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37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浅谈寰枢椎疾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颈椎特别是寰枢椎由于其部位深在,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周围有诸多重要神经和血管组织,故该部位的病损,手术治疗难度高、风险大,疗效亦往往欠佳;另一方面,手术又是大多数寰枢椎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这无疑向脊柱外科医生提出了挑战。因此,深入认识各类寰枢椎疾病的特点与发病机制,努力探索寰枢椎疾病的治疗策略,提高和改进手术技术成为脊柱外科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造成寰枢椎病损的原因较多,包括外伤(骨折或脱位)、先天或发育性畸形、肿瘤、炎症(感染或非感染性)及退变等。但无论何种病因,最终产生的病理结果不外乎:(1)创伤造…  相似文献   
612.
【摘要】 目的:探讨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20年9月我院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75例多节段CSM患者,其中42例患者采用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升顶组),年龄31~79岁(57.2±10.7岁);33例患者采用传统“关节囊悬吊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悬吊法组),年龄48~82岁(67.2±9.6岁)。所有患者于术后3~14个月门诊随访。收集两组患者的住院相关基本信息;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C0-2 Cobb角、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VA)、C7倾斜角(C7-Slope),同时测量颈椎活动度(ROM);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JOA(mJOA)评分、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计算mJOA评分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术中出血量和平均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顶组患者年龄和术后住院天数均小于悬吊法组(P<0.05)。两组术前C0-2 Cobb角、C2-7 Cobb角、C2-7 SVA、C7-Slope和颈椎ROM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升顶组C7-Slope和C2-C7 SVA小于悬吊法组(P<0.05),C2-7 ROM大于悬吊法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mJOA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mJOA和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JOA评分改善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NDI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相比,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早期可获得相同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且在维持颈椎矢状面平衡及颈椎活动度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13.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具有骨折不稳定、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致残和致死率高等特点。AS合并胸腰椎骨折多由低能量损伤造成, 且脊柱强直及骨质疏松对影像学检查准确性的干扰较大, 故易漏诊。同时, 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存在争议性, 缺少相关规范。非手术治疗易导致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迟发性神经损伤, 而手术治疗也存在内固定失效导致手术失败的风险。对于AS合并胸腰椎骨折, 目前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指南。因此,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学组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分析, 制订《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从诊断、影像学评估、分型及治疗等方面提出10条推荐建议, 以规范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