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 DSTI)技术分析QRS时限增宽及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CHF患者61例(其中31例QRS< 120ms为CHF1组,30例QRS≥120ms为CHF2组)和正常对照组53例.分别进行RT-3 DSTI分析,测量经心动周期标化的左心室16节段心内膜面积、径向、圆周及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sas-SD%、Tsrs-SD%、Tscs-SD%及Tsls-SD%),分别计算左心室16节段中任意两节段心内膜面积、径向、圆周及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最大差值(Tsas-diff、Tsrs-diff、Tscs-diff、Tsls-diff).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1和CHF2组的Tsas-SD%、Tsrs-SD%、Tscs-SD%、Tsls-SD%及Tsas-diff、Tsrs-diff、Tscs-diff、Tsls-diff均增大,其中除CHF1组的Tsls-diff外,其余各项指标的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CHF1组相比,CHF2组的心内膜面积、径向、圆周及纵向应变不同步指标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RS时限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左心肌收缩不同步,但程度轻于QRS时限增宽的心力衰竭患者.RT-3DSTI为临床准确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缩不同步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CRT主要用于QRS时限≥120 m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的顽同性心力衰竭患者,但严格入选的人群中仍有20%~30%无明显疗效,如何提高CRT的临床疗效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以心室收缩不同步作为26例CRT筛选标准,随访发现可以提高CRT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 ,研究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测 1 2 0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粥样硬化斑块 ,同时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 (GTN)引起的舒张反应。结果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 1 2 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 (90例)和对照组 (30例 ) ,冠心病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 ,但不同病变支数的冠心病患者之间无差异。冠心病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 (以分叉部为最高 ,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的肱动脉基础内径略大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冠心病组由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引起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1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超声及血管内皮功能检查不仅可能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还可能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84.
<正>1病例简介男,41岁,主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1年,加重1个月。10年前有车祸外伤史,2019年12月出现间歇性胸闷气短,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前瓣裂并关闭不全。查体:听诊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胸部平片提示心胸比0.7,右心比例大,双侧胸膜反应。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二维图像见图1,超声提示:三尖瓣前瓣裂,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图1C、D)修正诊断为:三尖瓣前瓣瓣根相邻两处裂孔,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房、右心室扩大。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对1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进行表型和MYH7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个HCM家系先证者进行96个遗传性心肌病相关基因全外显子靶向高通量测序,应用Sanger测序在家系成员和300名正常对照者中对可疑变异进行验证,在家系中进行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共分离分析。应用Clustal X软件进行变异基因在物种间的序列保守性分析,并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在先证者及12名家系成员中,6人的MYH7基因存在c.4124A>G(p.Tyr1375Cys)杂合变异,其中5人确诊为HCM患者,1人未达到HCM诊断标准,但出现心电图异常。在300正常对照中未检出该变异。序列保守性分析显示MYH7基因的p.Tyr1375Cys变异位于高度保守区域,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变异可能影响蛋白功能,为有害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MYH7基因c.4124A>G(p.Tyr1375Cys)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PM2+PP1_Moderate+PP3+PP5)。结论MYH7基因c.4124A>G(p.Tyr1375Cys)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主要致病基因,基因检测结果对HCM家系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患者男,77岁,既往有脑梗死、心肌梗死病史。常规彩色多普勒检查左侧颈总动脉窦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中段有一处约65%的狭窄,可见红蓝往返彩色多普勒信号(图1),并可见双期双向频谱(图2),近心段有一絮状低回声团,随心动周期来回摆动(图3)。由于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位置太深,非常规检查范围,未作详细扫查。初步诊断为左侧颈总动脉多发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管腔多处狭窄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常见类型、合并畸形及分型价值.方法 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孕妇3201例,明确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39例,其中8例系双胎妊娠中的一胎存在心血管畸形.胎儿出生后半年内进行超声复查.结果 239例中检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55例,其中检出率较高病种依次为单心室59例、右室双出口29例、房室间隔缺损19例、法洛四联症或五联症12例、永存动脉干11例、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6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6例.239例中引产100例,其中病理证实41例;出生16例;待产及失访123例.结论 胎儿心血管畸形以复杂和多种畸形并存多见;本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7.47%,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占64.85%.根据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类型,确定出生后能否手术、矫治术式和预后综合评估分为可根治型、可治姑息型和无法治疗型,这一新的理念将有助于孕妇及家庭作出合理的抉择.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应用CK及2DE技术对比研究冠心病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旨在探讨CK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58例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组应用CK及2DE技术检测其室壁运动幅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K技术显示冠心病组异常节段室壁运动幅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易与正常节段鉴别,检出RWMA的节段数略高于2DE。结论:CK图像较2DE显示直观,测量简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对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左心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40例,二维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使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最大位移达峰时间, 并将平均D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组的LVEDd、LVEDV、LVESV均显著增加(P<0.01),LVEF显著减低(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DS比正常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DS的达峰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正常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853,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呈正相关,但较正常组低(r=0.419,P<0.05).结论 TMAD作为一种新技术成为简单、准确、客观地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