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45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在早期胃癌诊断领域,因肿瘤不易发现的特性成为内镜医师镜下诊断的难题。而人工智能技术与消化内镜相结合,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识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的判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肿瘤浸润深度的预测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该文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早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并讨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预测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以及不同病原体所致重症肺炎血清sICAM-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重症肺炎患儿和43例普通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以及48例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sICAM-1水平。结果重症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重症肺炎恢复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普通肺炎急性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重症肺炎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与普通肺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症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较普通肺炎急性期明显增高,但不同病原体所致重症肺炎血清sICAM-1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sICAM-1参与了重症肺炎的炎症过程,其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肺炎病情轻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对诊断和判断病情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SIRS患儿血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水平,28例一般感染性疾病,不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对诊断SIRS的灵敏度、特异度,评价它们对诊断SIRS和判断病情的价值。结果:急性期SIRS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为(96.7±8.1)%,高于对照组的(85.1±5.1)%,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性粒细胞CD11b>92.24%为阳性标准,诊断SIR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2%,92.9%。急性期SIRS组淋巴细胞CD11b表达为(13.4±8.6)%,对照组为(19.2±6.4)%,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严重脓毒症组淋巴细胞CD11b表达为(7.3±3.0)%,低于非感染SIRS组的(19.3±2.9)%和脓毒症组的(15.9±12.5)%(P<0.01)。恢复期SIRS组淋巴细胞CD11b表达为(13.35±4.89)%,对照组为(13.8±4.7)%,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11b可作为诊断SIRS的可靠指标,淋巴细胞CD11b表达下调可能是SIRS患儿病情加重的信号。[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7):540-542]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在病程第1、3、7天外周血液中DD含量变化,并与3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程第1天患儿血浆DD含量为(0.560±0.17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程第3天DD持续升高为(0.950±0.216)mg/L,第7天趋于下降(0.316±0.153)mg/L.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动态检测血浆DD含量变化有助于了解病脑的演变过程,为及早进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90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重症肺炎患儿出现心律失常56例次,发生率46.7%(42/90),包括各类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低年龄、Ⅰ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肌钙蛋白升高及低血钾是重症肺炎心律失常影响因素(P〈0.01)。结论心律失常是重症肺炎患儿早期较严重并发症,低年龄、Ⅰ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心肌损害程度及低血钾等与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的氧疗及早纠正心功能不全、控制感染、保护心肌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止电解质紊乱和缺氧、酸中毒的发生,是防止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观察猪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在TiO2纳米管阵列上的黏附及生长状况,为构建微型化的生物人工肾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4种不同管径的纳米管材料,将每种材料分别经未退火光照、退火未光照及退火光照处理,共计12组,分别将两种细胞种植在12组材料上,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细胞在同种材料上的黏附及生长状况。采用MTT检测不同管径上两种细胞的活性及70 nm管径上两种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 两种细胞在TiO2纳米管上的黏附及增殖情况基本一致,综合考虑在管径为70 nm、未光照的锐钛矿型TiO2纳米管上的黏附情况最佳,细胞活性最高。LLC-PK1细胞在该材料上的吸光度值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大,且任意时间点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纯钛片对照组。ECV304细胞在该材料上的吸光度值随种植时间的延长也越来越大,只是吸光度值较纯钛片对照组低。 结论 单独种植两种细胞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在TiO2纳米管上的黏附及增殖活性均很高,而内皮细胞在纳米管上的黏附率较低,且增殖较缓慢,表明TiO2纳米管有利于上皮细胞的生长,而不利于内皮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8.
冠心病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是国内外介入专家较为棘手的问题,而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ATP技术)的出现为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ATP技术的优点及在非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血浆GMP-140、D-二聚体在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体内浓度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CHD发病率增高的机制。方法对重度OSAHS组18例、CHD组22例、OSAHS合并CHD组12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GMP-140与D-二聚体浓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OSAHS组、CHD组和OSAHS合并CHD组(合并组)血浆GMP-140浓度分别为(18.84±1.99)ng/ml、(18.82±1.59)ng/ml和(18.88±1.79)ng/ml,与正常对照组(12.79±1.32)ng/ml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的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0.43±0.003)mg/L、(0.50±0.001)mg/L、(0.50±0.004)m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22±0.001)mg/L(P<0.05)。而OSAHS组、CHD组和合并组之间GMP-140浓度、D-二聚体浓度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GMP-140与D-二聚体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0.69,P<0.05。结论重度OSAHS患者因乏氧体内存在血管内皮(包括冠脉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系统激活和继发性纤溶系统功能亢进,这些可能是OSAHS患者CHD的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适应新时期服务需求,为满足门诊病人需要,提高病人满意度,树立医院新形象。方法: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实行导诊导医服务以及切实有效的质量控制,提高服务质量。结果:门诊病人满意度98%。比上年增加6%,门诊量比上一年增加8%。结论:现在病人对门诊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改进创新,以人为本,方能满足病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