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38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特点及再手术治疗的术式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滑脱症曾行后路减压、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12~132个月(平均41.6个月)出现新的腰腿痛症状的病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与术前资料比较,并行手术治疗.结果:X线片显示融合的上方(1个节段7例,2个节段1例)或下方(1个节段2例)邻近节段出现了退变,首次术前及术后上述邻近节段均未见退变征象.8例MRI显示邻近节段出现了新的椎管狭窄,且有明显的神经压迫.采用后路术式,将减压及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经7~36个月平均12.1个月的随访,优良率80%.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之一,应仔细鉴别症状复发的原因.对于有明显神经压迫者,再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2.
颈椎侧位X线片椎管与椎体矢状比值的测量及统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43.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外科治疗随诊观察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程度、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118例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平均随访 30 3个月 (1~ 16 3个月 ) ,74例随访 1年以上 (平均 4 6 3个月 )。观察 :(1)伤后 3种不同脊髓功能状况的治疗效果 (A组 :受伤时呈完全性瘫痪 ,70例 ;B组 :不完全性瘫痪 ,4 2例 ;C组 :上肢部分瘫痪、下肢完全性瘫痪 ,6例 )。 (2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 (3)手术时机 (伤后 <12个月、>12个月 )对疗效的影响。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 3组之间在保守治疗效果、术后近期效果和后期随访结果上无显著性差异。 (2 ) 3组均经保守治疗 ,平均为 2 1 3个月。保守治疗的效果与术后近期、尤其与后期随访结果相比 ,JOA评分较低 ,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3)伤后 <12个月和 >12个月手术的患者后期随访结果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前者术后近期和后期脊髓功能恢复都较满意 ;后者术后近期恢复较明显 ,但后期脊髓功能却出现倒退现象。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不同的脊髓功能状况对脊髓功能恢复程度无影响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手术时机对后期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最迟不应超过伤后 12个月  相似文献   
44.
动力性三维细胞培养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骨细胞在载体中贴附生长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将直接影响体内移植后骨组织产生的数量和质量。通常采用静止细胞培养的方法 ,体外构建细胞 载体复合物。静止细胞培养方法的主要限制是细胞数量不足和细胞分布不均匀。本研究采用动力性三维细胞培养方法 ,旨在改良细胞 载体复合物体外构建的培养方法 ,促进成骨细胞在三维多孔钙磷陶瓷载体内部生长和三维分布。1.材料和方法 :根据Hulshoff等方法[1] ,获取Wistar大鼠股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 ,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制备 5mmx5mmx5mm大小多孔三维立体载体。羟基磷灰石 :磷酸三…  相似文献   
45.
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5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寰枢椎内固定术式,用来治疗难以实施后路内固定的病例。方法 使用纯钛制成的固定螺钉,做颈前路暴露,经枢椎针两枚螺钉分别拧人左、右寰椎侧块,达到区椎的即刻稳定。结果 10例手术患者,平均随访19个月,其中7例螺钉固定位置良好,寰枢椎达到稳定,死亡1例。结论 经枢椎体寰椎愉螺钉固定术是一种比较可犊的寰枢椎内固固定方法,尤其适用于难以施行后路内豁达一术的病例。  相似文献   
46.
通常采用静止细胞培养方法体外构建细胞 陶瓷复合物 ,陶瓷中成骨细胞数量少 ,影响体内移植产生骨组织的数量和质量[1] 。本研究采用一种动力性细胞培养方法 ,改良细胞 陶瓷复合物体外构建 ,观察移植体内骨组织生成情况。1.材料和方法 :雄性成年新西兰白兔 (北京大学医学部动物部购买和饲养 ) ,髂后上棘处骨髓穿刺抽取骨髓 ,加入DMEM条件培养液 (DMEM ,15 %胎牛血清 ,青霉素链霉素双抗 ,L 抗坏血酸 5 0μg/ml,β 磷酸甘油钠 10mmol,地塞米松10 -8mmol) [2 ] ,37 0℃ ,5 %CO2 ,10 0 %湿度条件下培养和诱导分化。多孔钙…  相似文献   
47.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Brv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凶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问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况,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围手术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激素的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手术前后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e unit,FSU)高度变化等冈素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并分析置换节段术后不同活动度(≤6°及>6°)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本组中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17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3.3%.所研究的相关因素中,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的比值、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两项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平均值为0.86,出现异位骨化组的平均值为0.80.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8.8°,术后异位骨化形成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减少程度有关.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11例,其中8例出现异位骨化形成;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40例,其中9例发生异位骨化形成.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有关,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相似文献   
48.
AO带锁型钢板螺钉在颈椎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本文报告国内最早应用AO带锁型钢板螺钉(cervicalspinelockingplate,CSLP)治疗颈椎外伤14例的结果,对CSLP的特点及应用指征加以探讨。在这些病例中,12例获随访11~15个月(平均12.5个月)。其中2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未见神经功能改善,但病人由于早期颈椎稳定而受益;5例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B),病人神经功能于手术后12~13个月平均改善1.2级;另5例陈旧性颈椎半脱位伴神经根损伤病人在手术后3~4个月之内完全恢复正常。表明这一技术在颈椎外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9.
放射治疗在脊柱骨巨细胞瘤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者回顾性评价放射治疗在脊柱骨巨细胞瘤(GCT)治疗中的价值。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8~34岁(平均27岁)。发病部位:颈椎6例,胸腰椎2例,腰、骶椎各1例。Jafe分级:Ⅰ级3例,Ⅰ-Ⅱ级2例,Ⅱ级1例,Ⅲ级2例,未分级2例。治疗方法:(1)单纯放疗治疗颈椎GCT3例。(2)先放疗后手术治疗胸腰段GCT2例。(3)先手术后放疗治疗颈椎GCT3例,腰椎GCT1例。(4)手术配合术前与术后放疗治疗骶椎GCT1例。随访1.5~29年(平均14年)均无复发。5例生活自理,4例恢复工作,1例恢复较差。本组无放疗后恶变。作者认为,脊柱解剖复杂,难以将肿瘤彻底切除,所以手术配合术前术后放疗对脊柱GCT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使用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的寰枢椎后路融合术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常耕町  王超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9):544-546,I001
介绍一种在头环背心保护下用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的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对34例寰枢椎不稳的病人施行了寰枢椎后路融合术。用头环背心维持寰椎的复位,将颗粒状的自体松质骨植于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背面,不用内固定,直至植骨融合。31例病人获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其中29例融合成功,术后头不背心固定时间平均为13周,有3例出现了寰椎再移位。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比块状的全层骨更有利于融合。用头环背心的外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