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PET-CT融合解剖和功能成像的优势,能较准确判断患者疗后情况,同时通过SUV值不同筛选治疗后高危病例,为其提供及时的补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笔者搜集了非小细胞肺癌疗后患者38例,对比研究18FDG PET-CT与CT在其放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FDG PET-CT标准摄取值(SUV)及其变化在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40例未经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分别测量出受照≤5 Gy、5.1~15 Gy、15.1~35 Gy、35.1~60 Gy以及>60 Gy肺组织放射治疗前后的平均SUV,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组与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组SUV的变化情况,以及受照肺组织的SUV与未受照射肺组织SUV值之比(L/B).结果 40例患者中,有8例在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2级6例,3级2例.受照剂量35.1~60 Gy肺组织的SUV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当SUV≥1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41.7%,明显高于全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20.0%;X2=3.96,P<0.05),SUV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78.1%.L/B≥2.5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40.7%,亦明显高于全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20.0%;X2=4.92,P<0.05).以L/B≥2.5为标准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和90.9%.SUV≥1与L/B≥2.5在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05).结论 SUV和L/B的大小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呈正相关,临床医生可根据FDG PET-CT提供的SUV和L/B来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结果:肺腺癌CEA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肺小细胞癌NSE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腺癌,肺鳞癌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及外、细胞癌。腺癌CFA的阳性率显菩高于其他娄型,鳞癌CYFRA21—1的阳性率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3项肿瘤标志物以NSE对肺癌检出阳性率最高。治疗后CR、PR患者肿瘤标志物下降显著,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结论:CEA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CYFRA21—1对肺鳞癌的诊断意义较大,NSE检测肺癌意义较大。血清3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对判断肺癌病期早晚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腹部压块对膈肌运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腹部压块对膈肌运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立体适形放疗患有肺癌或肝脏肿瘤的患者 2 0例。按治疗体位仰卧于体部立体放疗定位负压袋内 ,待患者呼吸平稳后 ,将灯光野的中心点置于膈顶运动的最低点 ,在膈肌运动至最高位时拍摄照片 ,测量膈肌运动的最大幅度 ;然后 ,将心形腹部压块放置于患者剑突下 ,并用定位框架的腹带交叉固定 ,按压程度以不引起患者呼吸困难或其他不适为标准 ,5min后按上述方法再次测量膈肌运动的最大幅度。结果 :2 0例患者未加腹部压块的运动幅度为0 6 2~ 2 6 7cm ,平均 (1 4± 0 6 4)cm ,加腹部压块后的膈肌运动幅度为 0 2 8~ 2 0 8cm ,平均 (1 0±0 5 5 )cm ,加腹部压块后膈肌运动幅度平均减小 (0 4± 0 34)cm ,P =0 0 0 0。加腹部压块后 90 % (18/2 0 )的患者膈肌运动幅度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但有 10 % (2 /2 0 )的患者膈肌运动幅度增加。结论 :腹部压块可使大部分患者膈肌运动的幅度减小 ,但少部分患者例外 ,即腹部压块并不能使所有膈肌周围肿瘤的照射容积减少。建议在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前应预先进行测量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19.
PET-CT融合解剖和功能成像的优势,能较准确判断患者疗后情况,同时通过SUV值不同筛选治疗后高危病例,为其提供及时的补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笔者搜集了非小细胞肺癌疗后患者38例,对比研究18FDG PET-CT与CT在其放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