉在新鲜小牛腰椎压缩性骨折模型上进行撑开操作,评估新型螺钉的撑开效果。将新型椎弓根螺钉跨节段固定小牛腰椎压缩性骨折模型上,评估新型螺钉-棒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新型椎弓根螺钉和单向螺钉主要撑开椎体前柱,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万向螺钉主要撑开的椎体中、后柱,对前柱撑开效果不如前两种螺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椎弓根螺钉和单向螺钉对固定节段具有相似三维稳定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万向螺钉屈伸稳定性比新型螺钉或单向螺钉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螺钉得侧弯稳定性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万向螺钉旋转稳定性比改良螺钉与单向螺钉稍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椎弓根螺钉设计合理,可以有效地撑开骨折椎体前柱,新型螺钉-棒系统对固定节段可以提供有效稳定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及实时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下胸腰椎骨折手术的疗效和作用。[方法]2003年3月-2006年12月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18—56岁,平均35岁。损伤阶段:T11 10例,T12 13例,L1 21例,L2 9例,L3 3例。按Macffee分类,屈曲压缩型22例,爆裂型19例,Chance骨折4例,骨折脱位11例。按AO分类:A型骨折26例,B型骨折17例,C型骨折13例。术前ASIA分级:A级11例,B级18例,C级13例,D级8例,E级6例。有不同程度神经根损伤症状35例。保守治疗9例,计算机实时辅助导航下后路减压AF椎弓根钉棒内固定32例,计算机实时辅助导航下侧前方入路椎体切除人工椎体置换侧块钢板内固定15例。复位满意及减压彻底,重建三柱稳定性。[结果]手术时间160—300min,平均200min。出血量800~2000ml,平均1000ml。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0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椎体高度完全恢复者26例,≥90%18例,≥80%〈90%12例。CT显示骨折复位效果满意,与术前比较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未见断裂和松动。术后AISA评分A级4例,B级5例,C级11例,D级14例,E级22例。[结论]胸腰段骨折应根据具体受伤机制和损伤类型选择治疗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航的瞬时追踪功能,使术者的手术工具做到实时监测,内植物达到精确制导,使操作形象、多维化、实时感强,是一种理想内植物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淫羊藿次苷Ⅱ是淫羊藿中提取分离的单体,为了解淫羊藿次苷Ⅱ对阴茎性功能障碍(ED)的疗效,通过体内试验观察其对阴茎海绵体压力和平均动脉血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麻醉下游离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阴茎海绵体,允别插管与电生理仪连接;游离左侧海绵体神经(CN),采用电生理仪刺激器连接双极电极刺激;检测不同浓度的淫羊藿次苷Ⅱ在刺激CN后对阴茎海绵体压力(ICP)和平均动脉血压(MAP)影响,淫羊藿苷、西地那非、罂粟碱作为对照组.同时观察可溶性环鸟苷酸(sGC)抑制剂H-[1,2,4]噁二唑[4,3.A]喹喔啉(ODQ)、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LNNA)及一氧化氮生成抑制剂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对淫羊藿次苷Ⅱ(10~(-4)mol/L)诱发ICP/MAP变化的影响.结果 4组药物均剂量依赖性显著提高ICP(P<0.01),淫羊藿次苷Ⅱ、淫羊藿苷和西地那非对MAP无显著影响(P>0.05),而罂粟碱浓度达10~(-4)mol/L后,即可显著降低MAP(P<0.01).在受试浓度下,LNNA、MB和ODQ可显著抑制淫羊藿次苷Ⅱ诱发的ICP变化(P<0.01),对两地那非诱发的ICP变化无影响(P>0.05).结论 淫羊藿次苷Ⅱ和淫羊藿苷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大鼠阴茎勃起功能(ICP),淫羊藿次苷Ⅱ效价强度为淫羊藿苷的2.44倍,对平均动脉血压没有显著影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阴茎海绵体NO-cGMP通路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研究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行直肠癌手术治疗的8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和各站淋巴结,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以及CK20在直肠癌D3站淋巴结中表达的情况,结合系膜淋巴结的病理结果,阐述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直肠癌中VEGF-C的表达在肿瘤分期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29,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和系膜0淋巴结转移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2,P<0.05),在患者性别与年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7,P>0.05;X~2=0.037,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与系膜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2,P<0.05),而系膜淋巴结转移组与D3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7,P>0.05).结论 VEGF-C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VEGF-C的表达在促进直肠癌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同时,也可能促进D3淋巴结微转移.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6月共收治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21例,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1例。按Denis分类均为严重的爆裂骨折,D型12例,E型9例。均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切除、椎管内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ASIA分级变化,手术前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9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脊髓功能除1例A级无恢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即刻椎体前缘高度(平均96.82%)、Cobb角(平均-4°)、椎管容积(平均98.79%)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25.45%)、Cobb角(平均35°)、椎管容积(平均24.29%)分别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平均96.74%)、Cobb角(平均-4°)、椎管容积(平均98.96%)与术后即刻分别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末次随访时21例椎体间完全融合。