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男,22岁,因跛行5个月,行头及脊柱核磁检查时发现颅内枕部肿物及右胸腔内脊柱8~10胸椎旁肿物,颅内肿物已手术摘除.病检为表皮样囊肿.   ……  相似文献   
12.
局部浸润麻醉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麻醉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1例脊柱后路手术采用局部润麻醉,并对其麻醉效果作出评价。结果:通过对131例脊柱后路手术中局部浸润麻醉的观察,优78例(59.5%),良41例(31.3%),一般12例(9.2%),无并发症。结论:局部浸润麻醉在脊柱后路手术中应用麻醉效果好,经济,简便易行,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PVP治疗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转移瘤及血管瘤共128例、196个椎体。操作于C形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经皮穿刺并经过椎弓根进入病椎,灌注骨水泥。结果128例术后疼痛均消失或缓解,不再需要应用镇痛剂治疗,按照WHO的评价标准,有效率为91.4%。本组发生骨水泥渗漏9例,发生率7.0%,未发生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方法简单、效果可靠。骨水泥渗漏是常见并发症,椎体骨皮质破裂、椎体后壁及椎弓遭肿瘤破坏、骨水泥过稀或注射时机掌握不当、影像质量差等是引起外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对十年来进行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椎弓根进钉点的关节突与横突平分线的交点,以及近2年来的以人字嵴顶点作为进钉点共179例进行术中X线的定位进行对比,得出人字嵴顶点为进钉点的定位方法具有位置恒定,容易显露辩认,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准确性高的特点。但在腰椎滑脱的患者应用于术前仔细分辨X线片有无椎弓根断裂后移位。  相似文献   
15.
AF系统和R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原理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比较AF系统和R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原理及疗效。方法对8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F组45例,RF组40例,经AF系统或RF系统固定加后路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进行随访分析,观察骨折椎体高度的变化情况,脊椎cobb角和椎管面积的改变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伤椎cobb角AF组由术前的32.6度恢复到术后2.8度,RF组由术前的30.5度恢复到术后3.4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伤椎高度恢复良好,形态无塌陷,伤椎管面积AF组由术前的46.1%恢复到术后81.7%,RF组cobb角由术前的44.2%恢复到术后84.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两组神经功能获得Frankell-3级改善。结论AF系统和RF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良好的内固定器械,两者复位原理不同,但疗效基本相同,AF系统较RF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节约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寰枢椎不稳的原因中以创伤最为常见,其直接和潜在的危害性都较大,随时会发生脊髓受压或危及生命。自2000年7月~2003年8月,我院共收治创伤性寰枢椎不稳32例,其中采用经后路椎板夹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10例,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7月~2003年8月我们对10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了经后路椎板夹固定植骨融合术,男8例,女2例,年龄32~56岁,平均41·6岁。其中寰枢椎脱位7例(前脱位4例、后脱位2例、旋转脱位1例),横韧带损伤4例,翼状韧带和齿状突尖韧带损伤2例,齿状突骨折3例,7例有脊髓损伤的症状和体征。1…  相似文献   
17.
<正> 外伤截肢后,在肢体残端形成神经瘤,造成肢体疼痛,处理不当,会形成肢体顽固性疼痛。用单纯神经瘤切除的方法很难奏效。我们采用骨内埋藏治疗顽固性神经痛,取得满意的效果。一、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6~48岁。神经瘤部位:手指7例,下肢1例,上肢1例。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33例小儿流行性出血热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77.44%为轻、中型.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有恶心呕吐者占85%.出血倾向和肾脏损害均比成人轻,其病程短、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9.
肘管综合征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和远期疗效。方法:对19例肘管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和远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9例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其中3例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改为手术治疗。功能恢复优良串为74%。结论:对肘管综合征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尺神经恢复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兔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LPO,SOD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2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甲组(n=6)持续应用止血带3h;乙组(n=6)间隔应用止血带3h(每隔1h松止血带10min);丙组(n=8)于应用止血带前20min静注地塞米松后,持续用止血带3h。各组分别于松止血带前(作为缺血期)及松止血带后10min,20min,40min,60min取兔后肢腓肠肌,测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甲组松止血带后与缺血期相比,LPO和SOD差异有显著性(P<0.05),乙组和丙组较甲组LPO和SOD明显降低(P<O.05)。电镜显示松止血带后可产生再灌注损伤,乙组、丙组较甲组损伤较轻。结论应用止血带后可产生再灌注损伤,间歇用止血带与地塞米松预处理可减轻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