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70例(74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施行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EVLT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状静脉抽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 10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81.0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及隐神经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皮肤坏死、踝部水肿消失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EVLT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疗效显著,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优于传统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髂动脉慢性闭塞症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支架成形术治疗的髂动脉慢性闭塞病人的技术成功率、支架通畅率及介入并发症。结果:髂动脉慢性闭塞症病人167例(194条患肢)纳入研究,男103例(126条患肢),女64例(68条患肢);平均年龄(71.3±12.4)岁。TASC B型47例(54条患肢),TASC C型88例(102条患肢),TASC D型32例(38条患肢)。TASC B型、C型、D型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8.1%(53/54)、97.1%(99/102)、94.7%(36/38),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髂动脉支架成形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一期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4.6%、98.8%和98.8%,2年分别为90.0%、94.5%和96.2%,5年分别为78.8%、89.4%和93.5%,TASC各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肱动脉穿刺部位血肿多于股动脉(P=0.047)。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髂动脉慢性闭塞安全、有效,技术成功率、支架通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TASCⅡ分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总结本院血管外科十年来处理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至2007年收治的830 例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分别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及手术切除,部分病例接受2耀5 次手术或介入手术治疗.结果 830 例患者术后治愈442 例;显效238 例;好转123 例;无效27 例.本组830 例中,无手术死亡.7例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合并Kasabach-Meritt 综合征,其中2 例术后切口出血不止,经注射肝素后控制;2 例淋巴管瘤术后合并淋巴瘘,经同位素照射或再次手术缓解.本组有72.9% (605/830)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0.5耀9 年.89 例动静脉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因分次手术或病灶复发接受2耀6 次手术或介入手术,其中动静脉畸形患者因出血、疼痛或末梢因盗血而坏死等原因行截肢术7 例,截指(趾)术4例.3 例血管内皮瘤和1 例血管外皮瘤术后随访最长5 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多属先天性病变,其分类取决于有否内皮细胞增殖;MR 和动静脉造影是主要诊断评估手段;手术、血管介入、激光等是主要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变特征采用个体化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下肢非深静脉血栓性肿胀的病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例一度误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在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后,部分病例进行了彩超、下肢深静脉造影、CT、MR、同位素淋巴扫描等检查,以期追踪下肢肿胀的病因。结果 44例下肢肿胀病例中,其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0例;股静脉血管内皮瘤1例;髋关节滑膜囊肿6例;下肢自发性出血、血肿8例;体位性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盆腔恶性肿瘤7例;良性纤维瘤病3例;厌氧菌感染5例;慢性淋巴水肿3例。结论下肢非深静脉血栓性肿胀并不少见,病因各异;仔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有助于诊断建立;静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腔内射频联合激光和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3例患者34条患肢,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0条,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0条,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2条,下肢静脉畸形-骨肥大-皮肤血管瘤综合征2条。3种治疗方式:①大隐静脉主干射频闭锁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属支浅静脉腔内激光(EVLT)治疗4条肢体:②大隐静脉主干射频闭锁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EVLT治疗28条肢体;③大隐静脉主干射频闭锁联合外侧畸形静脉高位结扎和EVLT治疗2条肢体。结果随访1~15个月,平均3.27个月,33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主干静脉腔内射频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微创,联合EVLT和手术治疗,可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对非血栓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发病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数据库,记录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在非血栓性下肢CVI中的发生率、静脉造影特征及其主要的治疗方式.结果 1594例CVI下肢顺行静脉造影中136例诊断为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占左下肢非血栓性CVI的17%(136/817).下肢顺行静脉造影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症的特异性较高.39例髂静脉受压综合症患者经髂静脉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并同时行浅静脉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髂静脉受压综合症是导致左下肢CVI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疗左下肢CVI时,应重视左髂静脉压迫的处理.  相似文献   
97.
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三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的新方法。方法对3例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患者施行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手术。患者平卧位,全身麻醉。首先在大腿部解剖游离有搏动、能够作为流出道动脉备用的股动脉;于踝部内侧,沿大隐静脉走向行约3 cm的纵行切口,游离大隐静脉,并检查管腔和管壁条件是否适合流入道重建。然后从大腿根部至小腿下1/3处切取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仔细检查大隐静脉是否渗漏。最后将大隐静脉反向,用6-0 proline缝线于股动脉作端侧缝合,完成流入道重建;远端移植段大隐静脉与踝部大隐静脉用7-0 proline作端侧缝合,完成流出道重建。结果3例中2例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失败,作膝上截肢。结论只要大隐静脉长度和口径合适,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手术的操作简便且疗效好,是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救肢的一种可选择的新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8.
海绵状血管瘤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低流速的血管畸形,其治疗目前仍是一大难题,特别是病变巨大弥漫者更为棘手.我科近来诊治1例腹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
胫腓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35例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目的 评价胫腓动脉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35例胫腓动脉闭塞的下肢严重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患者应用PTA治疗.评价的主要参数为:胫腓动脉PTA技术成功率、通畅率、救肢率和并发症.结果 胫腓动脉PTA的技术成功率为83%,平均随访11.5个月,通畅率为57%,救肢率82%.胫腓动脉平均扩张长度9.5 cm(4.5~14 cm),19例患者同时行髂或股胭动脉PTA或支架术.有3例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经溶柃、解痉等治疗缓解;2例动脉穿孔,未有严重后果.结论 PTA治疗CLI合并胫腓动脉闭塞具有较高技术成功率和救肢率,较少发生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从2003年12月至2008年5月,106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肢进行了SIA治疗,动脉闭塞长度4.5~28.0 cm,平均10.8 cm,其中21条肢体为生活方式受限性间歇性跛行,85条肢体为威胁肢体生存的严重性缺血.分析评价的主要参数为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措施.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所有SIA再管化过程均在DSA设定的路径下进行;每完成一个操作,向导管内注入少量的造影剂以确定导管的位置;长段动脉闭塞选择相对较长、合适的球囊导管进行扩张;抗凝治疗持续3~5 d,然后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结果 有5条患肢穿刺部位皮下出现轻度淤血,未发生动脉柃塞;有7条患肢发生动脉穿孔(6%),但未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有1例因影响动脉重要分支而致截肢;有3条患肢发生再管化通道急性闭塞,其中1例SIA后导致动脉旁路吻合口下移.结论 SIA手术可发生动脉穿孔、影响动脉主要分支、再通血管急性闭塞和栓塞等并发症,但绝大部分町防治,很少引起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