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分析应用L形测径器均衡下肢长度以预防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选用L形测径器术中测量及均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3例,男49例,女34例,年龄46~82岁。术前常规模板X线测量及预测髋关节假体型号、位置,术后准确测量双下肢长度及随访观察。结果 83例术后均获3~29个月随访,平均18.5个月。术前肢体长度差异≤5mm的患者占7.2%;5mm<差异≤10mm的占20.5%;10mm<差异≤15mm的占38.6%;15mm<差异≤20mm的占25.3%,差异>20mm的占8.4%;通过平衡肢体长度差,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5mm的比例提高到34.9%,5mm<差异≤10mm的比例为42.2%,10mm<差异≤15mm的比例为14.5%,15mm<差异≤20mm比例为6.0%,差异>20mm的比例为2.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利用L形测径器均衡下肢长度,结合术前模板测量,可有效地预防双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32.
Orthofix支架治疗骨折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自1993年以来,应用Orthofix支架治疗四肢骨折126例。术后经1~2年随访,124例骨性愈合。本文总结了该支架固定术后所出现的疼痛、针道出血与渗液、损伤神经、肢体远端肿胀、骨折再移位和再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针道炎症等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皮瓣移植提供直接的图像学参考,以期提高皮瓣切取的成功率,为邻近缺损区的岛状皮瓣移植提供皮瓣切取可行性依据. 方法对50例小腿下段、足部较严重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等术前行DSA,根据造影显示的邻近血管情况及邻近的软组织条件选择不同的皮瓣移植方法. 结果 50例不同的皮瓣移植,其皮瓣切取成功率100%,远期存活率96%. 结论 DSA造影检查可以动态了解整个伤肢的血流情况,为皮瓣的切取提供最优的选择.把DSA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可使术者避免皮瓣切取的盲目性,提高皮瓣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复杂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方法,评价其临床实用意义。方法 应用双螺钉固定腓骨下端骨折方法治疗Danis-Weber分类C型踝关节损伤26例,于术后6~42个月均获得随访。结果 所有骨折于术后4~13个月均骨性愈合,按AOFAS评分标准,26例患者评分96~100分,平均98.1分。结论 复杂踝关节骨折需及时行内固定手术。对腓骨下端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住和固定,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方法对 31例小腿下段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慢性溃疡及疤痕增生1例、其余均为创伤所致的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结果 30例皮瓣完全成活,缺损的软组织完全修复。1例皮瓣边缘表层皮肤坏死,经过高压氧、扩血管治疗后愈合。经1a随访25例患者皮瓣弹性、外观及功能正常。失访6例。结论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辩可以有效治疗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设计方便,无需损伤下肢的主要血管,不用进行血管吻合,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36.
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2年2月~1994年5月应用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1]治疗股骨颈骨折40例,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本组40例,36例为新鲜骨折,4例为陈旧性骨折;男18例,女22例;年龄30~81岁,50岁以上者32例;骨折类型:头下型20例,颈中型11例,基底型9例;按Garden分型:Ⅱ型10例,Ⅲ型17例,Ⅳ型13例;手术时间15~45分钟;住院时间最短2天,最长20天;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5个月。术后随访1~2年3个月,平均1年5个月。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或局麻。患者仰卧于自制手术…  相似文献   
37.
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血白蛋白变化与压疮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血白蛋白的变化与压疮发生的关系。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对脊髓损伤后54例完全截瘫患者的随访,观察血白蛋白变化。结果:截瘫后血白蛋白水平与压疮发生的机会,压疮的评分,压疮的愈合间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截瘫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与压疮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两者间存在“恶性循环”的作用关系,对截瘫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压疮和营养的整体治疗。  相似文献   
38.
目的:应用腓骨带血管移植联合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高危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观察股骨颈骨折愈台及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 在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的基础上,取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于股骨颈骨折部及头部,吻合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静脉。 结果: l6例经平均3.5年系统随访,根据Harris标准评分,总优良率为87.5%。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联合加压螺丝钉固定,对股骨颈骨折有协同作用,可为高危型股骨颈骨折提供新的血供及支撑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及预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对软骨修复组织蛋白多糖代谢和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双侧股骨髁间关节面全层软骨缺损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组和iNOS抑制剂S-甲基异硫脲(SMT)组。术后1年处死动物。应用组织切片番红O-快绿染色检测蛋白多糖,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胶原的分布情况,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糖胺聚糖含量和胶原的表达以及软骨厚度。结果术后1年,SMT组软骨修复组织番红O-快绿染色百分率(89.28%)明显高于BMP组(36.54%)和对照组(13.4%),SMT组软骨修复组织番红O-快绿染色平均灰度值(134.5)分别为BMP组(56.8)和对照组(26.4)的2.5倍和7倍。修复组织软骨平均厚度,SMT组(1.75cm)分别为BMP组(0.76cm)和对照组(0.25cm)的2倍和7倍。SMT组修复组织Ⅰ型胶原表达量为65.9%,明显少于BMP组(88.5%)和对照组(94.6%);Ⅱ型胶原表达量(30.7%)多于BMP组(10.8%)和对照组(4.5%)。结论iNOS抑制剂SMT的应用能明显增加软骨修复组织中糖胺聚糖含量,并能明显增加Ⅱ型胶原表达,对于维持软骨表型和提高软骨修复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控制恶性骨肿瘤大剂量化疗病人的医院感染。[方法]对11例(39例次)恶性骨肿瘤病人大剂量化疗过程中采取环境控制,落实基础护理,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果]在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吉粒芬)及抗生素的情况下,第7天~第15天白细胞降低38例次,发生医院感染7例次。感染率为17.95%。[结论]在化疗前制订预防感染计划,化疗期间认真落实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