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讨因良性疾病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残胃癌患者,应用3D全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9例行3D高清全腹腔镜残胃癌手术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既往因胃良性疾病而行胃大部切除术,本次入院术前均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病理情况、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随访其生存及复发情况。 结果 (1)手术情况:19例残胃癌患者中,行3D高清全腹腔镜根治性残胃切除术18例,行3D高清全腹腔镜姑息性残胃切除术1例。19例行3D高清全腹腔镜残胃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23.63±53.47)min,术中出血量为(136.32±82.95)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6.05±6.84)枚。(2)术后情况:术后离床活动时间(1.39±0.46)d,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08±0.92)d,术后进流食时间(4.45±2.39)d,拔除引流管时间(9.95±5.28)d,术后住院时间为(13.74±9.69)d。总费用(80271.69±22536.91)元。患者术后出现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3)随访情况:对19例行3D高清全腹腔镜残胃切除术患者随访,随访时间3~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随访期间死亡7例,存活12例。 结论 对于因良性疾病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残胃癌,应用3D全腹腔镜行残胃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3.0 T 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肠镜及病理确诊的76例直肠癌患者资料,通过术前MRI影像判断T分期、N分期并测量肿瘤下缘至肛缘距离,将MRI分期和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RI诊断T1期9例,T2期19例,T3期32例,T4a期14例,T4b期2例。病理诊断T1期9例,T2期22例,T3期28例,T4a期15例,T4b期2例。MRI T1、T2、T3、T4a、T4b期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和100%、68.2%和92.6%、89.3%和85.4%、80.0%和96.7%、100%和100%,两者一致性较好(Kappa=0.708,P<0.05)。MRI诊断肠旁淋巴结转移36例,术后病理诊断肠旁淋巴结转移33例, MRI诊断肠旁淋巴结转移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2%和83.3%(Kappa=0.701,P<0.05)。76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行Miles术,术前均通过MRI曲线测量技术测量肿瘤下缘至肛缘距离,与术后病理标本数据进行对比,差值≤7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0,P>0.05)。结论 3.0 T MRI可准确地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和评估,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癌前病变和慢性炎症,其损伤具有组织学异质性,多种类型的细胞参与其发生与恶性转化,而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检测了来自于OLP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口腔组织和脱落细胞中miR。96/182/183簇、miR-203、miR-375、miR-769—5p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双标图法评价了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与OLP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相对于志愿者正常组织,miR.203在患者病损区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其它miRNA。与此相反,miR-203及miR-96/182/183簇的表达在脱落细胞中则没有显著差异,提示OLP病损区中不同类型细胞对miRNA表达的调控不同,可能与OLP的组织学异质性相关。双标图分析表明miR-203与miR-96/182/183簇的表达量在患者病损区组织中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NmiR-203不仅在分子层次显示TOLP的组织学异质性,还可能成为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不能外科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早期NSCLC患者48例,其中Ⅰ期患者18例,Ⅱ期(N0)患者30例,对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与粒子植入前进行比较,按照国际标准判定疗效。随访截至2013年12月。  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靶区瘤体MPD(127.3±15.6)Gy,D100(113.1±17.2)Gy,D90(148.6±19.4)Gy,D90>MPD。术后6个月查胸部CT判定疗效,Ⅰ期患者中CR 27.8%(5/18),PR 72.2%(13/18),SD、PD为0;Ⅱ期患者中CR 10%(3/30例),PR 73.3%(22/30例),SD 13.3%(4/30),PD 3.3%(1/30)。有效率(CR+PR)为Ⅰ期100%,Ⅱ期83.3%,总有效率89.6%。随访期内全部患者1年局控率85%,1年生存率95.8%(46/48),2年生存率81.3%(39/48),5年生存率56.3%(27/48)。  结论  对于不能外科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术后肺转移瘤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MFH术后肺转移瘤患者8例,转移病灶28个,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处方剂量80 Gy,粒子活度0.7 mCi(2.59×107 Bq).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与粒子植入前比较肿瘤变化,按照国际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接受粒子植入的瘤体平均照射剂量(172.9±39.9)Gy,D100( 77.7±10.2)Gy,D90 (97.2 ±6.8)Gy.有效率为82.1%(23/28),患者术后生存10.0 ~26.0个月,平均(14.6±3.5)个月,中位生存期13.0个月.结论 放射性粒子对MFH肺部转移病灶短期局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存在供体区域并发症等问题,虽然人工腱的研制与组织工程腱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在临床应用上尚存在一些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相关研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目的:同种异体肌腱材料的选择及其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17例膝关节后叉韧带损伤患者均使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应用Tibial-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术中将用庆大霉素盐水浸泡过15min的两束异体肌腱对折,肌腱的一端套入松质骨螺钉加垫片固定在后叉韧带的胫骨附着点处,另一端通过牵引线引入关节内,修复切开的后关节囊.变换体位为平卧位,患膝屈曲90°,从关节内将移植物的另一端引入股骨隧道,前抽屉拉紧后由外向内拧入挤压螺钉固定.结果与结论:术前后抽屉试验均>2+,其中3+程度7例,4+程度6例,术后后抽屉试验结果0为4例,1+为8例,2+为4例,3+为1例,显示患者膝关节的后移程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前的Lysholm关节评分为(48.5±4.3)分,术后Lysholm关节评分为(88.3±5.4)分.说明深低温冷冻异体肌腱应用Tibial-inlay技术修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不损伤正常的自身结构,可恢复后交叉韧带的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颈管结石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5例胆囊颈管结石手术患者,在腹腔镜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9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途转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45~130)min,平均57.9min.无胆管损伤、胆瘘等并发症发生.出院前给予B超检查,腹腔内未见感染、脓肿及积液形成.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6.2天.结论:使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胆囊颈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术中耐心仔细操作,必要时转为开腹手术,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D全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接受3D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病理、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进行3D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18.22±33.30) min,平均出血量为(117.06±71.33)mL,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为(3.33±1.47)d,平均清扫淋巴结(36.48±17.49)个,平均拔出腹腔引流管时间为(10.26±6.72)d,术后住院时间(11.80±8.29)d,总住院费用(83370.35±15490.54)元.共有8例(17.8%)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食管空肠吻合口漏、2例肺炎、1例重症胰腺炎、1例切口感染,吻合口漏患者行空肠营养管置入及对症治疗后好转、余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3D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取大鼠第3代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应用5-氮杂胞苷(5-Aza)、成肌分化因子(Myo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联合进行诱导,使之定向分化,在诱导后的第21天收集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化检查。认为在体外BMSCs可向骨骼肌细胞定向分化,并伴有结蛋白和骨骼肌肌球蛋白阳性表达;为临床骨骼肌缺损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