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的广泛应用,为临床病理诊断、实验病理研究,对病变特点有更多的了解,促进了病理学的科学发展和进步。然而,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技术和常用的染色方法仍是病理学最基本和重要的手段。现仅就我们在病理尸检、活检、实验动物等材料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介绍如下。1组织取材与固定  相似文献   
62.
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核心区微生物污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地区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微生物污染情况,评价企业微生物污染控制隔离体系的有效性,探索建立适合于我国实际的药品生产企业环境微生物鉴定和分型技术,为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完善微生物监控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化鉴定和16SrDNA测序技术,对上海地区13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的核心生产环境(A/B或A/C级洁净区)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收集到药品生产环境微生物分离株共计265株,经过对不同洁净级别和微生物种类的分析,发现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微球菌属细菌分别占全部分离株的52.7%、11.7%和10.5%。结论空气净化和物理隔离可以有效阻断大部分微生物的传播,但接触和操作引起的污染仍是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对无菌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粒子近距离治疗肺癌溶骨性骨转移近期疗效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15例经CT、MRI、PET-CT诊断肺癌伴溶骨性骨转移患者,共20个病灶;处方剂量(priscribed dose.PD)110 Gy,肿瘤靶区接受的照射剂量( 159±12)Gy,D90:(116.5±14)Gy,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Ⅰ粒子,术后6个月复查CT判定瘤体直径变化,疼痛缓解情况,随访6~29个月.结果 15例患者共20个病灶顺利植入,无并发症及放射性损伤发生,CR占35%(7/20),PR占65% (13/20),有效率100%;疼痛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7例,1例轻度缓解;生存期:10~29个月,中位生存期:19个月.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粒子近距离治疗肺癌溶骨性骨转移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单、双侧去势对大鼠性功能的影响,探讨雄激素缺乏性性功能降低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 将30只性功能正常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侧去势组与双侧去势组,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第3、6、9周,行性行为学实验与阿普吗啡(APO)阴茎勃起实验.结果 (1)交配试验:3、6、9周单、双侧去势组爬背、插入、射精潜伏期较正常组显著延长(p<0.05),爬背、插入、射精次数显著减少(P<0.05);单、双侧去势组间除第3周爬背潜伏期与爬背次数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去势组第6周爬背、插入、射精潜伏期和爬背、插入、射精次数与3、9周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APO阴茎勃起实验:单、双侧去势组勃起潜伏期在各周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单侧去势组勃起潜伏期于第6周显著短于第3、9周(P<0.05).结论 单侧去势可通过性欲、勃起潜伏期与性行为能力方面显著降低大鼠性功能,而双侧去势则至完全ED,提示单侧去势可作为制作雄激素缺乏性性功能降低模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
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小儿尿路结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66.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经常要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最重要的评价形式就是考试。考试的首要目的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判断学生是否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成果。一个精心设计、高质量的考试,应该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学生从考试结果中得到反馈信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总结学习成功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不足。教师通过考试结果分析,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了解教学效果,找出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我们依据教育统计与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对我校2006级五年制中医学专业的人体形态学期终考试试卷进行分析研究,为深化教学改革、改进考试命题、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7.
[背景]观察颈椎后路改良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病例报告]对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观察及用JOA 17分法进行近期疗效分析.平均随访14个月,JOA评分从术前平均8.4分改善到术后平均13.7分.影像学检查示术前22例颈椎前突型患者在术后随访时3例转变为直线型;术前5例颈椎直线型患者在术后随访时仍均保持直线型.术后颈椎前后活动度与轴性疼痛的发生相关.[讨论]采用改良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椎管扩大充分、防止再关门等优点,是简便、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构建适合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岗位任务需要的专业能力标准及其评价模型,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岗位任务分析、质性访谈、专家咨询法筛选75项能力标准条目,对上海市16个行政区教育局卫生专干、教研员、中小学校校长、卫生保健教师及我国首届卫生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共计282人进行问卷调研;采用项目分析确定各能力条目的适当性,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指标维度和结构特征.结果 所构建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能力标准体系由四大领域(基本素养、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学校卫生管理)、9个能力维度、70项具体的能力指标组成.9个维度包括“师德修养”“专业通识素养”“协助应对紧急/意外健康事件和管理常见病/慢性病”“辅助预防接种和学生健康评估”“监测/沟通学生健康状况”“具备健康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有效实施健康教育活动并持续改进效果”“管理校园传染病和环境/饮水/食品安全”“监测学校卫生状况并持续优化学校卫生管理策略”.能力标准总体系Cronbach α系数为0.98,各维度Cronbachα系数为0.86~0.96;总体系折半信度系数0.93,各维度折半信度0.83~0.95.结论 构建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可靠性,可为“医教结合”特色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使用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摘 要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技术在药品中无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选用荧光染料SYTO9对药品中微生物进行荧光标定,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标定微生物进行检查,同时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1101>无菌检查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溶液型注射液和注射用无菌粉末两种类型的药品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检出限均<10 cfu,当规定检验量的样品中微生物污染量>105 cfu 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可直接检出,当污染量在<10cfu~104cfu范围时检出时间比常规方法缩短40%~70%。结论:流式细胞技术用于药品无菌检查可以缩短检出时间,可作为法定检查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3D腹腔镜手术治疗长径大于5 cm且小于等于10 cm的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长径大于5 cm且小于等于10 cm的43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28例行3D腹腔镜手术(3D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肿瘤长径、核分裂像数目、术后复发的危险度分级、无复发生存时间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开腹组,3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术后排气时间和进流食时间更早(P=0.013、P=0.007),住院时间更短(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开腹手术,3D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远期复发比率.3D腹腔镜手术治疗长径大于5 cm小于等于10 cm的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