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病原真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病例增加,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越来越困难.同时新的抗真菌药物不断投人临床,使得传统的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标准已难以适用.本文对临床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标准参考方法及相关的仪器和试剂作一介绍,希望有助于临床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的规范化开展.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大蒜素单用及其联合亚胺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大蒜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30株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大蒜素与亚胺培南、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合药物对该菌株的MIC,计算出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大蒜素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range为16~64μg.mL-1,MIC50为32μg.mL-1,MIC90为32μg.mL-1。大蒜素联合亚胺培南和大蒜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的FICI范围均为0.31~1.50。结论大蒜素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可增强大蒜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3.
南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整合子流行性调查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调查南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整合子流行情况,并分析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8株南京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简并引物PCR法扩增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Ⅰ内切酶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9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等14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从14.3%到82.7%。40.8%(40/98)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整合子;PCR-RFLP结果显示均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结论Ⅰ类整合子较广泛地存在于南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和多重耐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尿液分离株中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0月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到的ECO菌共6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1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结果:在60株ECO菌中,TEM基因阳性51株(85.0%),经测序比对均为TEM-1-like;OXA-1群基因阳性6株(10.0%),经测序比对均为OXA-30-like;CTX-M-1群基因阳性38株(63.3%),经测序比对均为CTX-M-55-like。膜孔蛋白ompC基因经测序比对60株中有6株(10.0%)无突变,其余54株均有突变(突变率90.0%),其中6株经BLASTn比对确认为新的突变类型。结论:产CTX-M-55-like型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是本组ECO菌对β-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6株ompC基因新的突变类型中,3株为同时携带TEM-1-like、CTX-M-55-like基因的新菌株;2株为携带了TEM-1-like基因的新菌株;1株...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检测2011年江苏省分离的福氏志贺菌的耐药性和分子同源性,并分析整合子介导其耐药的机制.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1至12月江苏省8个城市72株福氏志贺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同源性检测,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整合子检测及分类,联合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Ⅰ类整合子阳性和阴性菌株耐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72株福氏志贺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水平较高,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和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80.0%以上.菌株血清型以2a(31,43.1%)、1a(16,22.2%)和2b(15,20.8%)为主.PFGE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株福氏志贺菌中有18种为具有同源性的克隆,涉及47株菌,11种克隆在同一城市内传播,7种克隆在两个不同的城市传播.Ⅰ类、Ⅱ类和非典型Ⅰ类整合子广泛分布于福氏志贺菌中,检出率分别为77.8%(56/72),86.1% (62/72)和90.3% (65/72),未检测到Ⅲ类整合子.DNA测序显示Ⅰ类整合子中携带dfrA1-aadA1和aacA4-cmlA1基因盒,Ⅱ类和非典型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分别携带基因盒dfrA1-sat1-aadA1和bla oxa-30-aadA1.Ⅰ类整合子阳性组福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萘啶酸、诺氟沙星、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这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组(P<0.01).结论 2011年江苏省福氏志贺菌耐药严重,整合子在福氏志贺菌中广泛存在,并参与多重耐药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6.
头孢曲松/三唑巴坦复方制剂组方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选择头孢曲松/三唑巴坦(3:1)复方制剂为研究对象,在体外模拟其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研究药物在代谢过程中,随着复方药物各组分浓度及配比的变化,其对临床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抗生素后效应(PAE)及抗生素亚抑浓度后效应(PASME)等药效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头孢曲松/三唑巴坦(3:1)复方制剂的组方合理性。  相似文献   
37.
临床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床微生物学理论课进行系列教学改革,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临床检验病原生物学》,实行双语教学,引入临床病例分析,介绍科研进展,组织学术性的演讲比赛和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交流等手段倾听学生的意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与临床紧密结合的高素质临床微生物学人才。  相似文献   
38.
摘要:目的:分析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与sasX、psm mec、pvl三种毒力基因分布及临床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3年1~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用PCR及测序的方法分析mecA、sasX、psm-mec、pvl基因的携带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相关性。 结果: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23株mecA基因检测阳性,31株mecA基因阴性。mecA基因阳性菌株较mecA基因阴性株体外药敏试验呈多重耐药表型。sasX基因阳性1株,阳性率为1.9%;psm-mec基因阳性10株,阳性率为18.5%;pvl基因阳性38株,阳性率为70.4%。mecA基因阳性菌株psm-mec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mecA基因阴性菌株(P<0.01),pvl基因阳性率显著低于mecA基因阴性菌株(P<0.05)。mecA基因和psm-mec基因与临床感染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均<0.01)。 结论:联合检测mecA、psm-mec和pvl基因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PBL教学已逐步应用于医学教育。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自2007年起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课程中进行了PBL教学的尝试和探索,并进一步建立了基于PBL教学的新型考核体系,从PBL教学考核、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三个方面多层次地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本文介绍了临床微生物检验课程中应用该新型考核体系的具体方法、应用体会,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相似文献   
40.
老年科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医院2006~2008年老年科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病原菌资料,了解老年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特征。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及真菌;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Rosco纸片法测定真菌药物敏感性;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老年科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2098株菌中,革兰阴性菌1534株(73.12%),革兰阳性菌268株(12.77%),真菌296株(14.11%);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共547株,占26.07%,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2.77%)和克雷伯菌属(11.68%);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40.00%;不动杆菌属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75.00%;而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则90.00%,但其对多数头孢菌素类耐药率50.00%,当采用联合酶抑制剂后,其耐药性可有明显下降;葡萄球菌属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但对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老年科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