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2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丁悦  刘尚礼  黄东生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0):1224-1226
目的:评价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降钙素(50 IU,im,qd)联合钙尔奇D(1片,含碳酸钙1.5 g,维生素D 125IU po,qd)治疗120例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采用VAS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2周后的患者自发性腰背痛、前屈后伸、翻身痛以及负重痛的疼痛指数分别减轻了(4.3±1.53),(4.2±1.92),(4.6±1.81),(5.2±1.92)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3%,但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42.
目的 总结X-tube辅助下TLIF技术与局限性减压治疗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X-tube辅助下多裂肌间隙入路部分椎板切除、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单节段23例,双节段12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3.6岁.35例患者中28例有效随访10~23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评定症状改善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6周~12个月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手术耗时单节段70~135 min,平均100 min;双节段120~21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单节段250~500 mL,平均300 mL;双节段350~800 mL,平均600 mL.28例随访患者中,症状改善率,优14例,良8例,一般2例,差2例,优良率达82%.椎间融合良好25例,另3例植骨融合欠佳,仍有较顽固下腰部疼痛,但较术前减轻.结论 X-tube辅助下TLIF技术与局限性加压治疗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43.
背景目前临床所使用的人工椎间盘的结构、材料特性、生物学特性等与正常生理的椎间盘有着很大区别.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观察分析人工腰椎间盘在腰椎运动节段中的应力传导作用.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分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院骨科、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及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对象1例健康男性意外死亡的无任何脊柱疾患的脊柱标本及SBChariteⅢ型人工椎间盘建立起脊柱运动节段的人工椎间盘植入有限元模型.方法根据人工椎间盘的工业设计图,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K,建立人工腰椎间盘三维模型;取脊柱健康的腰椎运动节段尸体标本,用螺旋CT机对标本进行扫描,并把图像文件输入计算机保存,在ASC.MARK软件固有的三维坐标系中建立L4-5节段的几何模型.把L4-5运动节段模型中的椎间盘换成人工椎间盘,保持模型L5下终板固定,分别向标本施加4 Nm的前屈、后伸、侧弯及扭转力矩,最后计算人工椎间盘代表结点的受力大小并记录应力的分布.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人工椎间盘前屈、后伸、压缩、侧屈、旋转运动状态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建立了符合临床实际的人工腰椎间盘植入腰椎运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人工椎间盘的应力分布特点为①在所有的运动状态中,滑动核及盖板的中心部位承受的应力最大,其次为滑动核在运动状态下偏向的部位.②滑动核及盖板上表面比各自的下表面承受其两三倍的应力.③所有的运动状态中,压缩状态下滑动核和盖板的中心部位承受的应力最大.结论建立人工腰椎间盘植入腰椎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在形态、大小及运动特点均与实际的人工椎间盘的结构特点相符,以此进行人工椎间盘应力分布的实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4.
背景:目前临床所使用的人工椎间盘的结构、材料特性、生物学特性等与正常生理的椎间盘有着很大区别。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观察分析人工腰椎间盘在腰椎运动节段中的应力传导作用。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分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院骨科、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及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对象:1例健康男性意外死亡的无任何脊柱疾患的脊柱标本及SB ChariteⅢ型人工椎间盘建立起脊柱运动节段的人工椎间盘植入有限元模型。方法:根据人工椎间盘的工业设计图,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K,建立人工腰椎间盘三维模型;取脊柱健康的腰椎运动节段尸体标本,用螺旋CT机对标本进行扫描,并把图像文件输入计算机保存,在ASC.MARK软件固有的三维坐标系中建立L4-5节段的几何模型。把L4-5运动节段模型中的椎间盘换成人工椎间盘,保持模型L5下终板固定,分别向标本施加4Nm的前屈、后伸、侧弯及扭转力矩,最后计算人工椎间盘代表结点的受力大小并记录应力的分布。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人工椎间盘前屈、后伸、压缩、侧屈、旋转运动状态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建立了符合临床实际的人工腰椎间盘植入腰椎运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人工椎间盘的应力分布特点为:①在所有的运动状态中,滑动核及盖板的中心部位承受的应力最大,其次为滑动核在运动状态下偏向的部位。②滑动核及盖板上表面比各自的下表面承受其两三倍的应力。③所有的运动状态中,压缩状态下滑动核和盖板的中心部位承受的应力最大。结论:建立人工腰椎间盘植入腰椎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在形态、大小及运动特点均与实际的人工椎间盘的结构特点相符,以此进行人工椎间盘应力分布的实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5.