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可以同时对椎管充分减压,椎体间融合和三柱固定,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能达到前后联合入路一样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外伤性胰十二指肠损伤手术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年龄、术前/术中休克、胰十二指肠联合损伤、确诊时间及ISS、APACHEⅡ评分等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47例病例中,腹部闭合性损伤占76.60%,开放性损伤23.40%,多发伤40.43%。胰腺损伤13例,十二指肠损伤28例,胰十二指肠联合损伤6例。术前确诊率为53.19%,手术诊断率97.87%,确诊时间(7.85±3.17)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66%和8.51%。并发症组的术前/术中休克发生率、胰十二指肠联合损伤发生率、确诊时间、ISS、APACHEⅡ评分分别为53.85%、38.46%、(9.78±2.16)h、20.92±8.11、10.32±3.16,无并发症组分别为11.76%、2.94%、(6.81±2.35)h、16.47±5.28、7.12±2.7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死亡组ISS、APACHEⅡ评分值分别为29.17±10.31、14.75±5.37,显著高于无死亡组的16.85±6.73、8.39±3.13(P<0.01)。结论胰十二指肠损伤在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具有其特点,综合分析有利于迅速明确诊断,休克、胰十二指肠联合损伤、确诊时间及高ISS、APACHEⅡ评分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分析探讨在翼腭窝区解剖中使用鼻内镜下经鼻径路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手术做出参考。方法随机选取50例该院附属医院的成人尸头标本,并将其用乳胶灌注,使用零度的鼻内镜经两种手术径路(上颌窦后壁径路和蝶腭孔径路)将翼腭窝显露,进一步将蝶窦开放,使蝶窦外侧壁、颈内动脉、视神经等充分暴露,对各结构之间的立体关系进行观察。结果不同的手术路径对翼腭窝的显露程度不同,蝶腭孔径路可以对蝶窦与翼腭窝的结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上颌窦后壁径路可以使翼腭窝内的结构最大限度的得以显露。结论在临床手术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鼻内镜下的不同入路对翼腭窝区的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8.
张琼  郭忠帅  刘涛  季萍 《重庆医学》2016,(9):1251-1254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2013年血培养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对分离菌株的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Compact和ABI系列细菌鉴定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和K-B法结合进行。结果临床血培养共分离出细菌396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0.8%,革兰阴性菌占49.2%。最常见的菌株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7%)、大肠埃希菌(23.2%)、金黄色葡萄球菌(9.5%)、肺炎克雷伯菌(8.7%)、鲍曼不动杆菌(3.6%)、阴沟肠杆菌(2.5%)、屎肠球菌(2.5%)、铜绿假单胞菌(2.2%)、粪肠球菌(2.0%)、肺炎链球菌(1.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9.8%、62.6%和66.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 )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36.2%和86.3%。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泛耐药菌株(XDR)检出率分别为14株(9.9%)、1株(1.2%)、2株(0.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结论新疆地区血培养分离菌株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相当,呈现菌种多样化,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应及时了解血培养分离细菌的分布情况,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控制院内感染,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45例甲状腺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血钙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结果:45例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手术成功,术后一个月,在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复查血钙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未发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患者。术后第30 d 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第5、30 d 患者的血钙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加强对患者的血供的保护及甲状旁腺解剖位置的辨别,能有效保护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  相似文献   
130.
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常见于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后遗症,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失读、视空间障碍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适应和全面康复造成极大的不便。针刺疗法对罹患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有显著疗效。分别以"卒中,脑梗死,脑出血,轻度认知障碍,针刺"为关键词,对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2004-2014年近10年收录已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进行中英文检索,对近年来应用针刺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方法及操作加以归纳、总结。旨在指导临床应用,为治疗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提供新的思考,并指出目前应用针刺治疗本病存在的问题与对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深度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