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局部浸润麻醉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麻醉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1例脊柱后路手术采用局部润麻醉,并对其麻醉效果作出评价。结果:通过对131例脊柱后路手术中局部浸润麻醉的观察,优78例(59.5%),良41例(31.3%),一般12例(9.2%),无并发症。结论:局部浸润麻醉在脊柱后路手术中应用麻醉效果好,经济,简便易行,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PVP治疗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转移瘤及血管瘤共128例、196个椎体。操作于C形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经皮穿刺并经过椎弓根进入病椎,灌注骨水泥。结果128例术后疼痛均消失或缓解,不再需要应用镇痛剂治疗,按照WHO的评价标准,有效率为91.4%。本组发生骨水泥渗漏9例,发生率7.0%,未发生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方法简单、效果可靠。骨水泥渗漏是常见并发症,椎体骨皮质破裂、椎体后壁及椎弓遭肿瘤破坏、骨水泥过稀或注射时机掌握不当、影像质量差等是引起外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AF系统和R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原理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比较AF系统和R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原理及疗效。方法对8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F组45例,RF组40例,经AF系统或RF系统固定加后路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进行随访分析,观察骨折椎体高度的变化情况,脊椎cobb角和椎管面积的改变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伤椎cobb角AF组由术前的32.6度恢复到术后2.8度,RF组由术前的30.5度恢复到术后3.4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伤椎高度恢复良好,形态无塌陷,伤椎管面积AF组由术前的46.1%恢复到术后81.7%,RF组cobb角由术前的44.2%恢复到术后84.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两组神经功能获得Frankell-3级改善。结论AF系统和RF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良好的内固定器械,两者复位原理不同,但疗效基本相同,AF系统较RF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节约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后路椎板夹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1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寰枢椎不稳的原因中以创伤最为常见,其直接和潜在的危害性都较大,随时会发生脊髓受压或危及生命。自2000年7月~2003年8月,我院共收治创伤性寰枢椎不稳32例,其中采用经后路椎板夹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10例,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7月~2003年8月我们对10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了经后路椎板夹固定植骨融合术,男8例,女2例,年龄32~56岁,平均41·6岁。其中寰枢椎脱位7例(前脱位4例、后脱位2例、旋转脱位1例),横韧带损伤4例,翼状韧带和齿状突尖韧带损伤2例,齿状突骨折3例,7例有脊髓损伤的症状和体征。1… 相似文献
17.
<正> 外伤截肢后,在肢体残端形成神经瘤,造成肢体疼痛,处理不当,会形成肢体顽固性疼痛。用单纯神经瘤切除的方法很难奏效。我们采用骨内埋藏治疗顽固性神经痛,取得满意的效果。一、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6~48岁。神经瘤部位:手指7例,下肢1例,上肢1例。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33例小儿流行性出血热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77.44%为轻、中型.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有恶心呕吐者占85%.出血倾向和肾脏损害均比成人轻,其病程短、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兔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LPO,SOD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2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甲组(n=6)持续应用止血带3h;乙组(n=6)间隔应用止血带3h(每隔1h松止血带10min);丙组(n=8)于应用止血带前20min静注地塞米松后,持续用止血带3h。各组分别于松止血带前(作为缺血期)及松止血带后10min,20min,40min,60min取兔后肢腓肠肌,测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甲组松止血带后与缺血期相比,LPO和SOD差异有显著性(P<0.05),乙组和丙组较甲组LPO和SOD明显降低(P<O.05)。电镜显示松止血带后可产生再灌注损伤,乙组、丙组较甲组损伤较轻。结论应用止血带后可产生再灌注损伤,间歇用止血带与地塞米松预处理可减轻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