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报道11例先天性肺动脉缺如,其中10例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1例单纯性肺动脉缺如,9例为右侧,1例为左侧,1例为双侧。1例合并ASD,在体外循环下行ASD修补术,术后死于低心排;其余均因肺动脉发育细小、左室发育不良或发生艾森曼格综合征而未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2.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分析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为提高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水平,总结近5年临床体会。方法分析35例经手术治疗TR患者,其中瓣膜病组26例,先心病组9例。瓣膜病组与同期79例患者资料比较,手术行三尖瓣环成形术。结果瓣膜病组TR发生率为552%,其与病程、心胸比值、EF、左房大小有关(P<0.05),其中828%为心房颤动(P均<0.01),重度肺高压672%(P<0.05)。先心病组中左向右分流患者均为重度肺动脉高压,有紫绀患者均有右心扩大。随访24例,心功能Ⅰ级17例、Ⅱ级6例、Ⅲ级1例。结论三尖瓣环成形术是治疗TR有效方法,应根据临床表现、右心功能、肺血管阻力及TR程度决定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33.
外瘘是 Crohn 氏病的一个特点,发病率为15~20%,瘘口部位一般在前腹壁,但也可发生在会阴部和臀部。多数病例经瘘口排出的脓和粪便量并不多,但常可导致皮肤与切口感染。Crohn 氏病外瘘有两种类型。Ⅰ型多发生于Crohn 氏病急性期,瘘管部位在末端迴肠。发炎的肠管与腹壁粘连,腹壁亦随之发生炎症,粘连部位有脓肿形成。  相似文献   
3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性地对1990~1995年收治的6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手术治疗原则及治疗效果。其中DeBakeyⅠ、Ⅱ型31例,Ⅲ型30例。手术治疗41例,非手术20例,非手术20例中10例在等待手术期间因室颤和心衰死亡5例,突发夹层瘤破裂死亡5例;另外10例中,2例动脉瘤破裂包裹保守治疗,2例因肾功能严重受损未手术,6例不接受手术出院。非手术组住院死亡率为50%。手术治疗41例中DeBakeyⅠ、Ⅱ型手术23例,20例行Bentall术,3例行Wheat术,手术死亡3例,手术死亡率13%,术后5年死亡率为20%。DeBakeyⅢ型手术18例,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1.1%,5年死亡率为12%。故作者认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DeBakeyⅠ、Ⅱ型急性期应手术治疗,Ⅲ型如果无不可控制的高血压、无不能制止的疼痛、瘤体扩大不明显,或有重要脏器缺血受累外,应先严密监测、控制血压,做必要检查后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35.
不同体外循环方式在主动脉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不同部位、不同病变程度的主动脉瘤的体外循环方式的选择。方法:本组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瘤外科手术56例,其中升主动脉瘤38例,降主动脉瘤18例。采用低温全身体外循环31例;左心转流15例;深低温停循环10例,其中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方法9例。结果:术中死亡1例,为巨大升主动脉瘤,因吻合口不能控制出血而死亡。术后死亡3例,1例为突发心室颤动,1例为术中大量气体进入主动脉,术后昏迷、肾功能衰竭死亡,第3例为降主动脉瘤术后突发心肌梗死。除1例因动脉插管进入夹层,在开始体外循环时即血压下降、心跳停止,以及术后长时间有神经精神症状外,其余病例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方式要根据病变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3种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在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63例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病人,分为冷晶体停跳液组(CC组)、含血停跳液组(BC组)和低温室颤组(HF组),对比其手术进程、心肌酶指标、心电图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CC组、BC组和HF组体外循环时间和停跳时间差异无显著性。CK、GOT和LDH术后1d均高于术前,LDH术后1周仍维持较高水平;3种心肌酶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表现、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监护时间均无差异。CC组死亡1例,围术期心肌梗死(心梗)1例,心绞痛复发1例;BC组死亡2例,术后房扑、房颤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各1例;HF组死亡2例,围术期心梗1例,心绞痛1例。结论:3种心肌保护方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7.
38.
胸部降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4月至1995年12月我们共收治胸部降主动脉瘤病人4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病人中男41例,女7例。年龄21~63岁,平均(39.0±2.3)岁。临床诊断DeBakeyII型夹层动脉瘤31例,单纯降主动脉瘤10例,主动脉峡部瘤4...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总结6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6 例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病人,术前均经右心漂浮导管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维持循环。其中5 例在穿孔后10 h~4 周内手术,另1 例在穿孔后3 个月手术。术中心肌保护选择冷晶体停跳液5 例,低温室颤1 例。修补穿孔采用左室入路5 例,右房入路1 例,合并室壁瘤切除5 例,冠状动脉搭桥5 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分别为心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术后随访2 月~7 年,死亡2 例,其中1 例为穿孔再通。其余2 例心功能满意。结论:(1) 室间隔穿孔多由前降支完全阻塞引起,穿孔常常发生于心肌梗死后2 ~4 d,并常常合并室壁瘤;(2)由于病情较危重,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穿孔2 周以上修补穿孔者比较容易;(3) 合并室壁瘤和冠状动脉病变应积极处理;(4) 加强心肌保护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