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外科学总论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好地进行外科学总论教学,我们在1998级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外科学总论教学的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改进,力图在短时间的学习中使医学生掌握外科学总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2.
本文随访了128例直肠癌,其中误诊率96.1%。误诊病种以痢疾、痔疮、肠炎为最多,占76.4%。误诊原因有患者自身和医生两方面的原因。作者对延误诊治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要提高早期诊断率必须宣传防癌知识,加强医生的责任感,强调肛门指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3.
本文报道了南京军区卫生防疫队1991~1991年先后派出7批19人次,深入某沿海地区蟑螂密度较高的某部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指导开展灭蟑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效果,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双五、双二”标准。其主要做法:一是调查摸底,制定方案;二是发挥职能,现场指导;三是保障药械,上门服务;四是加强监控,巩固灭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PDE5A1反义核酸对海绵体平滑肌PDE5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兔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25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4组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动物模型,分别将携带反义基因腺病毒载体、携带β-半乳糖苷酶基因腺病毒载体(β-gal组)、空载体及0.9%NaCl转染模型组阴茎海绵体.转染后第7天,电刺激盆神经测定各组阴茎海绵体内压(NSICP),评价阴茎勃起功能,ELISA法测定海绵体组织cGMP浓度,Western blot法分析海绵体组织中β-gal表达水平.结果反义核酸组海绵体组织cGMP浓度(25.6±2.5)fmol/mg蛋白,明显高于β-gal组(8.8±0.9)fmol/mg蛋白、空载体组(8.3±1.1)fmol/mg蛋白和糖尿病对照组(7.4±0.8)fmol/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义核酸组NSICP增加幅度(66.2±3.6)mmHg,明显高于β-gal组(38.2±2.5)mmHg、空载体组(35.2±2.2)mmHg及糖尿病对照组(36.6±2.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65.2±3.2)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gal组海绵体组织β-ga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腺病毒介导PDE5A1反义基因能改善糖尿病兔阴茎勃起功能,PDE5A1可作为ED基因治疗的重要靶基因.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应用MSKCC(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泛癌免疫治疗队列肾癌患者的基因组测序数据建立疗效评估突变预测模型。方法: 针对MSKCC泛癌免疫治疗队列中121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基因组测序数据,应用Cox回归分析,鉴定与疗效相关的突变基因,并构建综合ICI药物疗效突变预测模型。结果: PBRM1ARID1A突变与MSKCC泛癌免疫治疗队列肾癌患者治疗效果相关,基于此建立了年龄、性别、治疗类型、肿瘤突变负荷、PBRM1ARID1A突变状态的疗效预测模型(1年生存AUC=0.700,2年生存AUC=0.825,3年生存AUC=0.776)。结论: PBRM1ARID1A突变可作为肾癌免疫治疗疗效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基于以上两基因突变状态建立的的疗效预测模型可用以筛选更适宜接受ICI免疫治疗的肾癌患者。  相似文献   
56.
Landsat ETM+遥感图像监测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遥感资料在江滩钉螺监测中的应用.方法:从遥感资料中提取江滩钉螺孳生地的环境因素遥感替代指标,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及普通克立格研究其与活螺分布的关系.结果:分析显示从Landsat ETM 图像中提取的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环境因素的遥感替代指标均处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中;多元逐步回归结合普通克立格空间分析发现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活螺密度与孳生地的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χ1)、地表湿度(χ2)及温度(χ3)有关,且存在:Y=2.481 3.219χ1-9.143χ2-0.26χ3 残差预测,其中Y为活螺密度的平方根;该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52.结论:通过遥感资料提取钉螺孳生地的环境因素指标可用于预测江滩钉螺的分布.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治疗前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因前尿道狭窄应用ADM行尿道修复手术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尿流率变化、尿道黏膜覆盖情况以及并发症与转归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第1、6、12个月平均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6.9±1.5)mL/s、(15.7±2.1)mL/s及(15.1±2.4)mL/s,显著高于术前(1.3±0.6)mL/s(P0.05)。10名患者术后12个月行膀胱镜检查,镜下见上述患者尿道上皮黏膜覆盖情况良好。2名患者于术后2~4周出现感染,6名患者于术后7~10个月出现非感染性尿道再狭窄,1名患者于术后5个月出现尿瘘,上述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后好转。结论 ADM为前尿道狭窄修复重建手术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效果明显,具有容易获取、操作方便、无需额外行取材手术的优点,但不适用于长段狭窄以及对延展性要求较高的年轻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骨转移(renal cell carcinoma bone metastasis,RCC-BM)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一步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方法:回顾2003年7月至2017年11月间RCC BM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临床与影像学特征,病理学亚型、骨转移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等病理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13例RCC-BM患者进入研究,患者性别比(男 ∶女)约为4 ∶1,平均年龄59.39岁。肾癌骨转移灶影像学均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常见的骨转移部位为脊柱(46.0%)及骨盆(38.9%), 28.3%的RCC-BM患者同时合并其他部位远处转移,46.0%的患者表现为同时性转移[骨转移时间(time to bone metastasis, TTBM)=0],其余表现为异时性转移(TTBM>0),异时性转移患者的中位TTBM为48个月。113例患者中94.7%为肾透明细胞癌骨转移。对104例患者的骨转移病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同时性RCC-BM患者骨转移灶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阳性率与异时性RCC-BM患者相比有升高趋势(P=0.097),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 CA)-Ⅸ阳性率有降低趋势(P=0.100);肾透明细胞癌骨转移灶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阳性率显著高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骨转移灶(P<0.05)。结论:RCC BM中男性、中青年患者较多,约80%骨转移发生于脊柱、骨盆等中轴骨部位。不同TTBM亚组间CA-Ⅸ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可预测RCC-BM预后。VEGF阳性率在同时性RCC-BM亚组中有增高趋势,EGFR阳性率在透明细胞癌亚组中显著增高,可能给RCC-BM的诊断、预后分析、靶向治疗抉择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脂肪组织、血管及肌肉组织构成。肾AML可同时合并结节性硬化症,但多数为散发,好发于中年女性,无明显临床症状,可由影像学检查检出。典型AML在CT平扫上具有特征性的脂肪密度,易与其他肾肿瘤相鉴别,但少部分AML含有极少量或不含有脂肪成分,平扫CT难以发现负值成分,称为乏脂型血管平滑肌瘤,其确诊依赖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另外,部分AML具有恶性表象,可累及肾周、肾窦、淋巴结、其他内脏器官及下腔静脉,进一步增加了鉴别诊断的难度。目前国内尚未见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发淋巴结肿大的相关报道。本文报道1例27岁女性患者,无结节性硬化症家族史,初因CT发现左肾旁团块状高密度影及颈部、腋窝、腹股沟、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就诊于血液科,考虑淋巴瘤可能,为明确诊断而转入泌尿外科行腹腔镜下左肾周肿物、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和活体组织检查,术后组织病理结果提示AML。患者术后并发持续性淋巴瘘,腹膜后引流乳糜液100~200 mL/d,持续12周,予禁食、补液等保守治疗措施后成功闭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病例及文献,并对伴多发淋巴结肿大的肾AML诊断、治疗和术后顽固性淋巴瘘的处理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60.
孤立肾合并肾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laparoscopic nephron sparing surgery, LNSS)成为孤立肾合并肾肿瘤的主要术式[1]。本研究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例孤立肾合并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动脉非阻断法LNSS,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