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激光原位开窗腔内重建治疗累及弓部分支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病人181例,172例接受激光原位开窗腔内修复技术治疗。纳入标准为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腔内技术修复主动脉夹层过程需重建弓部分支血管。主动脉夹层病变范围距离冠状动脉开口<15 mm,升主动脉直径>45 mm的病人排除。结果:172例病人行激光原位开窗及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其中37例(21.51%)在急性期,135例(78.49%)在亚急性期。重建弓部分支血管技术成功率95.93%(165/172)。院内死亡6例(3.49%),卒中2例(1.16%),截瘫4例(2.33%),近端支架源性夹层2例(1.16%),无远端支架源性夹层。随访168例(97.67%)。共重建311个弓上分支血管。CT血管造影随访(10.6±5.4)个月,显示弓上分支血管通畅295个,通畅率94.86%。172例中152例(88.37%)表现为胸主动脉段部分或全部假腔血栓形成。结论:应用激光原位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分支夹层成功率高,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应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锁骨骨折手术患者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9367,P<0.05。2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x2=0.2413,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阻滞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效果理想、并发症少,适合锁骨骨折手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5年7月~2002年7月共对292例(313条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进行外科治疗,其中20条患肢施行解剖外血管重建术,38条患肢施行了腔内外科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255条患肢施行了开放性手术重建下肢血供。结果:手术成功者患肢的踝肱指数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3.1年(0.5~7年),解剖外重建组移植血管一期通畅率为56%,腔内外科组通畅率为78%,开放性手术组通畅率为72%。结论:病人的全身情况、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为取得较好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需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慢性缺血的技术可行性、通畅率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8月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治疗的112例患者的122条动脉硬化闭塞患肢的临床资料,动脉闭塞平均长度为10.25 cm(4.5~28 cm),其中23条肢体为生活方式受限性间歇性跛行,99条为严重性缺血.详细纪录患者的病史、病变特点、操作技术过程、并发症和随访信息.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肢通畅率和临床效果(救肢和症状改善).结果 SIA技术成功率为83%,成功进行SIA的患者平均踝肱指数从0.19±0.11增加到0.67±0.29(P<0.01),1年、2年冉管化通道的通畅率和临床有效率分别是54%±5%、45%±4%和82%±5%、79%±4%.没有严重后果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 SIA技术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本组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所致慢性缺血较好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弱视是指眼球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经睫状肌麻痹检影后矫正视力≤0.8,并且不能矫正者.弱视在我国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儿童健康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3亿多儿童中,大约有1000多万儿童存在弱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医源性股动静脉瘘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例医源性股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病人均为下肢动脉介入术后发生股动静脉瘘,瘘口位于股总动脉3例、股浅动脉2例、股深动脉1例,均以彩超检查明确诊断,瘘口直径2~4mm,均行瘘口修补术。结论 彩超是医源性股动静脉瘘的诊断首选方法,积极的手术治疗仍是目前国内比较经济有效、可操作性强、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病人术后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4家医院自2015-01-01—2019-06-30期间就诊于普通外科,入院后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病人共计24336例相关临床资料,并观察术后14 d内发生VTE事件的情况。结果VTE事件发生率为0.89%(216/24336),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0.75%(183/24336),肺动脉栓塞(PE)发生率0.35%(86/24336)。男性VTE事件发生率为0.85%(123/14443),女性为0.94%(93/9893),男女VTE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P>0.05)。DVT病人常见的症状是下肢肿胀177例(96.72%),疼痛104例(56.83%),浅静脉曲张36例(19.67%)。PE病人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和气促77例(89.53%),胸痛55例(63.95%)。DVT易累及左下肢;混合型最多见,左、右下肢分别为61.11%(88/144)和52.11(37/71)。PE病人最常见低危组病人45例(52.32%)。常见的VTE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208例(96.30%),手术时间>45 min 139例(64.35%),恶性肿瘤病史99例(45.83%)。主要的腹部外科手术类型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105例(48.61%),胆囊切除术73例(33.80%)。腹腔镜手术(1.61%,179/11123)较开放手术(0.28%,37/13213)VTE事件发生率低(χ^2=45.56,P<0.05)。VTE相关病人的病死率为0.10%(25/24336)。结论腹部外科病人术后VTE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医生应当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干预,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价腘以远动脉闭塞所致下肢严重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血供重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9年1月,腘以远动脉闭塞所致CLI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开放性重建(open reconstruction,OR)术的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病变特点、手术过程、并发症和随访信息.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重建血管通畅率和救肢率.结果 本组腘以远动脉闭塞所致CLI患者共167例,182条患肢.123条动脉硬化闭塞(arterios-clerosis occlusions,ASO)的患肢行腘以远动脉PTA治疗,33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和23条ASO患肢行腘以远动脉OR手术.PTA再管化通道6、12、24个月的通畅率分别是67%、54%和49%,其救肢率分别是91%、85%和78%,OR术后移植物6、12、24个月的通畅率分别是90%、83%和79%,其救肢率分别是92%、87%和80%,PTA重建血管的通畅率低于开放性手术(P<0.05),但PTA和OR术的救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腘以远动脉ASO的CLI患者,PTA有效、安全,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PTA治疗失败可选择OR术.对TAO患者腘以远动脉闭塞者OR术仍是最好的治疗选择.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reconstructive options for critical limb ischaemia in infrapopliteal arteri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ll CLI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nfrapopliteal reconstruction was carried out. Patient history, demographics, procedure details, complications, and follow-up information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Patency, limb salvage rate was determined by Kaplan-Meier analysis. Result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December 2003 to January 2008 ), 123 CLI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cclusions were treated on an intention-to-treat basis with infrapopliteal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Thirty-three 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and twenty-three arteriosclerosis occlusions suffering CLI were treated by infrapopliteal bypass procedures. Primary patency and limb salvage rate of infrapopliteal PTA at 6, 12 and 24 months was 67%, 54%, 49% and 91%, 85%, 78% respectively, Primary patency and limb salvage rate of infrapopliteal surgical bypass at 6, 12 and 24 months was 90%, 83%, 79% and 92%,87%, 80% respectively, the patency of infrapopliteal PTA was lower than infrapopliteal surgical bypass (P <0. 01 ), but the limb salvage rate of infrapopliteal PTA and open surgery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05 ). Conclusion Endovascular treatment (PTA) in patients with infrapopliteal arteriosclerosis occlusions and critical ischaemia is safe, effective. Infrapopliteal PTA can be used as the choice of therapy and surgical bypass reserved in thos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ailed. While in CLI patients with 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infrapopliteal artery bypass remains the best treatment option.  相似文献   
10.
海绵状血管瘤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低流速的血管畸形,其治疗目前仍是一大难题,特别是病变巨大弥漫者更为棘手。我科近来诊治1例腹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45岁,2005年9月10日因“左侧腹壁肿物20余年”收住本院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