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骨转移病灶的分布特征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肾细胞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0例, 女22例;年龄(59.87±11.33)岁。根据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Motzer评分体系, 首次诊断骨转移时20例(16.4%)为预后低风险组, 74例(60.6%)为中风险组, 28例(23.0%)为高风险组。首次诊断骨转移时, 26例(21.3%)处于局限骨转移组(转移灶仅累及胸椎和/或腰椎), 69例(56.6%)处于随机骨转移组(转移灶仅累及骨, 但存在除胸腰椎外的病灶), 27例(22.1%)处于广泛转移组(合并其他器官转移);48例(39.3%)病灶累及脊柱, 43例(35.2%)累及骨盆, 22例(18.0%)累及上肢, 20例(16.4%)累及下肢。同时性转移(初次诊断肾细胞癌时即发现骨转移)61例;异时性骨转移(诊断肾细胞癌手术后随访发现骨转移)61例。诊断肾细胞癌后, 99例(81.1%)接受根治性肾切除术, 6例(4.9%)接受肾部分切除术, 其余患者(17例, 13....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为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确定最佳的膀胱镜监测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和随访资料。术后2年每3至6个月对患者进行膀胱镜检测,根据患者复发和进展的情况,在术后2年假设3种强度的监测策略:模式1:间隔3个月,模式2:间隔6个月,模式3:间隔12个月,比较3种模式间检测复发和进展的延迟个数和时间差异。结果: 共纳入185例患者,其中男性144例(77.8%),女性41例(22.2%),中位年龄68 (59~76)岁。单发肿瘤有118例(63.8%),多发肿瘤有67例(36.2%)。术后病理Ta期179例(96.8%),T1期有6例(3.2%)。高级别病变108例(58.4%),低级别病变77例(41.6%)。在术后2年随访期间内,52例(28.1%)患者出现复发,133例(71.9%)未出现复发;11例(5.9%)患者发生进展,174例(94.1%)未发生进展。相比于模式1,模式2出现复发检测延迟的个数为29例(55.8%),模式3为41例(78.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模式1、模式2和模式3检测复发的中位延迟时间分别为1.00、1.99和4.19个月。模式1与模式2和模式3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0.013)。与模式1相比,模式2出现进展检测延迟的个数为5例(45.4%),模式3为8例(72.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式1、模式2和模式3检测进展的中位延迟时间分别为1.00、2.00和3.00个月,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个月间隔的膀胱镜检测模式与3个月相比,虽然会稍微延迟检测到肿瘤复发和进展,但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结局,并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