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62篇 |
综合类 | 11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血管单一穿支皮瓣的设计和应用特点.方法 以髂髌连线(A线)的中点为O点,以O点为中心在A线两侧3 cm范围内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旋股外侧血管皮穿支,如未探测到,位置下移,在O点上方5 cm偏外侧(约1 cm)的H点附近探测.根据探测点的回声强弱确定皮穿支的浅出点(P点),经过P点与A线平行的线为B线,据P点及B线设计皮瓣,仅保留1支穿支血管.结果 临床应用22例皮瓣,术前探测旋股外侧血管皮穿支与术中应用的(肌)皮穿支全部相符合;21例移植皮瓣均成活,仅1例少许表皮坏死.供区愈合好,功能损失小.结论 术前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旋股外侧血管皮穿支的定位能提高皮瓣切取的成功率,旋股外侧血管单一穿支皮瓣对供区破坏损失小,且能提供充足的皮肤软组织量,是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2.
美罗华,CD20单克隆抗体,最早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美罗华用于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狼疮性肾炎、原发性血管炎等肾脏病,同也应用于肾移植领域:治疗抗体介导性排异、移植后淋巴增生性障碍,处理高度致敏受者和ABO-不相容移植.很多小样本研究表明美罗华在治疗这疾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膝上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肢体远端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膝上外侧皮瓣的皮支解剖特点设计以膝上外侧血管或膝最上血管为蒂的皮瓣,面积20 cm×10 cm~9 cm×5 cm,移植修复手背、腕关节、前臂远端、足背、踝关节、小腿下端等软组织较薄区域等于或小于一只手面积(即体表面积l%)的皮肤缺损.临床应用18例,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外形、色泽、弹性,以及有无瘢痕挛缩、功能障碍等.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血运障碍.随访2~15个月,肢体远端皮瓣修复区皮肤色泽及弹性较好 ,外形不臃肿,未行二期皮瓣修整,无瘢痕挛缩,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膝上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肢体远端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小腿动脉穿支血管的三维重建方法, 为临床安全而准确地切取小腿链式穿支皮瓣提供依据。方法取新鲜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3侧(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实验室提供), 以明胶-氧化铅自股动脉灌注, CT扫描全段肢体后采集数据, 导入Mimics Research 19.0软件中对骨骼、动脉及其穿支体进行三维重建, 通过调整CT值动态显示血管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 并以不同颜色显示各穿支动脉的解剖学区域, 利用Scion Image软件测量单一穿支的供血面积;三维打印小腿骨骼及血管模型用于直视观察;标本解剖以三维重建的穿支血管参数规划解剖入路, 以穿过深筋膜处外径≥0.5 mm的穿支为测量对象, 观测穿支的数量、血管蒂长、外径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T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小腿动脉及其穿支血管、微细血管的三维结构, 以及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与毗邻结构的三维关系等。打印的三维模型可直观地观察穿支血管的层次和穿支间的吻合关系。3侧小腿标本动脉发出穿支(22±4)条, 血管蒂长(46.7±18.3) mm, 穿支血管外径为(0.8±0.3) mm, 单穿支分布面积为(38.2±10.7) cm2... 相似文献
25.
Objective To provide an anatomical basis for repairing the medial malleolus with bone-severed vascularized fibular head epiphysis,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with this method. Methods Figures of fibular head and medial malleolus were measured on 20 fresh lower limbs specimens of child age from 2 to 12 years old, then bone-severed formula was deduced. The bone-severed composite fibular head epiphysis to repair the defect of medial malleolus were carried for 6 child patients of emergency or post-poned cases on one stage. Obersved the clinical effect by following-up. Results The angle between fibular head and stem (M) was(170±8)°, angle of fibular head sadacc(N) was (145 ±6)°, length(1.5±0.2)cm and width (1.4±0.2)cm; angle between medial malleolus and stem(1) was(152±8)°, length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of medial malholus was(1.25 ± 0.2)cm and width (1.25 ± 0.2)cm. Angle between defect surface and tibia was(Q). Formula: angle of bone-severing X = L-N-Q, and apex at the upper 1/6 of the reversed articular surface of fibular. 6 cases with this method was completed, all healed at stage one, following-up 1 to 3 years, medial malleolos developed well and no epiphysis ossification anticipation, and the ankle joint has no inversion with its loadind and walking function good. Conclusion The fibular head epiphysis and the medial malleolus differ in shape to some extent, but good donor can be got by bone-severing, can repair the epiphysis and soft tissue defect of the medial malleolus at one stage with additional flap, developing with the chil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perfect method to reconstruct the traumatic defect of child medial malleohs. 相似文献
26.
