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37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应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适宜手术入路及方式。方法 观察及分析应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02例的近期与1-9年远期临床疗效并将手术前、后X线片、CT及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302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近期及远期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平均改善率分别为46%和68%,后X线片显示颈椎管矢以显著增加,CT示椎管截面积显著扩大,而MRI则显示脊髓向后移行,前后方压迫均解除。  相似文献   
92.
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5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寰枢椎内固定术式,用来治疗难以实施后路内固定的病例。方法 使用纯钛制成的固定螺钉,做颈前路暴露,经枢椎针两枚螺钉分别拧人左、右寰椎侧块,达到区椎的即刻稳定。结果 10例手术患者,平均随访19个月,其中7例螺钉固定位置良好,寰枢椎达到稳定,死亡1例。结论 经枢椎体寰椎愉螺钉固定术是一种比较可犊的寰枢椎内固固定方法,尤其适用于难以施行后路内豁达一术的病例。  相似文献   
93.
94.
小儿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索一套手术治疗小儿寰枢帷不稳的方法。方法 对31例15岁以下的寰枢椎不稳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先借助头环背心(halo-vest)使寰椎复位并获得稳定。对17例患儿施行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的寰枢椎后路融合术,3例行寰椎后弓切除枕颈融合术,5例行枕骨大孔开大枕颈融合术,6例单纯行枕颈融合术。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植骨融合。头环背心平均固定时间:枕颈融合术者94.3d,寰枢椎融合术者68.5d。有脊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扫描 (MRI)结合微电极导向技术定位在帕金森病 (PD)立体定向毁损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MRI扫描解剖定位结合微电极记录电生理验证 ,行立体定向苍白球PVP核 /丘脑Vim毁损术 78例 ,分析术中靶点移位情况 ,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D患者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 ,术前术后UPDRS评分均显著改善 (P <0 0 5 ) ,无严重及永久并发症 ,脑内出血发生率低。结论 :MRI结合微电极记录导向技术显著提高PD手术治疗靶点定位精度及疗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脑积水患者大脑血流脉动指数与大脑分流功能及CT提示的脑室尺寸间的关系。方法此研究包括13例儿童及67例成人,术前TCD(经颅多普勒)提示2例患者脉动指数正常,78例患者脉动指数升高。术前CT提示71例患者中度脑积水,9例患者重度脑积水。所有患者在行VP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48h内复查CT及TCD。结果VP术后69例患者脉动指数明显下降,并且复查的CT提示脑室尺寸明显缩小;11例患者脉动指数轻度下降或未下降,他们复查的CT提示脑室尺寸都没有缩小。有1例患者术后第72小时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复查CT提示脑室尺寸扩大,TCD复查提示脉动指数上升,急诊行VP再通术后复查CT及TCD,结果均恢复至正常。结论脉动指数下降与脑室尺寸缩小密切相关,TCD可作为床旁检测VP术后分流情况的手段。  相似文献   
97.
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西合用,优势互补;紧守病机,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调神定志,顾护胃气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中线腰椎融合技术(midline lumbar fusion,MIDL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效果、安全性及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固定技术置钉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9月收治的采用MIDL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58~81岁,平均68.7±7.7岁。手术节段均为L4/5。术中均应用CBT螺钉固定技术。入钉点的选择参考上位节段的下关节突最尖端下移约5mm(a值)与峡部最窄处内移约4mm(b值)的交点,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腿痛情况,应用腰椎JOA评估患者手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所有患者出院前及术后12个月均行腰椎CT扫描。通过Rao分级标准评价置钉准确性,置钉优良率=置钉优良数/总置钉数×100%。在术后出院前CT测量螺钉的外倾角、尾倾角、a值和b值。对未突破皮质组与突破皮质组上述4个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74.3±27.9min (133~2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9.3±36.7ml(30~150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147.5±95.2ml(20~315ml),术后住院天数平均2.5±0.8d(2~4d)。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1±2.0个月(12~20个月)。术后1例患者出现足下垂和血肿,有5枚CBT改为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他患者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前VAS腰痛评分4.5±1.7分,末次随访时为1.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3,P0.001);术前VAS腿痛评分5.6±1.0分,末次随访时为1.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6,P0.001);术前腰椎JOA评分15.7±2.4分,末次随访时为23.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64,P=0.000)。参考术后出院前CT进行Rao分级:0级46枚,1级4枚,2级3枚,3级6枚。置钉的优良率为84.7%(50/59),突破皮质骨的螺钉有13枚(13/59,22%),其中突破椎弓根内壁的3枚,突破椎体的10枚。未突破皮质骨组与突破皮质骨组比较分析显示螺钉外倾角有显著性差异(11.0°±3.7°vs 14.9°±3.8°,P=0.002),而尾倾角(15.0°±8.4°vs 16.9°±9.2°,P=0.502)、a值(5.6°±1.2°vs 5.7°±1.4°,P=0.687)、b值(4.1°±1.0°vs 4.4°±1.6°,P=0.459)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MIDLF技术应用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时,创伤小,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入钉点的选择参考上位节段的下关节突最尖端下移5.6~5.7mm(a值)与峡部最窄处内移4.1~4.4mm(b值)的交点,但是CBT螺钉置钉的容错率低,置钉技术要求高,置钉时螺钉外倾不要过大,角度11°为宜。  相似文献   
99.
脊柱血管瘤是发生于脊柱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0%~26%,其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胸椎,尤其是上胸椎;女性较男性多见,男女发病比约为1∶1.3~1∶2.25,发病年龄多为40~50岁[1、2].脊柱血管瘤大部分病灶是无症状的(静止性,Enneking分期为S1期),只有0.9%~1.2%的脊柱血管瘤有症状;在有症状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复杂胸腰椎骨折的伤椎形态特点及伤椎置钉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61例AO分型为B型或C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3例,女性8例;年龄9~65岁,平均33.2岁.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41例,B级5例,C级5例,D级6例,E级4例.受伤部位:胸椎13例,胸腰段39例,腰椎9例.分为伤椎置钉组32例和非伤椎置钉组29例.分析伤椎形态特点,并在X线片测量基础上比较两组病例在术前、术后及终末随访后凸角度、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伤椎移位比的矫正与丢失;Denis评分比较两组局部疼痛和工作状态恢复的差异.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5年,平均3.0年.两组在矫正角度丢失、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丢失、矫正伤椎移位比例、Denis疼痛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置钉组优于非伤椎置钉组.结论 运用伤椎置钉技术,可以很好地纠正脊柱骨折脱位,维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