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1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应当重视随诊工作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100044)冷希圣随诊又称随访,是指在病人经过外科治疗出院之后,医生为了掌握病人的康复或病情发展变化情况采取的登门访视,信件、电话询问或定期约病人到门诊复查的一种工作方式。通过随诊可以了解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至今不甚明了。ITP患者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显著下降导致不同程度出血现象,对于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出血者应考虑行脾切除手术。现结合我院外科1974年到1990年间31例脾切除术的结果谈谈对该病外科处理的经验。1 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抑癌基因p53,p16和p21联合治疗肝癌的可能性和效果。方法 用携带人野生型p53,p16和p21的腺相关病毒分别或联合转导人肝癌细胞系HLE,HepG2,QGY-7701,QGY-7703,BEL-7402,SMMC-7721,通过体外及裸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基因的表达及对癌的促凋亡和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p53,p16及p21对人肝细胞肝癌细胞系均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体外凋亡率约30%左右,体内生长抑制率30%-44%;联合感染肝癌细胞效果更明显,体外凋亡率达56%,体内癌生长抑制率65%。结论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外源抑癌基因p53,p16和p21不仅对多种肝癌细胞系均有诱导凋亡和抑制生长作用,联合应用治疗肝癌更具有明显的相互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病毒滴度和纯度是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Ad-PD-L1转染供体C57BL/6(H-2b)小鼠树突状细胞(DC)对受体DBA/2(H-2d)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激活的影响.方法:构建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GFPCMV(-)-PD-L1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Adxsi-GFP-CMV-PD-L1,重组腺病毒Ad-PD-L1进行包装、扩增和纯化.分离培养供体C57BL/6小鼠的DC,分为3组:腺病毒载体Ad-PD-L1转染组(A组),空载体转染组(B组)和对照组(C组).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PD-L1的表达.分离受体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将供体C57BL/6小鼠的DC和受体DBA/2小鼠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仪观察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酶切及测序证实含PD-L1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PD-L1构建成功.转染供体C57BL/6小鼠的DC后其PD-L1的表达升高37% (P<0.05),将转染了PD-L1的DC与受体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进行共培养.与对照组相比,PD-L1表达升高后,明显地抑制了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受体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降低41% (P<0.01).结论:转染供体C57BL/6小鼠DC后通过共刺激通路PD-1/PD-L1抑制了受体DBA/2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激活.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血衍吗啡素类肽含量的差异并探究其意义.方法:肝癌患者12例,利用弱酸洗涤法从肝癌细胞和肝细胞表面提取肽段,然后用高压液相(HPLC)和质谱分析这些肽段并进行差异比较,筛选肿瘤特异性肽段.用这些肽段(0,10-7,10-8,10-9,10-10,10-11,10-12mol/L)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LE,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法观察其对肝癌细胞的生长、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从7例患者的肝癌细胞表面成功检测出一条天然的类阿片肽——Leu-Val-Val(LVV)-血衍吗啡素-6(Mr1160.76).不同浓度LVV-血衍吗啡素-6均对HLE细胞有抑制作用,并且当浓度为10-7和10-8mol/L时有显著意义(24h:10-7vs10-8:P=0.044,10-8vs10-9:P=0.047;48h:10-7vs10-8:P=0.031,10-8vs10-9:P=0.040).同时,LVV-血衍吗啡素-6可诱导HLE细胞发生凋亡(浓度为0,10-7,10-8,10-9mol/L时的凋亡率分别为0.38%±0.09%,20.23%±1.25%,12.64%±2.15%,1.65%±0.34%),而阿片受体阻断剂naloxone能够逆转这种抑制效应(以上对应浓度时凋亡率分别为0.41%±0.11%,1.23%±0.45%,0.98%±0.55%,1.34%±0.43%).两组在LVV-血衍吗啡素-6浓度为10-7和10-8mol/L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VV-血衍吗啡素-6为肝癌细胞的病理产物,可激活阿片受体对肝癌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6.
MAGE-4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研究MAGE-4基因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MAGE-4基因与肝细胞肝癌(HCC)患者临床指标及转移与复发的关系,为MAGE-4基因编码蛋白用于HCC患者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用RT-PCR的方法对31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MAGE-4基因表达进行测定,对全部RT-PCR扩增产物中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以证实其为 MAGE-4基因,患者均测定并统计AFP、AFU、抗HCV、HBsAg、AFP mRNA、肿瘤直径等临床指标. 结果 31例HCC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4基因表达的阳性率38.7% (12/3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MAGE-4基因表达的阳性率0% (0/31),P<0.01.HCC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4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AFP、AFU、抗HCV、HBV标志物、AFP mRNA、肿瘤直径等临床指标均无关,P>0.05. 结论 MAGE-4基因在HCC患者肝癌组织中特异高表达,可能作为HCC患者免疫治疗攻击的靶点,HCC患者肝癌组织中 MAGE-4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HCC患者肿瘤标志物、转移、复发均无关.  相似文献   
67.
非肝病患者肝组织结构上H1和H2受体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人肝组织结构上H1和H2受体的分布。方法 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8名非肝病患者肝组织进行定位研究。结果 H1,H2受体广泛分布于肝细胞和肝内血管壁上,以H2受体占优势,肝细胞上的H1,H2受体显著高于各血管壁(P〈0.05),H2受体肝静脉壁上最高,显著高于肝动脉和门静脉(P〈0.01)。结论 肝细胞上的缚胺受体可能参与了组胺的代谢,组胺对肝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能是以肝静脉壁上H2受体介  相似文献   
68.
69.
精确,全面的评价和记录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的状况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无疑是非常重要的.1980年日本门静脉高压症研究会曾提出了一个规约并被许多国家采用.但随着内窥镜硬化治疗的发展,这个规约在记录粘膜病变方面就显得不足.为了适应曲张静脉治疗的一些诸如内窥镜下硬化剂注射的前瞻性研究,正确评价胃底曲张静脉治疗效果及确立曲张静脉治疗后复发的定义和治疗的时机,1991年新规约出台了,这个规约将硬化剂治疗后曲张静脉内血栓形成、糜烂、溃疡、瘢痕等情况均考虑进去,共包括六大类评价标准,其中前4类是旧规约中已经有的,分列如下:1.曲张静脉所处的位置.2.曲张静脉的形状、大小.3.曲张静脉的基本颜色.4.红色斑.5.出血情况.6.食管粘膜情况.详细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70.
正常大鼠肝组织组胺H1,H2受体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