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38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评价脊椎及椎旁组织对原发性脊柱肿瘤局部侵袭的屏障作用。方法:将10例脊柱脊索瘤与7例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分为骨皮质组、软骨组、骨松质组、肌肉组、脂肪组和瘢痕组,观察肿瘤侵袭前缘瘤周组织完整性,分别测量其肉眼边界(MSM)、组织学边界(HLM)与分子边界(MCM)的长度,并进行边界长度组内比较和MSM—HLM、MSM—MCM差值组间比较。结果:瘤周骨皮质、软骨结构多保持完整,其余4组瘤周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破坏。各组MSM、HLM和MCM长度组内单因素方差分析,除骨皮质组与软骨组外,其余各组内边界长度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骨松质组、肌肉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骨松质组及肌肉组MSM的长度显著大于组内HLM、MCM的长度(P〈0.05),脂肪组及瘢痕组MSM长度显著大于MCM长度(P〈0.05)。骨松质组、脂肪组MSM—HLM与MSM—MCM差值显著大于软骨组、骨皮质组(P〈0.05);肌肉组、瘢痕组MSM—HLM、MSM—MCM差值显著大于软骨组(R0.05),瘢痕组MSM—MCM差值显著大于骨皮质组(P〈0.05)。结论:骨皮质及骨膜、软骨终板、椎间盘、关节突软骨是限制原发性脊柱肿瘤局部侵袭的天然屏障,而骨松质、肌肉、脂肪组织及瘤旁瘢痕组织不具备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2.
133.
围绕《神农本草经》中52味治“湿”药物,对其上、中、下三品,四气五味属性,应用规律及古今应用异同进行探讨,发现治“湿”药物以上品、中品居多,药性以辛温、苦平、苦寒、甘寒为多见,大多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兼治疗与风邪、寒邪侵袭人体相关的症状。多数药物均可治疗湿痹,其主治病症多与体表、关节症状有关。上述治“湿”药物中,现代仍沿用于治“湿”的药物有29种,以化湿药、温里药居多。挖掘《神农本草经》治“湿”药物应用规律,可为后世医家对湿病“病脉证治”规律的探索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4.
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总结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 35例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的血尿生化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 本组低钠血症发生率 10 0 % ,低钠血症于伤后 4 .4 9d± 1.17d开始 ,13.6 1d± 3.0 7d达高峰 ,38.89d± 9.6 4 d恢复正常 ,持续时间 34.4 d± 9.5 d,15例 (42 .88% )出院时低钠血症仍未恢复。伤后平均 15 d左右血浆渗透压开始低于正常 ,此后一直持续至出院。结论 严重、顽固的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后极为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耗盐综合征 (CSWS)有关。  相似文献   
135.
高压氧对鼠脑创伤后基因mdm2、bcl-2、ba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建立中度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创伤后高压氧治疗对大鼠基因mdm2、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高压氧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脑损伤组,高压氧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致伤后48h,取挫伤灶周边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基因mdm2、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基因bcl-2的表达强于损伤组(P〈0.05)。而基因mdm2、bax在两组间的表达无差异。结论高压氧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6.
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水钠代谢变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大多数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可继发严重的水钠代谢紊乱,但其发生机制还不清楚.目的研究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继发的水钠代谢紊乱及尿中前列腺素PGE 2排出量的相应变化,探讨颈髓损伤患者继发水钠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实验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完成,研究对象为完全性颈髓损伤(CSCI)组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7.14±9.39)岁;对照组为同期骨科住院的非脊髓损伤和急性创伤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8.11±11.89)岁.检测两组水钠代谢和尿前列腺素PGE2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血压心率、血电解质、尿量、液体入量以及尿电解质排出量的变化,尿前列腺素PGE 2的变化.结果CSCI组血Na+浓度[(132.70±3.20)mmol/L]低于对照组(t=2.01,P<0.01),低钠血症发生率为92.9%;CSCI组尿量(3610±761)mL/d,Na+排出量(473.7±169.4)mmol/d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t=2.01,P<0.01;t=2.08,P<0.05);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t=2.01,2.01,P<0.01);24 h尿PGE 2排出量高于对照组(t=2.04,P<0.01).结论颈髓损伤后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血压降低,肾血流量减少,肾皮质缺血缺氧,继而刺激肾脏前列腺素合成增多,产生利钠利尿作用,可能是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分析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选择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48例接受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且随访时间超过5年的患者资料,男21例,女27例;年龄20~53岁,平均42岁;脊髓型颈椎病3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4例;单节段置换术38例,包括C3-4 3例、C4-5 5例、C5-6 28例、C6-7 2例;双节段置换术9例,包括C4-5、C5-6 4例、C5-6、C6-7 5例;三节段置换术1例(C3-4、C4-5、C5-6);共59个手术节段。在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使用McAfee分级法评价异位骨化形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性别、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曲度、置换节段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等因素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对阳性结果及其选择阈值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进行检验和量化分析。结果 4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5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60~120个月,平均70.3个月。术后59个节段中,20个出现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3.9%(20/59)。患者性别、节段活动度、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曲度和术前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这四方面因素中,仅术前置换节段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该因素的AUC为0.813,95%置信区间为0.666~0.959,据此计算出病变节段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的临床最佳判断阈值为0.9。结论 患者选择相关临床因素中的术前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具有相关性;针对可变旋转中心的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假体,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较相邻节段丢失超过10%者不适合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8.
