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24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3.
肺动脉吊带畸形三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肺动脉吊带畸形合并气管狭窄患儿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3例患儿年龄2~5个月,均通过CT重建检查确诊肺动脉吊带畸形,均合并气管狭窄,在体外循环辅助下矫正肺动脉吊带畸形及气管狭窄纠治,3例患儿均采用Slide气管成形术,术后转入监护室治疗.结果 3例患儿手术后2例顺利撤离呼吸机,其中1例为多处气道狭窄,仍有轻度呼吸困难,第3例因气管吻合口肉芽组织增生撤离呼吸机失败死亡.结论 CT重建检查对肺动脉吊带畸形确诊具有重要意义.体外循环下Slide气管成形术纠治肺动脉吊带畸形安全可行,气管吻合口肉芽组织增生是造成撤离呼吸机困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总结新生儿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PS)及肺动脉瓣膜性闭锁的镶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膜性闭锁及2例危重型PS患儿镶嵌治疗手术资料和术后监护数据.患儿右心室发育尚可,三尖瓣Z值>-2,均采用常规正中开胸术非体外循环下右心室前壁穿刺球囊扩张肺动脉瓣.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患儿的平均血氧饱和度上升,无球囊扩张相关并发症.随访3~6个月,3例患儿仍伴轻度肺动脉狭窄,但均无需治疗.结论 应用镶嵌治疗方法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可有效治疗新生儿危重型PS及肺动脉瓣膜性闭锁,并消除常规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对心肺和全身脏器的创伤,避免导管产生并发症,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诊断或复发难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51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非布司他组(非布司他40 mg/d) 55例、别嘌醇A组(别嘌醇300 mg/d)51例和别嘌醇B组(别嘌醇200 mg/d) 45例.... 相似文献
36.
37.
38.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小儿肺动脉高压(P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患儿随机分成A、B、C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地尔硫卓、卡托普利、地尔硫卓联合卡托普利,每组服药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3组用药前、后体循环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肺循环平均肺动脉压(mPAP)以及肺血管阻力(PVR)等指标变化,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三组SBP、DBP、HR均下降,C组SBP、HR下降明显(P<0.05);A、B组mPAP、PVR较用药前下降(P<0.05),且C组下降更明显(P<0.01),与A、B组相比,C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地尔硫卓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小儿PAH更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总结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床旁施行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 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35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床旁行PDA结扎和(或)钳夹术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转归情况。患儿体质量最小的仅有720g。结果 所有患儿无术中大出血及手术死亡。术后1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2例不能脱离呼吸机而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早产儿PDA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药物治疗禁忌的情况下,均应行PDA结扎和(或)钳夹术,手术治疗效果肯定。NICU可满足床旁PDA手术。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室缺)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方法2011年9月~2012年12月,对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术。通过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诊断分型,隔瓣下室缺30例,膜部室缺10例,偏流出道室缺29例,嵴内室缺20例。均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术。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96.6%(86/89),其中隔瓣下室缺96.7%(29/30),膜部室缺100.0%(10/10),偏流出道室缺96.6%(28/29),嵴内室缺95.0%(19/20)。3例介入治疗失败,2例因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伴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而术中停止介入手术;1例术后封堵器移位外科手术取出。4个分型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8/30),10.0%(1/10),6.9%(2/29),5.O%(1/20)。3例(3.4%)术后存在1~1.5mm残余分流;4例(4.5%)术后出现瓣膜功能异常,其中2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均未行特殊处理,其中3例术后3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瓣膜功能恢复正常,1例术后1年复查仍存在三尖瓣轻度反流,但各房室大小及心功能均正常;4例(4.5%)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经激素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1周后恢复术前状态。结论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安全有效。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是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