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介绍烤瓷冠桥在成人前牙牙列不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烤瓷冠桥、烤瓷桩冠、烤瓷桥恢复牙齿正常外形和牙列正常弧度。结果:36例成人患者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内用烤瓷修复的方法矫正了前牙牙列不齐,效果满意。结论:烤瓷修复正畸法是一种成人牙列不齐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率及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制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2009年8月18日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的所有住院病例,调查内容主要为医院感染水平及相关因素。[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2.14%,主要为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较为普遍,经血传播传染病中HBV、HCV均有较高感染率。[结论]通过本次现患率调查,做到及时掌握全院医院感染发生的现状,明确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这将为制定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究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眼压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06/2016-06于我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0例200眼,所有患者均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手术完成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wk,1mo,1a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中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1.0%,条件成功率92.0%; 手术前后视力无光感、手动~0.01、0.02~0.05、0.06~<0.10、≥0.10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眼压42.43±3.43mmHg,术后1wk,1mo,1a分别为13.45±2.34、15.89±2.67、16.34±2.8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0.62,P<0.001); 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453.67±342.34个/mm2, 术后1wk,1mo,1a分别为2 216.67±332.32、2 087.34±326.45、1 959.67±303.34个/m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2,P<0.001); 术后发生前房出血20眼,低眼压13眼,引流阀阀体移位8眼,浅前房21眼。 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够有效控制眼压,但存在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现象,能够有效保护并部分改善患者残存视力,并发症较轻且简单干预后好转,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后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明确脉络膜厚度与患者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23例(23眼),每月眼内注射1次雷珠单抗并连续接受3次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同时记录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相关性.结果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均连续下降,前两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1).最佳矫正视力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得到改善,前两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治疗前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2 =0.94,P =0.00);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R2 =0.93,P=0.00;R2 =0.82,P =0.00).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R2=0.83,P=0.00).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同样存在正相关性(R2=0.84,P=0.00).结论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可以作为评价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病情变化的有效临床指标,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对硝基邻甲苯胺经重氮化、氯代、还原、闭环、水解、脱羧6步反应得到2-(4-氯-3-甲基苯基)-1,2,4-三嗪-3,5(2H,4H)-二酮,总收率约40%。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构成的探讨,重点探讨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意识、医疗质量、医患沟通、医疗安全隐患事件的监控和处理、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几个方面,以期缓和医患矛盾,化解和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新型可降解生物材料改性聚碳酸亚丙酯(PPC)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改性PPC是将PPC与聚β-羟基丁酸酯(PHB)按一定比例共混生成的一种新型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应用经尾静脉射途径短期全身毒性试验、热源试验、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的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等5种方法对其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结果改性PPC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产生、无细胞毒性、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溶血率为1.17%),并且对皮肤无刺激作用。结论改性PPC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8.
特发性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erifoveal telangiectasia,IPT)是一种较为少见且病因不明的眼科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贝伐单抗(avastin)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IPT患者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1966.6~2002.12.对227例急性DVT患者的诊断与采用溶栓或抗凝联合溶栓治疗进行总结。结果:彩色超声与D-二聚体检测能可靠的诊断DVT,溶栓与抗凝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只要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