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53篇 |
免费 | 252篇 |
国内免费 | 1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篇 |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203篇 |
口腔科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636篇 |
内科学 | 324篇 |
皮肤病学 | 44篇 |
神经病学 | 94篇 |
特种医学 | 118篇 |
外科学 | 282篇 |
综合类 | 1179篇 |
预防医学 | 305篇 |
眼科学 | 37篇 |
药学 | 492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454篇 |
肿瘤学 | 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95篇 |
2012年 | 238篇 |
2011年 | 317篇 |
2010年 | 250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181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214篇 |
2004年 | 142篇 |
2003年 | 151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红细胞CD35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 (CD3 5)在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oidarthritis,RA)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红细胞CD3 5在RA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 37例RA患者 (其中早期 12例、中晚期 2 5例 )和 12名健康对照者血液中红细胞CD3 5的表达水平 ,并同期测定RA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 (IgG、IgA、IgM、C3、C4、RF、α 1 AGP、CRP、ESR、RBC等 ) ,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37例RA患者红细胞CD3 5的表达水平为 (16 .6 7± 13.2 1) % ,健康对照组为 (2 9.94± 2 3.5 3)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7)。早期与中晚期RA患者红细胞CD3 5表达水平分别为 (14 .38± 9.96 ) %、(17.76± 14 .5 7) % ,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红细胞CD3 5的表达水平与RA患者的RBC计数、RF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30 1、0 .5 5 5 ,P值分别为 0 .0 4 2、0 .0 0 1) ,而与年龄、病程、IgG、IgA、IgM、C3、C4、RF、α 1 AGP、CRP、ESR的相关性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内源性补体活性调节蛋白水平降低是其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可作为反映RA病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观察指标 ,其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2.
运动试验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动负荷试验(ET)检出运动高血压并同时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以探讨运动试验与ABPM结合对早期诊断高血压的价值。方法:ET采用美国Marqene CaseⅡ及Del Mar 5400型活动平板仪,朋PM采用美国威龙(Quiet Trak)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患者均采用Bruce方案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检出运动高血压并同时行ABPM。结果:运动试验检出运动高血压185例[静息血压正常,运动峰值达(213.74±15.07)mmHg/(93.77±13.45)mmHg],其中117例行ABPM,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者42例(占35.89%)。结论:运动试验与ABPM结合能够提高早期高血压诊断率。 相似文献
993.
新型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5(3):168-169
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IHF)2006上,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RF)的创始人,美国介入心脏学大会(TCT)主席,国际著名的介入心脏病学家Martin B.Leon教授通过卫星越洋传送,为大会进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构建表达牛分枝杆菌的ESAT-6-CFP-10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制能有效防治牛结核病的重组腺病毒活载体疫苗打下基础。方法以牛分枝杆菌ValleeⅢ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扩增获得ESAT-6和CFP-10两个目的基因片段,采用重叠延伸剪接技术(SOE)将ESAT-6和CFP-10基因通过(G1y4Ser)3接头连接,得到融合基因。将融合基因T/A克隆后,亚克隆至腺病毒转移载体pShuttle-CMV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MV-ESAT-6-CFP-10,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菌液PCR、序列分析验证无误后,PmeⅠ酶切,转化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AD-1感受态细胞,经同源重组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pAd-CMV-ESAT-6-CFP-10。PacI酶切线性化的重组质粒pAd-CMV-ES-AT-6-CFP-10转染AD-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和扩增。PCR、Western blot检测包装病毒的融合基因及其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携带牛分枝杆菌的ESAT-6-CFP-10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包装病毒用PCR、Western blot检测到包装病毒的融合基因及其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携带牛分枝杆菌的ESAT-6-CFP-10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下一步在动物体内进行免疫效果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钉螺分布特征,为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科学制定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设立19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其中固定监测点4个、流动监测点15个,每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分布调查,对查获的钉螺采用压碎镜检法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血吸虫感染性。结果 2015—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7 040 ~ 39 527 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 214 m2、复现有螺面积16 563 m2,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0.019 2只/0.1 m2和1.1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与2015年相比,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有螺面积增加了121.46%,但总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50.34%(Z = ?0.422,P > 0.05)和42.85%(χ2 = 130.41,P < 0.01)。发现的有螺环境均分布于4个固定监测点,钉螺分布主要环境类型为沟渠、水田、旱地等,主要植被类型为杂草。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存在钉螺局部扩散等血吸虫病再传播的风险因素。今后仍需加强钉螺监测工作,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2009年1月1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FAME(血流储备分数对比造影指导下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的最终结果。该研究显示依据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等)达30%。FAME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的大型研究,入选了1005名存在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借助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的影像资料,确定支架断裂的发生和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 021例冠状动脉造影和183例血管内超声(IVUS)影像资料。结果共发现3例患者的6处支架断裂,其中2例经IVUS证实。3例支架断裂均发生在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且均发生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年以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4处支架断裂为完全断裂伴断裂处支架移位。IVUS证实3处支架断裂为完全断裂,2处为部分断裂;1处断裂靠近支架重叠处;1处支架断裂伴有血管瘤形成。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可以帮助确定支架断裂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鉴别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的肾脏病因,估算非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4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的患者,比较病史、心脏彩超、颈动脉多普勒彩超、眼底检查结果、肾小球滤过率、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HbA1c、尿蛋白等临床指标,所有患者通过肾脏穿刺明确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结果 46例患者确诊糖尿病肾病比例占47.8%,52.2%患者是糖尿病合并其他肾小球疾病,即非糖尿病.肾病,在非糖尿病肾病组中以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比例最高.糖尿病肾病组空腹血糖较高(P<0.05).心脏彩超各项指标中,糖尿病肾病组的射血分数显著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颈动脉彩超检测中发现,糖尿病肾病组存在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非糖尿病肾病组高(P<0.05).值得注意的是,非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不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诊断糖尿病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2.2%)和特异性(91.7%,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有蛋白尿时,空腹血糖、心脏射血分数、颈动脉粥样斑块和内膜中层厚度,以及眼底的改变作为临床鉴别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参考指标,肾活检则是明确糖尿病伴肾脏病变性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