上颈椎原发肿瘤的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上颈椎原发肿瘤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共收治上颈椎原发肿瘤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2~64岁,平均37.2岁.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7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表现为颈部疼痛不适12例,活动受限11例,脊髓损害10例,咽部肿物伴疼痛1例.就诊时肿瘤已突破骨间室者19例,肿瘤累及前中后三柱者14例.3例因无法负担手术费用而仅行保守治疗,18例行手术治疗,1例肿瘤仅累及后柱及附件背侧软组织,选择后方正中入路手术;17例肿瘤累及三柱或侧柱和/或侧块周围软组织,选择前后方联合入路.均为经瘤切除.9例患者在手术期前后行放射治疗(放疗),1例骨巨细胞瘤使用干扰素免疫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例行保守治疗患者确诊后平均3个月死亡.手术病例中,术中结扎一侧椎动脉4例,术后无明显症状.1例术后死于围手术期气道阻塞,另17例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其中13例症状(疼痛或脊髓损害)较术前明显缓解;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的四肢瘫,术后3个月后渐恢复;另2例脊髓功能无改善.术后1例咽后壁伤口裂开,再次缝合;另1例咽后壁伤口不愈合、内固定外露,无感染,未处理.2例失访,15例随访4~82个月,平均37.2个月.4例无瘤存活;11例复发,其中8例死亡,3例带瘤存活.结论:上颈椎原发肿瘤确诊时往往浸润广泛,需根据肿瘤位置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切除不易彻底,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9.
我54岁,因右侧髋关节疼痛3个多月去医院检查,肝功、血常规均正常,髋关节及附近骨质X线未见异常。使用洛索洛芬钠片(进口非甾体抗炎药)、地塞米松后无明显好转,现在有时还牵扯到大腿疼痛。请问:髋关节疾病是否会产生严重后果?应如何治疗?是否需要补钙?  相似文献   
140.
椎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颈椎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颈椎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对肿瘤累及一侧或双侧横突、椎间孔,与椎动脉关系密切的27例患者实施椎动脉CTA,男12例,女15例.年龄7~69岁,平均39.3岁.累及C1或C2者12例,累及下颈椎者15例.结果:1例多骨型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右侧椎动脉第二段自右侧C5横突孔进入.肿瘤累及右侧椎动脉者10例,累及左侧椎动脉者11例,累及双侧椎动脉者6例.未受累椎动脉通畅.14例患者的肿瘤包绕17支椎动脉,其中11例的14支受累椎动脉直径变细;8例患者肿瘤推挤10支椎动脉,其中6例8支受累椎动脉直径变细;5例肿瘤仅邻近椎动脉,未对椎动脉产生影响.椎动脉第一段受累者4例.第二段受累者10例,第三段受累者9例,同时累及第二和第三段者4例.根据肿瘤的性质实施姑息性切除、经瘤刮除或边缘切除,术中2例累及椎动脉第二、三段的脊索瘤患者一侧椎动脉破裂,行椎动脉结扎,术后无神经功能损害.结论:颈椎肿瘤常累及椎动脉,术前椎动脉CTA能够了解椎动脉与肿瘤和相邻骨结构的关系.评估受累椎动脉及对侧椎动脉通畅情况,指导术中暴露和处理受累椎动脉,避免术前椎动脉栓塞和术中预防性椎动脉结扎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