膝关节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关节镜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关节镜诊断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20例诊断为膝关节痛或半月板损伤或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患者,其中有70例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按Sakakibara法分析其关节镜下形态,在镜视下行皱襞切除术、挛缩内侧支持带松解术,随访分析其疗效。结果70例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中,镜下A型8例,B型13例,C型24例,D型25例。经镜下行皱襞切除,获得随访43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平均32个月,按Lysholm法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90.7%。结论关节镜仍是该病确诊的"金标准",镜下彻底切除滑膜皱襞、松解挛缩内侧支持带是治疗该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6.
目的:探讨阔筋膜修复腰椎间盘纤维环的可行性。方法:1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经腹膜外入路切开L4/5椎间盘纤维环,摘除髓核,模拟临床人工髓核置换术方法置入人工髓核,用自体阔筋膜修复纤维环切口。分别于术后4、8、12及16周处死动物,取手术节段椎间盘进行大体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阔筋膜表面有薄层肉芽组织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阔筋膜纤维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8周,阔筋膜表面有较多纤维肉芽组织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阔筋膜纤维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2周时,大量连贯的纤维肉芽组织封闭阔筋膜表面,其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阔筋膜纤维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6周时,纤维肉芽组织、阔筋膜与纤维环之间紧密结合;阔筋膜纤维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阔筋膜维持原有的正常结构:胶原纤维纵向排列,其纤维细胞呈梭形,与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结论:用兔自体阔筋膜修复腰椎间盘纤维环切口移植的阔筋膜不被受区组织吸收降解,能保持其原有的组织结构,从而保持它固有的坚韧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47.
非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非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6月应用非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1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14.2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6周,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132例,良22例,中6例,差10例,骨折全部愈合,感染10例,无骨髓炎和内固定物折断发生。结论非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确定,感染率低,有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是一种疗效满意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48.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如基因A-67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椎间盘退变(DDD)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223例AD患者和124名健康对照者Fas基因A-670G位点SNP的分布,并分析各基因型与疾病的关系。结果:DDD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AA23%:29%;AG56%:54%;GG21%:17%,P〉0.05)及等位基因频率(A51%:58%;G49%:42%,P〉0.05),表现型频率(A78%:83%;G77%:71%,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Fas基因A-670位点SNP与DDD无关联。  相似文献   
449.
目的评价老年人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关节镜治疗效果。方法18例63~83岁的老年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通过关节液检查、皮温及体温变化、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 d,18例体温均恢复正常;17 d皮温恢复正常。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1.7±9.5)分,术后12周为(84.6±6.3)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并发骨髓炎,无死亡病例。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合关节持续灌洗治疗老年人化脓性关节炎疗效满意,该方案具有清创彻底、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50.
背景目前所使用的人工椎间盘结构、材料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等与正常生理的椎间盘有着很大区别,因此,人工椎间盘植入后相应脊柱节段的应力传导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研究正常椎间盘、髓核摘除、人工腰椎间盘三组小关节的应力分布,探讨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对小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及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对象以健康人意外死亡的无任何脊柱疾患的脊柱标本(家属志愿捐献)建立起脊柱运动节段的有关正常椎间盘、人工椎间盘、髓核摘除的三种三维有限元模型作为实验对象.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K,建立正常椎间盘模型,高度为10.00 mm,横截面积1 300.00 mm2,髓核横截面积495.80 mm2;髓核摘除模型,将髓核内压取值为零;人工腰椎间盘及L4-5运动节段的三维模型,小关节高度10.53mm,宽度13.37mm,关节面面积135.00mm2.然后模拟腰椎节段的运动,进行小关节应力分布的比较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上述三种椎间盘的运动节段模型在6种运动状态下小关节应力大小的比较.结果髓核摘除组小关节的上边缘部、后中部、下边缘部和前中部在前屈、后伸、压缩、侧屈、旋转状态应力最大,人工腰椎间盘组的小关节的应力比正常椎间盘高,但明显小于髓核摘除组,但正中部在旋转状态下,人工腰椎间盘小关节的中心部位承受的应力最大.结论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后与髓核摘除组相比可降低小关节的应力,但仍高于正常的腰椎间盘组;人工腰椎间盘组的抗旋转能力明显低于正常腰椎间盘组和髓核摘除术后组,由此可见,目前的人工腰椎间盘具有腰椎间盘大部分的力学功能,与真正的腰椎间盘仍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