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院自1981年以来,以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各种成人和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不连216例。术后1~3年内行固定腓骨的螺丝钉取除术。在传统取除方法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之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临床资料本组216例中男132例,女84例...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双侧一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年因双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接受双膝TKA且随访资料满1年的患者53例,分为一期手术组(26例)和分期手术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因素和疗效间的差异,并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结果 一期手术组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分期手术组,但是一期组总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总输血量明显高于分期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术后1年时HSS评分及HSS评分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仅有小腿肌间静脉发生血栓,且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双侧一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3.
20世纪70年代法国医生Boutin~([1])首次将氧化铝陶瓷假体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陶瓷假体在抗磨损、生物相容性及强度方面均显示出巨大的优势.陶瓷界面磨损缓慢,人体对陶瓷碎屑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聚乙烯碎屑相比,陶瓷碎屑引起的生物反应以纤维细胞为主,仅有极少量的巨噬细胞~([2,3]),而巨噬细胞的大量聚集是引起周围骨质溶解从而最终导致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介绍一种股骨颈骨折术中X线侧位透视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股骨颈骨折术中X线侧位透视新方法刘安庆,王坤正,贺西京对于股骨颈骨折行复位内固定术中侧位透视或摄片时,过去均采用将球管置于健肢大腿内下方,片子放在髋关节外侧的平行拍摄透视法,这种方法,对于球管不易移动的X线机来说就非常困难,特别是现在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儿童股骨头坏死的多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评价,以总结出系统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64例患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多种方法对本病不同分型和分期的治疗结果,对比其治疗的有效性和适应证。结果: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治疗的效果与分期和分型及所选的治疗方案间有明显的相关性。I型的各期应以保守治疗为好,Ⅱ型的I期可行较简单的治疗,Ⅲ期一般应不进行手术,Ⅲ型的I期,Ⅱ期,Ⅲ期均可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Ⅳ型的病例,应行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结论:应根据疾病的分期和分型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6.
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根据生物力学原理设计了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经18具尸体股骨标本测定,用该技术其张开位移仅为1.82mm,轴向位移也明显很小,与其它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0.001。自1993年以来,采用该技术共治疗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82例,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7.
作者设计了应用单侧11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颈骨折,经20具尸体股骨标本生物力学测定及临床应用128例,随访4个月~3年,骨折愈合及去除支架的时间为3~9个月,其中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9例,股骨头坏死19例。作者认为利用3枚4mm斯氏针与螺纹钉将股骨颈骨折与股骨干在预张力下经外固定支架在体外连成一个密闭的钢架固定系统,固定范围大,既提高了固定能力又制约了钉的移动,使断端间的剪力部分转变为加压力,且闭合复位,经皮穿打外固定,方法简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对髌骨骨折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的髌骨骨折最佳固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年来髌骨骨折手术内固定病例332例,其中钢丝环扎73例,AO张力带固定105例,可吸收钉固定23例,Ni-Ti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131例。根据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X线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对比分析。结果33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年,发生各种并发症28例,其中钢丝环扎术后9例,AO张力带固定术后12例,可吸收钉固定术后3例,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术后4例。其中再手术7例,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结论髌骨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髌骨骨折横断为两大块且无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可吸收钉固定可以做为一种较好的选择,Ni-Ti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适用于各种类型髌骨骨折。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抑凋亡蛋白Survivin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P-糖蛋白(P-gp)的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34例骨肉瘤组织及30例骨软骨瘤(对照组)组织中抑凋亡蛋白Survivin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P-糖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Survivin、P-gp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和其表达情况与病例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①34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19例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为55.9%(19/34),27例P-gp表达阳性为79.4%(27/34);对照组30例标本中未检测到Survivin蛋白表达、P-gp表达(P<0.01)。②39例骨肉瘤患者中发生转移的病例16例,其Survivin蛋白、P-g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病例(P<0.05)。结论抑凋亡蛋白Survivin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P-gp的在骨肉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两者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病理分级和转移成正比。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A组,37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31例)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量、Harris功能评分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势,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后均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