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3篇 |
免费 | 60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55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21篇 |
内科学 | 75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53篇 |
外科学 | 98篇 |
综合类 | 288篇 |
预防医学 | 175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18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22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影响麻风病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患者的就医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病例早期发现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有关影响麻风现症病人早期就医的多种因素,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农村患者早期就医率较城镇患者低,经济情况好坏影响患者早期就医率;文化程度不是影响早期就医的主要因素;早期确诊的患者的畸残率较低;对麻风病缺乏认识以及有恐惧心理是影响早期就医的另一因素.结论:影响患者及时就医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对麻风病缺乏的认识,以及医疗保障制度,患者就医的方便性.建议加强麻风病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等,以促进患者及早就医. 相似文献
62.
63.
余甘子(Phylienthus Cmblica L.),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油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的果实。既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药物,又是一种优质水果。主要产于福建、台湾、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等地。主要品种有粉甘、秋白、枣甘、六月白、赤皮、扁甘、山甘、人面仔、狮头等。果实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维生素PP、纤维素、果酸、丹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_1维生素B_2、胡萝卜素、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钨、磷、铁、钾等。由于品种和产地不同,上述成分含量差异很大。笔者对四川产的17种余甘子维生素C及各类氨基酸含量与品种和产地关系进行了研究。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4.
65.
微创外科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传统手术方法被腹腔镜所代替,我院自2001年开始利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常规行空气灌肠失败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卵巢早衰是一种多基因病,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用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其发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寻找可能的候选基因,其中研究最多的是X染色体的异常及其相关基因缺陷,如ZFX,DIA,XIST,FMR1,AT2等。对其发病机制的阐明有助于对该病的检测,预测可能发病人群,帮助加深对卵细胞发生、迁移、增殖、成熟和卵巢功能维持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58例为观察对象,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加用自拟健脾益肾降浊汤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显效34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索农村居民胃肠感染相关症状与抗菌药物使用的关系,为胃肠感染症状的正确应对措施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6年5月选取安徽省3个区域(南部、中部和北部)6个市12个县24个行政村的居民进行入户访谈。结果收集有效问卷3 622份,应答率为98.6%。近1年胃肠道感染症状出现的平均人次为0.62,出现率为23.7%(860人);出现胃肠感染症状的居民中有73.3%(770人)采取卫生服务利用,其中有74.6%(455人)使用抗菌药物,62.2%(479人)就医,25.5%(196人)自行购药/服药,12.3%(95人)采取≥2种卫生服务利用。胃肠感染症状与是否就医及这部分居民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有关(P0.05),且症状个数与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肠感染症状是影响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要因素,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