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内源性褪黑素、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择全麻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Vt=10 ml/kg)或肺保护通气组[Vt=5 ml/kg合并5 cm H2O呼气末正压(PEEP)].测量手术开始前及手...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为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侧2~12岁新鲜儿童下肢标本,对腓骨头及内踝进行形态学测量,根据测量数据推导截骨公式.临床急诊或延期手术,移植截骨改良的腓骨头骨骺复合组织瓣一期修复内踝缺损,随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腓骨头倾斜角(M)为(170±8)°,关节面内倾角(N)为(145±6)°,纵长为(1.5±0.2)cm,横宽为(1.4±0.2)cm;内踝内翻角(L)为(152±8)°,关节面纵长为(1.25±0.2)cm,横宽为(1.25±0.2)cm.设内踝缺损面与胫骨纵轴的夹角为(Q),截骨角度X=L-N-Q,顶点位于腓骨头倒置后的关节面上1/6处.临床应用6例,全部一期愈合,随访1~3年,内踝发育良好,未发生骺早闭,无内翻畸形,踝关节负重、行走功能正常.结论 儿童腓骨头骨骺与内踝形态有一定的差异,通过截骨可获得满意的供体,同时携带皮瓣可一期修复内踝骨骺及周围软组织缺损并同步发育,是重建儿童内踝创伤性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总结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6年5月,收治21例前臂皮肤缺损者。男16例,女5例;年龄16~42岁,平均28.3岁。车祸伤5例,机器挤伤12例,热压伤4例。均伴有前臂骨或肌腱外露,肌腱部分坏死。皮肤缺损范围10cm×8cm~18cm×10cm。伤后4h~10d进行手术。20例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1例因血管变异,采用阔筋膜张肌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范围12cm×8cm~20cm×12cm。结果21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边缘坏死及感染发生。供受区切口均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6~20个月,平均9.7个月。皮瓣无色素沉着,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恢复保护性感觉,无前臂活动障碍。2例伤口愈合后下床活动后出现股外侧肌无力,上楼困难,经功能锻炼后恢复。2例供区植皮处形成暗红色增生性瘢痕,余供区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以穿支形式应用是修复前臂皮肤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35例,女45例,年龄65~85岁,随机均分为全麻组(G组)和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N组)。G组行全凭静脉麻醉,N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后行无肌松静脉麻醉,两组均采用喉罩通气。术中两组均维持BIS 45~55,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记录术后2、4、8、24h疼痛VAS评分及术后24h静脉自控镇痛(PCA)药物用量,并记录术后30d死亡率,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术后谵妄(POD)情况和术后心血管和肺部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术后30d两组患者均无死亡。N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PCA药物用量明显少于,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G组(P0.05);术后2、4、8和24h时N组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G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术后N组POCD、POD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与全麻比较,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减少了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好,明显缩短了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且降低了老年患者POCD和PO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6.
在工农业生产中 ,拇指因损伤缺失 ,即使其余四指健全 ,亦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和手外观美容。再造拇指是主客观需要 ,临床上开展此项工作多年 ,方法较多 ,但从功能及整形美容学上看 ,非常满意的情况少。本文不可能包罗国内外所有拇指再造方法 ,只能对常见一些方法作简要介绍。一、皮瓣转移成形术 该方法在临床应用较早。最早是应用皮管植骨法再造拇指 ,即胸腹部皮管成形 ,髂骨条植骨 ,后期行血管神经皮岛移植 ,恢复拇指实体感觉。该术式再造拇指不美观、功能差 ,二期完成 ,只能应用于要求不高的病人。Gillies应用拇指残端脱套加长术 ,髂骨植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总结游离前臂骨间背侧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 010年5月,收治12例12指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7~35岁,平均24.5岁。机器挤压伤3例,电刨伤5例,电锯伤4例。示指7例,中指4例,环指1例。创面缺损范围为3 cm×2 cm~4 cm×2 cm。受伤至手术时间3~8 h,平均4 h。采用大小为3.5 cm×2.5 cm~4.5 cm×2.5 cm的游离前臂骨间背侧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将皮瓣携带的骨间背侧动、静脉与受区指固有动脉或指总动脉、指背静脉或掌背远端浅静脉吻合。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7 d,1例皮瓣近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半均9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局部无臃肿,耐磨无溃疡。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 mm,平均9.3 mm。术后6个月手指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4例,良6例,可2例。结论应用游离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设计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31例。结果31例全部成活,其中3例出现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是理想的足踝部皮肤缺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监测囊内压指导喉罩充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通气安全性和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置入喉罩后应用测压表充气调节囊内压,使最终囊内压为口咽漏气压(OLP)达到20~30 cmH2O(1 cmH2O=0.098 kPa)时的最低值;对照组置入喉罩后凭手感判断,注入空气5~15 mL,使OLP达到20~30 cmH2O后,分别记录两组囊内压。两组患者喉罩置入成功后给予相同通气参数进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组喉罩置入操作用时和置入次数;术中记录最高气道峰压、喉罩漏气发生率和肌肉松弛药使用量;术后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胃管引流情况、拔喉罩时表面是否染血,以及咽喉部不适感、咽痛和胃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囊内压为(27.6±6.8) cmH2O,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8±14.2) cmH2O(P<0.05);观察组术后咽喉部不适感、咽痛和胃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术中,...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手术解决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更佳方法。[方法]对23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在传统手术治疗三原则即尺骨延长、桡骨头复位、环状韧带重建的基础上增加桡骨旋转截骨术,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3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3个月,优良率为95.7%,效果满意。[结论]通过桡骨旋转截骨改良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操作方法简单实用,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