一般认为肾移植受者接种流感疫苗可能会导致其产生抗HLA抗体或提高抗HLA抗体的效价.为了评估肾移植受者接种流感疫苗的安全性,法国研究者在2005~2006年流感季节选择了66例稳定的肾移植受者和19位健康自愿者接种流感疫苗,分别测定接种疫苗当天和30 d以后受试者体内抗HLA抗体的水平,同时测定流感特异性抗体水平和评估T细胞免疫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讨CDC2 5B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病人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S P法 )对 168例大肠癌、2 5例大肠腺瘤、2 0例正常组织中CDC2 5B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大肠腺瘤、正常组织中均未见CDC2 5B表达。大肠癌组织中CDC2 5B基因表达阳性占 71 4% ( 12 0 /168)。CDC2 5B基因表达与癌有无远处脏器转移、血清CEA水平相关 (P <0 0 5 ) ,而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性别、年龄均无关(P >0 0 5 )。CDC2 5B基因阳性表达者 ,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提示大肠癌组织中CDC2 5B基因表达可能加速细胞周期转化 ,促进大肠癌向远处脏器转移 ,在大肠癌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为大肠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四种显微血管吻合方法进行,临床对比研究,为显微外科手术选择血管吻合方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我院2001~2011年间10136例血管吻合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符合研究目标的临床病例6532例,对主要的四种显微血管吻合方法的吻合时间和通畅率进行大样本的统计学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四种吻合方法中,间断缝合耗时最短,褥式外翻缝合耗时最长:通畅率以缠绕式缝合最高,套叠缝合最低,但行四组问比较和各组两两比较均P〉0.05.四种缝合方法在吻合时间及通畅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别。结论四种显微血管吻合方法各有特点,应根据不同的血管管径选择吻合方法。显微外科医师应学习各种吻合方法并熟练掌握其中的一种,从而提高手术的灵活性和成功率,减轻显微外科手术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29.
目的介绍手法按摩扩张胸脐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受区创面一期清创,覆盖以封闭式负压引流(VSD),供区手法推挤、提拉按摩预扩张胸脐皮瓣皮肤后切取皮瓣,转移修复17例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结果胸脐皮瓣平均切取宽度增加2~4 cm,皮最大切取面积可达40 cm×15 cm。供区伤口一期拉拢缝合,受区皮瓣移植术后除1例超长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外,余16例皮瓣成活良好。经3~6个月随访,受区创面完全修复,供区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手法按摩扩张胸脐皮瓣使供皮范围变大,是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22岁,因上腹痛伴恶心、呕吐3d入院.入院前3d晚进食火锅中辛辣食物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均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泻.次日于外院门诊化验尿淀粉酶增高,诊断为胰腺炎,给予对症治疗后腹痛略有缓解.为进一步诊治,发病第3天来我院,门诊以"急性胰腺炎"收入科.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88次/min,血压120/85 mm Hg(1 mm Hg =0.133 kPa).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剑突下及左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腹水征(-),肠鸣音弱.当日腹部彩超示:肝胆脾胰未见异常.初步诊断:急性胰腺多.给予禁食、抑酸、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患者夜间仍腹痛.次日验血检查白细胞计数23×109/L,中性粒细胞0.857;C-反应蛋白69.3 mg/L;便常规红细胞0~1个/HP,潜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糖、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肝炎6项、尿常规、凝血项检查均无异常;胸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