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肥胖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抵抗素基因表达及血浆FFA的影响。进而验证大黄酸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饲料诱导建立肥胖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和大黄酸组。正常组与模型组分别予生理盐水10ml·kg^-1·d^-1,吡格列酮组予吡格列酮10mg·kg^-1·d^-1,大黄酸组予大黄酸100mg·kg^-1·d^-1,分别灌胃8周。测定各组附睾脂肪垫抵抗素基因的表达、血浆FFA及血脂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酸组与吡格列酮组脂肪组织抵抗素的表达均下降,FFA、TC、TG、LDL-C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大黄酸能降低肥胖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抵抗素表达,降低血浆FFA。这可能是大黄酸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糖尿病肥胖大鼠脂肪组织抵抗素mRNA表达及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影响。进而验证大黄酸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饲料诱导的方法模拟糖尿病肥胖大鼠的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吡咯列酮组和大黄酸组。空白组与模型组分别予生理盐水(10ml.kg-1.d-1)灌胃,吡咯列酮组予吡咯列酮(10mg.kg-1.d-1),大黄酸组予大黄酸(100mg.kg-1.d-1)分别灌胃8周。测定大鼠附睾脂肪垫抵抗素的基因表达、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及血脂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酸与吡咯列酮具有相似的下调脂肪组织抵抗素的表达,使FFA、TC、TG、LDL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黄酸能降低糖尿病肥胖大鼠脂肪组织抵抗素表达,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这可能是大黄酸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中医古籍中治疗石瘿的主要用药情况。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古代医籍中医家治疗石瘿的内服方剂,将数据收集整理核对后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并应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主要用药按其规律分为3类:C1类包括海藻、昆布、海蛤,三者均为软坚散结类中药,是治疗石瘿的主要中药;C2类包括连翘、海带、羊靥、桂心;C3类包括通草、龙胆、半夏、矾石、白蔹、松萝。结论:古代医籍中以海藻、昆布为代表的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之法,是治疗石瘿的主要用药及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疗效。方法:128例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行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第1次排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排气早及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胸大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于缓解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对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83例病例进行随机分成两组,注射组43例,在隆乳术中行双侧胸大肌下半部分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总计100U;对照组40例,术中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完成手术。应用数字评分法(NRS)对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统计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注射组较对照组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及疼痛时间均有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胸大肌,对于隆乳术后疼痛缓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6.
骨骼肌消耗以至衰竭是脓毒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其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最近英国学者对诱生型环氧化酶亚型 (COX-2)、血红素氧化酶(HO-1)以及泛素蛋白分解通路在脓毒症患者骨骼肌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将脓毒症患者作 为实验组,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腹直肌群和股外侧肌群行肌肉活组织检查,并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肌组织  相似文献   
57.
郑江红  吴宏  丁志  刘庆阳  金一平  杨松林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48-1249,I0007
目的:总结应用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部皮肤病损的临床经验。方法:Ⅰ期手术选用50~400ml容量的扩张器埋植于面部病损邻近皮肤正常区域的皮下层,注水扩张1~4个月;Ⅱ期切除面部病损,运用扩张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结果:23例中,21例面部病损切除后利用扩张皮肤形成局部皮瓣一次完成修复,修复后的皮肤质地和色泽与受区接近,外形满意。一次修复缺损创面最大者约8cm×11cm。1例于Ⅰ期手术后53天扩张器外露,提前取出扩张器形成局部皮瓣加植皮修复,效果良好;1例为较大面积的面部扁平瘢痕,第一次扩张后仍残留1/4瘢痕,经二次扩张遂完全切除瘢痕并修复。结论:运用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部病损切除后的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辅助植皮或应用连续扩张法完成修复。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调控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合理剂量,及其对平滑肌细胞在生物可降解材料上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12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原代培养的狗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取其第3代作为实验用细胞。①按给予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剂量,分为50,25,10,5,3,1μg/L组,正常对照组(普通体积分数为0.2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共8组。分别于作用后24h,48h,4d进行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测定光吸收值,计算相对增殖率[相对增殖率=(实验组吸光值-空白对照)/(正常对照组吸光值-空白对照)&;#215;100%],比较不同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之间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②用含3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在生物可降解载体上培养平滑肌细胞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常规培养液,作用后24h,48h,72h进行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测定光吸收值,比较两组间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①不同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之间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各组相对增殖率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在低浓度时(&;lt;10μg/L)增殖率于48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在生物可降解载体上培养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情况:应用含3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液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在载体上的增殖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明显刺激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其合理剂量为3μg/L,应用3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增加平滑肌细胞在载体上的增殖,在构建组织工程化动脉时可以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59.
目的:PbANKA原虫PbGPI16在小鼠实验性脑疟(ECM)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bgpi16基因敲除的PbANKA原虫(△pbgpi16)和PbANKA原虫(WT)感染C57BL/6小鼠建立ECM模型。动态监测原虫血症和生存期;HE染色检测ECM小鼠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qPCR观察感染后小鼠脑组织中CXCL9、CXCL10和CXCR3及脾细胞中TNF-α、IFN-γ和IL-1β转录水平。ELISA检测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FN-γ和IL-1β表达水平。FACS检测感染后小鼠脾脏DCs细胞MHCⅡ和TLR4表达水平。结果:与WT组相比,△pbgpi16感染C57BL/6小鼠脑微血管壁损伤减轻,CXCL9、CXCL10、CXCR3、TNF-α、IFN-γ和IL-1β转录水平,小鼠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FN-γ和IL-1β表达水平和脾DCs表达MHCⅡ及TLR4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PbGPI16缺失通过减轻小鼠脑组织中趋化因子和脾脏中前炎症细胞因子转录水平,降低血清和脾细胞中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降低DCs活化水平而抑制ECM发生。本研究旨在为疟疾感染后脑疟病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不同时相点切痂对烫伤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单纯烫伤组(64只)、休克期切痂组(40只)、非休克期切痂组(24只)。对照组不作烫伤处理;其他组均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其中后两组分别于伤后36、120 h行切痂植皮术。单纯烫伤组分别于伤后6、12、24、72、120、168、216、288 h处死;两个切痂组分别于伤后72~288 h、168~288 h(时间间隔同上)处死,留取血液标本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单核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率、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IL)4浓度的变化,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伤后6 h开始,单纯烫伤组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升高,24 h达峰值(18.19±1.42)%,之后迅速回落,于伤后72 h降至低谷(8.25±0.56)%,随着时间延长又逐渐升高,288 h时(17.81±1.99)%接近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168~288 h两个切痂组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P<0.01)。单纯烫伤组伤后6 h单核细胞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率急剧下降,伤后24 h已低于对照组[(37.2±2.4)%]的20%,之后逐渐升高,伤后288 h为(18.8±2.8)%,明显低于两个切痂组(P<0.01)。伤后6 h开始,单纯烫伤组血浆IFN-γ浓度迅速上升,24 h时达峰值(440.8±25.1)ng/L,之后逐渐回落,288 h降至低谷(51.3±37.0)ng/L;而IL-4水平则呈线性上升,于伤后288 h达峰值(78.1±2.8)ng/L;伤后72~288 h单纯烫伤组单核细胞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率与休克期切痂组IFN-γ/IL-4比值呈明显的负相关(r= -0.96,P<0.05)。结论大鼠烫伤后切痂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凋亡,减缓IFN-γ/IL-4倒置的趋势,改善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其中在单核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方面,休克期切痂较非休克期切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