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多数骨折可通过常规X片作出诊断。但在少数情况下,却不容易显示骨折征象而致延误诊断与治疗,需要进行CT或B超检查。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针刀后侧入路治疗颈椎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取30具骨骼标本和2具尸体,以其棘突中点连线为后正中线,上、下小关节突外缘为边线,两侧上、下位椎板重叠内缘交点相连为横线,分别测量横线、边线至后正中线的距离以及小关节突的宽度。在尸体上距后正中线旁开10 mm处垂直插入针刀达相应间隙椎板后缘,固定针刀,沿针刀逐层解剖,观测入路行径。结果:横线至后正中线间距为9.2~17.8 mm,而边线至后正中线距离为20.4~28.7mm,小关节宽度为8.9~13.4 mm。取距后正中线旁开10~20 mm处为进针点,进针角度以矢状面0°,水平面向下倾斜0~20°插入,不会引起意外损伤。结论:针刀后侧入路治疗颈椎病是一种可行安全的入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9—2017-05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25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6~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腰痛、下肢麻木、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MacNab评分标准评定:优17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8.0%。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进行安全有效减压,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化瘀消肿汤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髋膝骨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日渐突出。近20年来,矫形外科迅速发展,髋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较成熟的外科手术,为重建髋膝功能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但人工全髋置换术(THR)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约有40%~  相似文献   
25.
黄森  陈涛  王振飞  马超  梁军  刘光旺 《江苏医药》2020,46(11):1156-1158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 25例Wagner 2或3级的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清创处理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0例)和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成的凝胶覆盖创面(观察组,15例)。比较两组治疗8周内溃疡面积的变化、溃疡创面的换药间隔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第3~8周,观察组的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溃疡创面的换药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2.54±0.69)d vs.(1.19±0.89)d](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39.58±3.82)d vs.(47.92±4.36)d](P<0.05)。结论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溃疡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成的凝胶覆盖创面能延长换药间隔时间,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对症状性宫颈内膜移位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128例诊断为Ⅲ度症状性宫颈内膜移位患者,随机分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组(实验组)和微波组(对照组),阴道镜评估宫颈糜烂区愈合情况,应用Kirby-Baue抑菌圈试验评价PRP的抗菌性能,采用LIVE/DEAD BacLight死活菌试剂盒检测生物膜中细菌活力。结果 PRP体外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临床随访表明PRP组和微波组6周后总有效率为96.8%(60/62)和80.0%(4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06,P<0.05),富血小板血浆组宫颈创面愈合速度(5.3&#177;2.1周)较微波组(7.9&#177;2.8周)显著加快(χ2=7.206,P<0.01);PRP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阴道分泌物及出血等)显著低于微波组,提示PRP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自体PRP对治疗症状性宫颈内膜移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脂肪浸润程度对肩袖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修补术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因退变性肩袖损伤在我院进行关节镜修补术治疗的患者62名,根据Goutallier脂肪浸润程度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0级患者为无脂肪浸润组(A组),1~2级患者为轻度脂肪浸润组(B组),3~4级患者为严重脂肪浸润组(C组)。所有患者经肩袖MRI诊断为全层肩袖撕裂,进行关节镜下双排固定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评估三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cale,ASES)、肩关节简单评分(Simpe shoulder test,SST)及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差别。结果 62例患者术后12个月有5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各评价指标评分结果相比(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在VAS、Constant-Murley、ASES、SST及ROM评分结果比较中均存在明显差异(0.05),且两两相比,除ConstantMurley评分只有AC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0.05),其余各评分中两两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2月,A组患者有1(5.26%)名患者发生术后再撕裂,B组患者6(30%)例,C组患者9(45%)例(X~2=7.9114,=0.0191)。两两比较,除B、C两组相比(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浸润程度的不同能够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在脂肪浸润不明显前进行手术对于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通过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下胸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评价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行PKP治疗下胸椎压缩性骨折的47例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A组,25例28个压缩椎体)和单侧椎弓根入路组(B组,22例24个压缩椎体).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前、术后3d、术后1年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椎体内骨水泥的充盈程度.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至少1年.A组较B组手术时间较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骨水泥充盈度好、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d和1年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ODI、SF-36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项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为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式,但单侧椎弓根旁入路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可视化环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利用可视化环锯经单侧入路完成腰椎管狭窄的双侧减压3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CT复查的表现等,并对患者于末次随访时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并计算优良率。 结果手术时间65~125 min,平均(48±13)min;术中出血25~180 ml,平均(37±9)ml;切口约7~8 mm,平均(7.0±0.6)mm。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损伤、术后感染、腰椎不稳等手术并发症。术后CT显示椎管减压充分。随访6~18个月,平均(10.0±4.6)个月。疗效评定:优2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3%(28/31)。 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可视化环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减压充分,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而且术中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最大限度减少对腰椎稳定结构的破坏,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大鼠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2组行颈后肌切除术,另2组为对照假手术组。于术后3月、术后6月分别处死模型组和对照组动物各1组,对颈椎间盘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鼠椎间盘在增龄的过程中逐渐发生退变,椎间盘由外周规则排列的纤维环、中央大的髓核及较完整软骨终板逐渐转变成纤维环出现玻璃样变、断裂,髓核出现皱缩、变小或消失,软骨板变薄、缺损。而模型组退变发生更为严重。结论模型的产生符合颈椎病慢性进展性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